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丰收节里话丰收喜看“丰”景谷满仓—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周口主场活动侧记

日期: 来源:周口日报收集编辑:周口日报

制图:周口日报视觉设计中心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晨/文  王映/图

收获的季节,属于田野,也属于勤劳的农民。9月23日,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周口主场活动(以下简称丰收节)在淮阳伏羲文化广场举行。今年的丰收节以“庆丰收 促和美”为主题,农民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欢庆丰收的喜悦,丰收喜庆的气氛随之扑面而来。

看,丰收的颜色

万亩龙湖秋波荡漾,绿色的荷叶随风摇曳,淮阳伏羲文化广场掩映其中。活动现场处处洋溢着浓烈的丰收气息,延续千年的农耕丰收图景在这里徐徐展开。

丰收节在中华龙鼓《和和美美庆丰年》中拉开序幕。身着红色服装的姑娘们和火红的龙鼓融为一体,铿锵有力的鼓点瞬间点燃全场,丰收的喜悦、幸福的生活,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玉米“叠”出丰收之塔。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连日来,收获的喜悦从田间蔓延至农民的心间。这个丰收的季节,田野如画,五彩缤纷,农民是这五彩画布的描绘者,那缤纷的色彩是他们收获的斑斓果实。

看,在丰收节的展区内,玉米金黄,大豆滚圆,梨枣飘香。据悉,本次丰收节设置了189个特优农产品展台,有103家参展企业,236类984种农资、农产品、畜产品竞相亮相。金色的玉米、大豆、酥梨、蜜桃、南瓜,红色的高粱、番茄、辣椒,绿色的葡萄、冬瓜、芹菜等等各展姿色,争奇斗艳,引得众人纷纷流连驻足,满载而归。

听,丰收的声音

丰收的喜悦,是对劳动者辛勤劳作的犒赏和赞美。

“俺们合作社的高粱丰收了!”鹿邑梦祥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玉华黝黑的脸庞上绽放着笑容。高粱种植一直以来都是郭玉华坚持发展的方向,他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推广高粱种植技术,带动周边种植高粱一万余亩,连年喜获丰收。

花生、玉米碗形造型尽显“丰”景。

“我们合作社主要跟一些知名的酒厂签订合同,2022年累计完成高粱合作订单1.5万吨,与各酒厂达成长期合作意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高粱与白酒共走的产业致富路。”

“咱周口的土地是个宝,在咱家门口的土地里掘金,俺浑身都是劲儿!”郭玉华的合作社集养殖、种植、屠宰、农产品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市级示范社、省级示范社、国家级示范社。

“焦馍卖火了!”为“周字号”优势特色农产品“吆喝”,也是今年主会场活动筹备的重点。

刘震领是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刘老翁鸡内金焦馍第四代传承人。在丰收节上,刘震领摆好自家生产的焦馍后,开始直播卖货。“谢谢大家对我家焦馍的肯定和喜爱,大家可以点开链接下单,有任何售后问题都可以联系我。”

丰收喜悦挂满笑脸。

直播下单不停,现场售卖火爆。“鸡内金焦馍既能当零食又有助于消化。”刘震领忙得顾不上跟记者说话,“卖得好,就是对俺家焦馍最大的肯定!”2020年6月,刘老翁鸡内金焦馍在周口市首届非物质文化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被评为金奖,同时被评为周口市“非遗礼物”和“非遗特产”,2021年2月刘老翁鸡内金焦馍被评为“河南老字号”。

晒,丰收的幸福

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我市在玉米主产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旨在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同时确保稳粮增豆,促进农民增收。

淮阳区种粮大户刘文生是河南中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今年6月,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他以“企业+基地+村集体经济”的模式,流转承包土地 4700 亩,全部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经过近100 天的精心管理,秋粮丰收在望。

丰收展品吸引众人。

近期,刘文生已组织市级农业专家进行了两次测产预估,玉米每亩产量约1400 斤,大豆每亩产量约260斤。复合种植模式与传统净植玉米模式相比,玉米产量基本相当,但多收了260斤大豆。按照现在大豆市场价 2.8元/斤计算,每亩收益增加了728元。

刘文生告诉记者,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光肥资源高效利用与株型调控相结合的科学模式,增产增收明显,两种作物套种可实现优势互补,利用两种作物的高度差距实现充分利用空间、通风透光、保水遮阳、边行优势等多种优势叠加,达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种植效果。这种种植模式的推广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种粮大户底气十足——

“俺们种地的底气现在越来越足啦!我决心再扩大种植面积,把自己热爱的种地事业做大做强!”丰收的喜悦挂在邱守先的脸上。

今年,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邱守先采取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初步测产玉米每亩可达1500斤,大豆可达300斤,亩均单产合计达到1800斤以上,实现了夏粮损失秋粮补的目标。

邱守先是商水县一个种粮大户,他流转土地3600 亩,其中2000 亩在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感受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实打实的收益,农作物产量有了很大提高。今年虽然夏粮受损,但我地里的小麦亩均产量仍然达到了 1350斤以上,比一般农户的产量足足高出 300斤左右。”

不仅如此,智能灌溉和高科技施肥也让他尝到了甜头,“俺们现在是浇水不用钻、施肥站地边——光看就中!”邱守先笑声朗朗。

高标准农田智能化的设备安装之后,像邱守先一样的种粮大户们,田间施肥、浇水都是通过手机一键完成,同时田地里的墒情、虫情、病情、气象信息等都能发到手机上,农民在家或在任何地方都能通过手机了解地里的信息。

有了智能化的设备加规模化种植,种地大户们从“节本增效、增产增效、订单增效”中增加了效益,他们种地越来越有信心。

丰收路上故事多——

鹿邑县太清宫镇后双行政村的李万峰2020年底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乡亲们过上了以前“不曾想过”的幸福生活。

要致富,最关键的是拓宽乡亲们的门路。李万峰与村“两委”干部反复研究,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积极引进产业项目,为群众铺设致富路。在李万峰的带领下,后双行政村被规划为“三区”“三园”“三基地”的乡村振兴综合体,水果采摘、特色种植、肉牛养殖、特色产品加工等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在村里大力推广了“一户一牛”模式,建成存栏1.5万头的肉牛养殖基地,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800 余个。通过集体资产租赁、斥资入股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2022 年村集体经济整体突破 100万元大关,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2万元。

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李万峰开始琢磨农民也需要“精神食粮”。为此,他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三堂三馆三中心”(乡村大食堂、文化大礼堂、农民大讲堂;乡村振兴展览馆、特色中医馆、乡村图书馆;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亲子体验中心)服务功能区,全面优化便民服务。

后双行政村有了新变化、新风貌,先后获得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省级文明村镇、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畜牧生产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一年又一年,丰收中国年;一代又一代,耕种谱新篇。周口人将怀揣丰收的喜悦,在希望的田野上铆足干劲、接续奋斗,演绎率先建成农业强市的生动实践。


相关阅读

  • 莱州:田园好“丰”景 农村有好戏

  • 工作人员现场讲解,与大家一同分享丰收喜悦。粮归仓,秋收忙,瓜果满园米谷香……又是一年秋来到,最是丰收最美时!金秋九月,曾2次创造世界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7次刷新全国夏玉米单产
  • 商河县白桥镇:秋粮喜获丰收 抢抓“三秋”生产

  • 商河融媒讯 时下,商河县白桥镇7万余亩玉米进入收获期,种植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机械化收割,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同时,秋粮收后,白桥镇大蒜种植也相继展开,“三秋”生产有序推进。近
  • 周口刘天华,全国十佳!

  •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永奇 文/图9月23日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日,2023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揭晓,周口市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
  • 周口拳手张志磊,成功卫冕!

  •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永奇北京时间2023年9月24日清晨,在英国伦敦举行的WBO重量级世界临时拳王卫冕战中,来自我市沈丘县的职业拳击重量级选手张志磊,以KO方式击败英国拳坛名将
  • 烟台年内打造8.5万亩高标准农田

  • 22日,全市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观摩会举行,推进我市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发展行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
  • 第六届大豆种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嘉祥举行

  • 济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慧敏 李安敬 孟蕊 陈浩)9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种子协会、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济宁市政府主办的第六届大豆种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嘉祥举行。200多位国内相
  • 安徽濉溪:金秋时节“丰”景独好

  • 金秋时节,黑糯玉米、晚熟葡萄、菊花、高油酸花生等农业产业相继迎来丰收,濉溪县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结出累累硕果,独好的“丰”景也让老百姓迎来了增收致富的喜悦时刻。辣椒丰
  • 行走济宁看丰收丨万亩方田迎增收 单产提升创佳绩

  •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张英娜 芦宽)春种夏忙,秋收冬藏,秋收的序曲即将奏响。辣椒、稻米、大豆、玉米、蘑菇、大闸蟹……行走济宁看丰收,跟着记者的脚步,一起感受收获的喜悦,一览济宁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两代台商的故乡情缘

  • 假日里的连江贵安,青山碧水间,一大块青翠的高尔夫球场分外惹眼。这里寄托着市台协会会长、台商蒋佩琪和她的父亲两代人的故乡情缘。1992年,尚在美国求学的蒋佩琪接到父亲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