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中国好人张荣菊:苦难接踵,她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日期: 来源:中国经济网收集编辑:中国经济网

  她24年如一日,对前夫母亲不离不弃、精心赡养。在现任丈夫罹患重病后,她又用柔弱双肩独自扛起整个家。她叫张荣菊,1958年7月生,德州市武城县广运街道曲庄村村民。

  突遭横祸,她选择不离不弃

  1978年,张荣菊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庭,丈夫在工厂上班,他们婚后育有两儿一女。日子本该这样一直平淡幸福下去,但20多年前,这个幸福的小家突遭横祸。

  1996年,张荣菊的前夫因意外不幸去世,本就患有脑血栓的婆婆,难以承受丧子之痛,病情日益加重。突遭横祸,张荣菊一下变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上有患病的婆婆需要照料,下有尚未成年的三个孩子需要养育。悲痛过后的张荣菊,擦干眼泪,毅然选择支撑起整个家庭,“我要代替丈夫,把这个家撑起来”。

  为了养家糊口,她起早贪黑,一边种地一边养牛养羊,再苦再累,她都咬牙苦撑着,不让孩子和婆婆受一点委屈。

  重组家庭,她带着婆婆再婚

  日子的艰辛,亲戚朋友都看在眼里,纷纷建议她再婚,张荣菊心里清楚:婆婆没了老伴如今又没了儿子,无依无靠还患病卧床,一个人怎么生活呢?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弃她于不顾。而且自己与婆婆相处十几年,早已产生了亲似母女的感情,实在割舍不下。于是她提出了一个择偶条件:必须要带着老人。

  这一条件,让不少求亲者打了退堂鼓。但鲁权屯镇西王屯村的郭延彬却被她的这份善良和孝心打动,和她结为连理,共同担起这个家。

  郭延彬来到这个家后,与张荣菊共同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他们相互搀扶,真心实意地赡养老人,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20多年里,尽管生活依然充满艰辛,但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提起郭延彬,张荣菊对他满是感激,“亏了有他,有人能搭把手”。郭延彬也一直支持照顾着老人。前几年他们所在的曲庄村拆迁,没有地方住。他们本来打算在县城租房住,但考虑到老人在农村的生活习惯,郭延彬主动提出将老人接到他的老家鲁权屯镇西王屯村,盖好房子将老人安顿下来。

  他们照顾老人的事迹也感动着周边的邻居。“伺候可周到了,收拾得又干净,衣服也整齐,还经常给买零食吃。老人能活这么大岁数,全靠他老两口伺候得好。”邻居提起他们止不住地夸赞。

  双重重担,她毅然撑起这个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荣菊的婆婆陆续出现小脑萎缩和脑血栓并发症,病情日益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张荣菊不怕脏不怕累仔细照顾。每次喂饭,她和丈夫一起把老人抱到床边坐好,给老人穿上鞋子,脖子里戴上围兜,一整套流程下来,像照顾孩子一样。老人经常只张嘴,却不下咽。一顿饭喂下来,每次都得一小时。张荣菊不仅不嫌麻烦,还担心时间长了饭就凉了,每次都先给老人盛小碗,剩下的饭先温着。

  孩子们慢慢长大,命运多舛的张荣菊本该到了苦尽甘来、安享晚年生活的时候。可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张荣菊的现任丈夫郭延彬被查出舌癌,让本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张荣菊和孩子们又开始奔波在求医问药的路上。

  经过手术,郭延彬被切掉三分之二的舌头,在长达半年的化疗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劳动能力。郭延彬还患有坐骨神经痛,连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因手术原因,郭延彬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吃饭,一天三顿以流食为主。为了保证营养,张荣菊变着花样做饭,从不嫌麻烦。为了两个病人健康,她自己省吃俭用,把好吃的都留给婆婆和丈夫。

  苦难接踵,她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

  就这样,迈入老年的张荣菊,又承担起了照顾现任丈夫和前夫婆婆的双重重担。张荣菊因劳累过度也患有冠心病,但她从不把自己的身体放在心上。张荣菊表示,“我在村里种种地、打打零工,丈夫在家也可以帮忙喂鸡、做点简单的饭菜,孩子们也孝顺,都挺好的。”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一家人依旧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张荣菊也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

  2021年12月,张荣菊的婆婆82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老人最后的时光里,张荣菊更是寸步不离,每天为老人擦拭身体,端屎接尿,有时一夜起床五六次。“婆婆走得很安详,我也心安了。”她说。

  一家三口人,毫无血缘关系,却相互扶持,彼此温暖。他们的善良和爱心也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婆婆已去世,但孝心却传承下来。如今,3个儿女有空时经常回家看望,将郭延彬当亲生父亲一样孝敬。

  用善良书写大爱,用坚强诠释真情。张荣菊获得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称号。

  张荣菊说:“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再苦再难,咱也得把自己的娘照顾好啊,孝老敬老也是咱们的传统美德,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

相关阅读

  • 湘乡市乡村医生担当农村老人健康“守护人”

  • 湘潭在线1月11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兴安 通讯员 陈树理)近段时间,湘乡市积极统筹基层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为农村有基础性疾病患者、高龄患者等重点人群送医、
  • “疫”路守护,河南公安有点暖~

  • “紧急勤务”“注意避让”“快,快,快……”“把通道让出来”开封市街头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近日,交警接到求助一名心肌炎患者急需就医交警迅速赶往指定地点接应载有患者的车辆而
  • 瓮安县11608位群众收到防疫“暖心包”

  • 1瓶酒精、2份核酸检测抗原试剂、1瓶布洛芬、1盒克咳胶囊、10个医用外科口罩、1张用药温馨提示……1月8日,瓮安县建中镇凤凰社区81岁的尚金熬老人收到了一份“防疫健康包”。
  • “小法庭”在基层 为民服务践初心

  • 人民法庭走在人民法院最前沿,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近年来,南充市高坪区人民法院立足基层法庭建设,加强法庭与辖区基层党委政府、政法单位、乡村基层组织、教
  • 普陀开展“敲门服务”解决老人“疫”时之需

  •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宜川路街道的空巢老人成了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最牵挂的人。为保障辖区高龄、独居孤寡老人在疫情防控期间生活不受影响,近日,社区工作人员不忘关爱孤
  • 加强货车检修 全力保障春运物资运输

  •   工人在检修车辆脚蹬。(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向帅/摄)  2023年春运已经拉开序幕,为保证重要物资运输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福州五城区取消电动车黄牌摇号

  • 11日,福州市公安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福州城区电动自行车赋码数字化综合管理工作的通告。通告明确,1月15日起,五城区(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取消黄牌摇号,电
  •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12月份CPI和PPI数据|附解读

  • 【大河财立方消息】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1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2022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其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