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专家学者四川遂宁“把脉”川渝井盐遗产申遗

日期: 来源:利津融媒收集编辑:利津融媒

由四川省文物局和重庆市文物局主办的川渝井盐遗产申遗专家咨询会12日在四川省遂宁市举行。近50位川渝两地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为井盐遗产申遗“把脉”。

据介绍,川渝盐业遗产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反映古代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丰富世界文化遗产类型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四川盐卤资源总储量丰富,先民们很早便创造出凿井取卤之法,特别是小口深井技术自宋代开始出现,经历元明清数代人沿用改进,至明清时期已拥有一套完整的开凿技术体系。

申遗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如何走好申遗的第一步——全力争取将川渝井盐遗产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业界“大咖”们各抒己见。

四川大学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水城介绍,受技术制约,宋代以前中国盐业开采都用大口井,只能开采浅层地下卤水,产量受限。时至宋代,四川大英地区出现了小口深井,人们得以开采到地下更深处的优质卤水。

“小口深井的出现是中国盐业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而开凿此类井所用的冲击钻技术更是意义深远。可以说,这种冲击钻技术对后来石油开采等钻井技术体系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李水城认为,在井盐遗产申遗的过程中,可以重点突出上述技术的独特性、领先性。

四川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长陈显丹同样认为这种技术体系应是井盐遗产申遗的重要依托。同时,他就工业遗产的传承利用方面谈道,创立于清代的自贡东源井古盐场至今仍在生产。“生动体现出了我们的工业遗产有过去有现在,应该也还有未来。”

“盐跟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人类也创造了很多与盐相关的灿烂文化。”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晓帆认为,除了技术层面之外,盐业和人类的关系在发展中,形成了包括制度、流通领域、民间文化等在内的丰富的区域文化空间,可进行综合以申报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

杜晓帆谈道,应将自然禀赋以及后期形成的文化现象联系在一起,综合看待川渝地区的盐业遗产申遗,从而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让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他建议,在加强基础考古工作的同时,可以委托相关机构深入开展专题研究,从而推动申遗工作开展。(记者 岳依桐)

(责编:鲁婧、李楠桦)

利津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融媒编辑:高胜男  韩瑞瑞 史雅娟

来源:人民网


相关阅读

  • 葛树芹代表: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办案力度

  •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汤阴县宜沟镇向阳庄村、三里屯村党支部书记葛树芹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办案力度“河南文物古迹特别多,当你看到它们被破坏的景象时,真是既愤怒又遗憾。检
  • 太湖先民留下的这份文化遗产,如何守护好?

  • 潮新闻 记者 徐坊 通讯员 张羽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的祖先从狩猎采集步入农业种植,驯化选育动植物,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山川大地的面貌。于是,渐渐产生了农耕文明,形成了农耕
  •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专家学者四川遂宁“把脉”川渝井盐遗产申遗

  • 由四川省文物局和重庆市文物局主办的川渝井盐遗产申遗专家咨询会12日在四川省遂宁市举行。近50位川渝两地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为井盐遗产申遗“把脉”。
  • 全力拼创造!温州鹿城鞋子跑上新赛道

  • 一手抓技术研发,一手抓市场开拓。当前,温州市鹿城区鞋企纷纷开辟自研设计,打造品牌,从“拼制造”向“拼创造”转变。当地政府也全力为鞋企“拼创造”搭建舞台、拓宽通道。3月13
  • 汝南县人民法院:扑灭一团火 拯救一片绿

  • 本报驻马店讯(河南法制报记者 周惠 通讯员 左龙飞/文图)3月10日上午9时37分,汝南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环资法庭)法官助理张魁在与检察院公益诉讼部干警王小生一同前往汝南县宿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