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全国品牌故事大赛作品展|向阳而生 “凤凰村 ”的三次蝶变

日期: 来源:浙江之声收集编辑:浙江之声

红灯笼,乌篷船,一湾碧水穿梭于白墙黛瓦间。伴着远处百姓的欢声笑语,踏着官河边的青石板,一位衣冠整齐的古稀老人踱步着,步频不快却步伐坚定,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散发出充沛的精神气儿。

官河边风景

他叫胡岳法,今年74岁,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在村里生产大队干了14年的大队长后,又当了29年村党支部书记,把自己的一辈子给了凤凰村。

“村里穷,那就先富再带动后富,保证村里人人都能富裕起来,这就是我的目标。”

抢喝“头口水” 一番大改革

——从“贫困村”向“富裕村”的蝶变

浙东运河穿村而过,山水相依,风光如画,凤凰村坐落在萧山中东部,因村内有山、形似卧凤而得名。百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次农民运动在此发轫,农民运动领袖李成虎振臂一呼“有要大家有,好要大家好”,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代凤凰村人。

凤凰村的古色建筑

将时针拨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凤凰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喝的是河塘水,住的是茅草简屋,穿的是不合身的灰粗布衣,裤子长了卷裤脚,袖子短了露臂膀,脚上鞋子补了又补。

“当时村里穷,老百姓温饱都解决不了,要靠吃借粮过日子。”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1978年刚任上大队长的胡岳法暗下决心,一定要带凤凰老百姓富起来。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社队企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胡岳法开始东奔西走地筹备社队企业。搞定厂房,找好设备,新的难题摆到了他面前。

“万事俱备,结果厂区电力不够,当天我就去找了电力部门,他们也很热心,一道看了现场,还帮忙出了主意。”没多久,一台近一吨重的大家伙出现在了凤凰村,这是一台钱江变压器厂的变压器,体积近一个立方,伴随变压器发动的“轰轰声”,凤凰村联合街道经营的第一个企业——五金厂正式挂牌运营,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迎来了自己的全新机遇。

“办厂给村里不少老百姓解决了就业问题不说,还给村集体赚来了第一桶金,让我们尝到了办企业的甜头。”从那时起,胡岳法开始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

联营加油站、农业集约化经营、农贸和小商品市场,靠着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胡岳法敏锐的眼光,他总是带着老百姓喝上“头口水”。1999年,干脆办起了萧山首家由村集体与农户组建的股份制企业,70多户农户相继参股,电气化流水线日夜不休,村集体经济收入水涨船高,老百姓当年便喜获分红,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好日子。

合力兴产业 一番新面貌

——从“富裕村”向“幸福村”的蝶变

2003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正式启动,全面小康成为农村发展努力的方向。随着萧山行政村行政村的调整,正在发展中的凤凰村迎来了两个“新家人”——交通村和卫家村,欢迎的同时,也给老胡出了道“新难题”。

“卫家村和交通村发展落后,是出了名的‘上访村’‘落后村’,会拖垮我们的村级经济发展,我们凤凰村民不同意。”

“凤凰村自以为发展比我们好,高高在上的,合并了村里肯定不会有公平对待。”

两边老百姓的忧虑和不揪不睬成了压在老胡心里的“两座大山”,为了实现“先富带后富,共同奔小康”的目标,56岁的老胡没有选择急流勇退,而是迅速出台“一碗水端平”政策,一边主动与村民们促膝谈心,倾听意见,一边加大村级保障性支出,开足马力发展村级经济。他立刻调整并村规划,投入3.2亿元资金,把整个“大凤凰村”按工业、商贸、文旅重新分区,让产业向园区集聚。

“宁肯电等发展,不要发展等电”,凤凰村发展正好遇上了好时候。2003年浙江省容量最大的220千伏变电站——凤凰变投入运行,同年城乡照明用电“同网同价”,“好政策”搭配“强动能”,凤凰村的产业开始喷涌式发展。

220千伏变电站——凤凰变

“2008年,我们的凤凰工业园以轻纺、五金为主入驻了22家企业,工业产值达10个亿。”聊及凤凰村的产业振兴,老胡颇显自豪。

同样兴盛起来的还有凤凰的红色文旅。“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农民协会旧址、沈定一故居,凤凰的红色资源得天独厚,如何发挥凤凰的红色底蕴始终牵动着我的心,同时对供电可靠性和电力设施布局美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合考虑居民生活和旅游开发需求,全力保留古色古香的建筑特色,萧山电力启动“融景式”电力配套改造。全村电气化改造,变压器容量增容近3倍,强弱电线“上改下”,老街的门面线、串户线和居民电表综合治理,一个个专项举措既让电力设施与凤凰街景完美有机融合,也让老百姓生活和乡村发展没有了后顾之忧。

凤凰村街景

拥抱数字化 一番大发展

——从“幸福村”向“共富村”的蝶变

从住茅草屋到高楼林立,从吃借粮到粮食、油料、天然气全免费供应,老胡带着老百姓打拼了财富,也把真金白银花到了每一个凤凰人身上,让每一个村民真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如今的凤凰村早已产业兴盛,百姓安康。

“现在我们凤凰村在萧山是有名的‘老先进’,但是我年纪大了,能给老百姓作贡献的年份不多了,如何让凤凰一直保持下去,让子孙后代都幸福是我经常在思考的问题。光靠老产业老发展不行,还得靠改革创新,要去主动拥抱数字化。”没有宏大的愿望,只是一颗初心,老胡动情地说。

凤凰村占地仅2.44平方公里的面积,却有89家企业,平均每7户家庭就有1户经营企业。“企业的绿色转型是我们拥抱数字化的第一步。”

2021年,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凤凰村老牌工业园区——凤凰纺织园区争当“先行官”,率先体验了供电公司的“一企一策”绿色用能服务。依靠“双碳大脑”对厂区用能把脉问诊,园区安装了1026千瓦容量的分布式光伏,一块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的墨蓝色光伏板无不昭示着其绿色发展的决心。

供电员工检查巡视凤凰纺织园区光伏面板

“当日发电5兆瓦时,累计发电量321.33兆瓦时”一则用能分析报告推到了老胡手机,“这是每日推送的‘碳单’,能让我知道当天的光伏发电量。总的来说,现在每年我们园区可以产出绿电91万千瓦时,大约可节省60余万元的电费。供电所的员工还会经常来我们厂区,开展安全用电义诊……”

“供电+能效服务”推进以来,萧山电力以政企联动的方式实现了企业水、电、气等能源数据可视化、可量化分析,这无疑给凤凰村的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全面的综合用能服务,助力其更科学地节能降耗。

供电员工对凤凰村电力设备开展巡检工作

不仅如此,在凤凰村的大街小巷里,时常看到穿着红马甲与当地百姓沟通交流的共产党员身影,“村里自从有了‘红船光明驿站’,我们老百姓和企业要办电不仅足不出村,更是一次都不跑,幸福感自然就上来了。”

“只有让产业更绿色,让集体资产都姓‘公’,才能实现村民物质共富、精神共富,共同富裕的目标才会落得更实。”这是老胡眼中的共同富裕。

“用绿色电守护乡村蓝,让电力先行赋能乡村振兴”,这是电力人眼中的共同富裕。(来源:浙电e家)

相关阅读

  • 定了!2023年,这笔钱,免收→

  • 今天(3月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财政部门将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围绕更好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积极完善政策措
  • 光明区凤凰街道:为“四有”优秀军官家庭送喜报

  • 近日,凤凰街道应急管理办(人武组)联合退役军人服务站及塘尾社区工作站为辖区“四有”优秀军官麦国柱家属送去立功喜报,向其家属表示热烈的祝贺及诚挚的敬意。凤凰街道向优秀军官
  • 我的周刊(第075期)

  • 我的信息周刊,记录这周我看到的有价值的信息,主要针对计算机领域,内容主题极大程度被我个人喜好主导。这个项目核心目的在于记录让自己有印象的信息做一个留存以及共享。
  • 《咱们村里有村晚》亮相全国村晚

  •   1月14日,由金安区文旅局指导创作的歌曲《咱们村里有村晚》作为开场节目,在《我的“村晚”我的年 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直播现场精彩亮相,词作者受邀参加央视访
  • 广东血汗制衣村,是我国服装产业的毛细血管

  • 广佛地区有很多制衣村,广州主要分布在海珠区鹭江一带,就是这波疫情广州最早爆发的地方,那里人口特别稠密,之前我走访过几次。佛山则是零散分布在南海区和禅城区,这天我在南海沙溪
  • 真香!鄂州这个村让人羡慕的不止幸福食堂…

  • 2月7日上午10点钟不到,村民袁见喜早早就来到新港幸福食堂,开始为当天的午餐做准备。自从村里幸福食堂开张,她就放下自家小卖部,到食堂来当主厨,每天中午给村里的老人们做可口的饭
  • 芦四

  • 编者按:这是一篇充满乡土气和烟火味的短文,真实地记叙了山西南部农村地区一位普通乡邻在大时代中的努力与奋斗,挫折与收获,生动地勾勒出了生活的变迁与时代的潮涌。也许主人公只
  • 乡愁

  • ​2023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七),今天已经从江西老家回到了工作地浙江杭州。我们老家有大年初一全村的村民要从有老人过世这一家开始放鞭炮拜新年的习俗。由于我母亲去年离世,
  • 举一聊三 | 去年倒下的房市,2023了,能扶起来吗?

  • 巨浪视线重磅打造的《举一聊三》栏目,由主理人巨浪视线常务副总经理褚琳女士,通过与数位大咖畅谈当下的民生热点问题,拒绝空话、套话、大话,透过现象谈本质。精准切入,直指痛点。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廊坊向国内外商贸物流巨头推介“一号工程”

  • 图为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 通讯员门丛硕摄今天,借中国快递协会第三届第四次理事会在廊坊召开之际,廊坊市举办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政策推介会,向顺丰、中通、圆通、DHL、联邦快递
  • 做好乡村市场体系建设大文章 | 人民时评

  • 在河北省张北县玉狗梁村,村民只需在手机上“一键下单”,优质好物就能送到家门口;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商业综合体、连锁超市、家电大卖场等拔地而起,县乡居民购物更方便了;在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