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高密市中医院开展隧道式PICC置管技术 为患者构筑“生命通道”

日期: 来源:高密融媒收集编辑:高密融媒

近日,高密市中医院静疗专科护士迟金妮、仪修芹完成了心电定位联合B超引导下隧道式PICC置管术,为一位肺癌脑转移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化疗提供了安全舒适的血管通路保障。

据了解,该患者因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无法进行上肢静脉穿刺。静疗专科团队认真评估患者双下肢血管后发现最佳穿刺血管位置在腹股沟,如在此处穿刺,不仅会增加感染机会,还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经静疗专科小组反复讨论,决定采用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难题。

征得患者同意后,静疗专科护士顺利为患者置入隧道式PICC。术后回访时,该患者隧道式PICC导管输液通畅。穿刺点无渗血,隧道无红肿疼痛。

此项技术的应用为临床复杂疑难血管通路患者提供了更多静脉治疗选择,为肿瘤患者化疗搭建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切实推动了医院肿瘤专科护理高质量发展,也标志高密市中医院PICC护理技术更加成熟。

什么是“隧道式PICC置入术”?

1.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的应用普遍地降低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它能使因上臂静脉直径过小而至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仍能成功置管。我们将上臂分为三个区域(如下图) 黄色区域、绿色区域、红色区域。

最佳导管出口位置应该在绿色区域,但如果绿色区域血管条件较差,管径过小,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血管穿刺点放在静脉管径较粗的黄色区域,然后通过皮下隧道将导管出口留在绿色区域,这样就有效降低了导管出口位置过高相关的感染或机械性并 发症的风险,保证了置管的安全。

2.降低了感染的风险,血管穿刺点与导管出口通过皮下隧道相通,而皮下隧道本身就形成 了一道防止污染的屏障,能有效的防止外界因素引起的感染。

3.防止脱管:导管通过皮下隧道导出体外,由于皮下组织的固定作用,减少了脱管的几率。

4.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无菌隧道针可有效避免神经、血管的损伤,而且血管穿刺点位于皮下,可避免局部渗血渗液的发生。

5.将导管出口预留在最合适的位置,避免了患者在手臂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隧道式PICC技术是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技术基础上的一次改进,它的应用扩大了 PICC的适应症,延长了患者安全留置导管的时间,降低了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使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这一技术而受益,在静脉输液治疗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阅读

  • 乌鲁木齐西绕城高速西山隧道全面贯通

  • 9月11日,俯瞰乌鲁木齐绕城高速(西线)项目控制性工程——西山隧道入口(无人机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邹懿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 邹懿摄影报道)  近日,由中电建路桥集团
  • 胡玲英:用爱点亮 患者精神世界里的光

  •   记者 俞宇   人类身体上的疼痛是显性的,精神上的痛苦却是隐性的。面对精神病人,社会不少人都闻之色变,敬而远之。但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每天与精神疾病患者朝夕相处,为病人排
  • 警惕!10天内3人因它进了ICU,险些丢命!

  • 这个周末大家都是怎么过的呀?是坐车外出来一场短途旅行还是宅家赖床上刷手机?注意了!饮水少、活动少容易引发肺栓塞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10天内3人中
  • 住院不用交押金!花都医院是怎么做到的?

  • 【开栏语】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围绕方便居民就医、优化服务提供、简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体验、做好慢病管理、提升签约感受等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来邂逅初秋治愈系美景!

  • 白露节气已过雨后的天气凉爽又舒适来阿坝州开启一场初秋之旅吧!摄影:梁枫秋天在愈发加快脚步向九寨沟走来随着气温的变化枝头的叶片慢慢褪色为这山水增添一些暖调摄影:梁枫在黄
  • 3天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477起

  • 交警设岗查酒驾 拍摄者:董文鋆9月8日至10日,根据全国公安机关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安排,黔西南州公安交管部门全警再集结、再发力,重拳打击交通突出违法行为。行动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