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上新,9+14个微专业等你来选

日期: 来源:西安科技大学收集编辑:西安科技大学

 

拓展专业外的学习兴趣

构建多元化知识体系

获得更多实践机会

助力未来职业发展

这么多目标如何达成?

23个微专业助你实现目标

成为技能1+N的跨界人才

赶快和西西科科一起pick你中意的专业吧!

什么是微专业?

微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探索实践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通过设计一组核心课程群,使学生掌握某些特定领域的学术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微专业可采用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

为什么要开设微专业?

微专业是立足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开展微专业建设是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需求的积极应对,是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具体探索,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有效路径,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

微专业有哪些优势?

微专业着重解决大学专业设置与新形势新发展下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产教结合,聘请企业家或有经验的创业人员现场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微专业不仅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更为重要的是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微专业加上多元化的知识体系,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高校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今年新增了哪些微专业?

学校在2022年首批开设的9个微专业基础上新增14个微专业,分别是煤炭绿色分质技术、电能变换与控制、智慧矿山安全、矿井透明地质、碳中和遥感、给排水工程低碳设计、工程安全管理、智能矿山电气、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纳米储能技术、电子封装材料与技术、嵌入式人工智能、智能翻译技术、声乐表演。目前全校共有23个微专业。

23个微专业名单

如何报名?

微专业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开设,学生自愿报名,由微专业项目团队所在学院负责宣传、选拔等工作,学生修读完毕并考核合格者,将颁发西安科技大学微专业证书。报名方式见各专业详细介绍链接。

微专业名称:智能车辆设计

机械学院

智能车辆设计微专业是集车辆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通信和电子控制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专业”。主要立足于国家和地方战略发展需求,培养面向智能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以智能汽车产业及相关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智能车辆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智能车辆工程领域相关设计、制造、测试、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微专业名称:智能软件开发

计算机学院

智能软件开发微专业围绕智能软件应用研究方向,提炼开设一组“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核心课程,匹配就业职业发展需求。课程设计既系统又灵活、课程特色鲜明、修读时间短。学生能够通过灵活的培养方式,具备智能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

微专业名称:智能感知工程

电控学院

智能感知工程微专业属于新工科专业,是智能传感与智能成像、智能感知方法、智能测试、智能信息处理与认知等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多学科交叉而成的一门高新技术综合学科,契合国家的重大需求。本微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智能获取、智能处理及应用,着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具备行业前沿与智能感知、信息处理与应用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微专业名称:MR/VR应用开发

计算机学院

MR/VR应用技术微专业是为学生讲述虚拟现实核心知识的同时,结合大量实例与应用,让学生深入理解虚拟现实设计理念以及开发流程,最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核心素质与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培养熟悉策划、设计、开发、管理等制作流程,具备独立制作、研发产品能力的虚拟现实综合应用型人才。在理论学习基础之上,拓展学生视野和认知深度,激发学生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热爱和思考,引导学生在虚拟现实领域的深度发展和探索。在具体课程设计上,侧重虚拟现实程序架构、虚拟现实产品设计等产品研发技能的培养,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具备独立进行虚拟现实产品的研发与制作能力。学成后,能通过以后的工作实践、自我学习和继续深造等方式成长为虚拟现实领域研究、应用开发等方面的技术骨干或项目管理人才。

微专业名称:富油煤生物转化

化工学院

富油煤生物转化微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生物技术和矿物加工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专门知识,能够将生物技术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煤炭清洁加工和利用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中,具备分析和解决基本工程问题的能力。给学生传授先进的生物技术在煤炭加工利用方面的原理和技术,并提供实操训练,有助于拓展学生在煤炭绿色加工利用方面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符合国家双碳目标下绿色加工新技术的发展对于该领域人才培养的要求。

微专业名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地环学院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微专业面向当前地质灾害应急需求,依托地质工程专业优秀师资和教学资源,秉持“理论讲授+实训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不同专业学生未来发展与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要,通过拓宽和延伸跨学科学习、实践的融合路径,实现行业-专业-从业的一体式通道联系,提升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和能力,创新学生就业方向与渠道。

微专业名称:强矿压智能监测技术

能源学院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指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低碳绿色、高效智能矿山技术体系,实现煤炭安全绿高效智能生产”。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不断融入各行各业,造成矿山行业新型人才急剧短缺。依托我校应急管理与地矿办学特色,融合创新采矿工程、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交叉,通过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对现有在校学生在矿山开采过程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计算、挖掘与分析、相关图像处理、信息计算智能和运筹控制等技术方向的定向培养。

微专业名称:材料安全工程

材料学院

材料安全工程微专业培养具有材料科学与安全工程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在工程材料服役安全与评价、安全监测与灾害防治、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等方面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相关工程问题能力的非高分子专业本科生。通过学习,拓展学生在安全工程材料领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面向原专业应用的材料安全知识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建设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微专业名称:零碳建造技术与工程

建工学院

零碳建造技术与工程微专业培养面向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实践能力突出、科学与人文素养深厚,掌握土木工程零碳建造与管理、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核查与减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胜任土木工程各类建筑与设施设备的数字化专业综合与优化、各类园区的零碳规划与设计、施工与运维管理等工作,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社会栋梁和专业英才。

微专业名称:煤炭绿色分质技术

化工学院

煤炭绿色分质技术是煤炭绿色开发与高附加值原料化、材料化转型发展的源头技术,是煤炭行业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转型升级之路、实现煤炭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煤炭绿色分质技术微专业培养面向国家“双碳”目标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需求,掌握煤炭绿色分质技术基础知识,具备煤炭绿色分质加工与利用素养,具备一定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解决煤炭绿色分质加工与利用问题的能力,能在既有专业基础上发挥煤炭绿色分质技术优势,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微专业名称:电能变换与控制

电控学院

电能变换与控制微专业属于新工科专业,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源技术等与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故障诊断与预测等多学科交叉而成的一门高新技术综合学科,契合国家“双碳”目标下绿色可再生电力系统构建的重大需求。主要研究绿色可再生能源的电能变换、电能互联、电能存储与分配等关键环节的电能变换技术、电能控制技术、电气设备智能感知技术等,着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具备行业前沿感知和先进电能变换与控制素养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微专业名称:智慧矿山安全

安全学院

智慧矿山安全微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智慧矿山安全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智慧矿山安全工程问题的分析与方案选择,并具备识别、分析和解决本领域基本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知识性+技能型+管理型”的智慧矿山安全复合型人才。

微专业名称:矿井透明地质

地环学院

矿井透明地质微专业是地质与环境学院积极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是专业之外人才培养个性化方式的有效补充。本专业以“双碳”战略目标为牵引,对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和陕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优势和特色,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的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瞄准矿井透明地质学理论科研新高地,以煤矿智能化开采为引导,聚焦矿井透明地质保障技术的科研与产业人才培养,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多元化的“地质+X”复合型技术、科研和管理人才,赋能资源勘查工程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本专业主要开设《综合地质学》《地学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矿井地质学》《地质建模》《煤地质学前沿进展》等专业课程。

微专业名称:碳中和遥感

测绘学院

生态系统碳汇是实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碳中和遥感微专业面向当前我国双碳的重大需求,依托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优秀师资和教学资源,秉持“理论讲授+实训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不同专业学生未来发展与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要,通过拓宽和延伸跨学科学习、实践的融合路径,使学生掌握碳汇估算与评价、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领域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将RS、GIS技术服务于碳汇估算与评价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实现行业-专业-从业的一体式通道联系,提升学生跨学科综合专业素养和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方向与渠道。

微专业名称:给排水工程低碳设计

建工学院

给排水工程低碳设计微专业由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应用及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家单位联合,依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通过(学校+企业)—学生的培养模式,面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安全工程、环境工程、采矿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大三学生,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和管网工程等理论为基础,着重对学生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给水厂、污水厂和给水排水管网全过程设计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培训,在学校+企业联合培养基础上,学校和企业结合各自需求,发挥各自优势,针对学生无法快速从学生向工程师过渡的培养痛点,设置完善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以实际工程案例为教学媒介,通过对设计全过程的拓展性教学,结合专业特色软件的使用培训,帮助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安全工程、环境工程、采矿工程等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系统构建从理论到实践转变所需的相关知识体系,增强交叉工程学科的相互支撑与应用能力,提高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的效率,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协作精神、给排水工程设计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前期项目规划与方案比选、专业设计、施工与运维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能够学习、理解和掌握入职必备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缩短或免除实习过程,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交叉综合能力,实现多学科融合发展,促进学校到职场顺利过渡,减少企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时间和用人成本,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镇给水排水、建筑给水排水、市政工程领域、工业给水排水和城市水系统、环境保护、流域生态治理、城市规划、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等领域输送具有全专业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更快更好助力美丽乡村、零碳城市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推进和经济社会低碳发展。

微专业名称:工程安全管理

管理学院

工程安全管理微专业是在我校现有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及安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建筑业“排头兵”作用,为能够在矿山、建筑、化工等相关领域具有全局安全观意识和从事工程安全研究、研发及管理工作能力的人才。工程安全管理微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安全工程师素质和能力的工程安全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坚持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并重的理念,通过本微专业的学习,学生应具备解决工程安全问题的系统性思维、创新性潜质和国际化视野,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组织管理及沟通能力、科学的终身学习理念及学习方法。同时应掌握工程安全评价、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应急技术与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环境监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工程安全技术、工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评价与咨询、安全科学研究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和评价等工作,并做到安全、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兼顾。学生毕业5年左右,应能够成为所在单位从事工程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技术骨干,并能达到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或相关行业同等执业水平。

微专业名称:智能矿山电气

电控学院

智能矿山电气微专业是依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采矿工程、安全工程3个学科的人才、平台、学术、和技术专业积累而设立,本专业以电气工程为主,以绿色低碳的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为导向,面向以煤矿供电系统为典型代表的爆炸性环境中对供配电安全性的高标准需求,是集电气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采矿和供电安全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应用型本科微专业。专业以智慧矿山安全供电系统需求为导向,重点实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团队意识、节能环保观念和国际视野,能够在电力系统、工矿企业配电网、煤矿供电系统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系统运行、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在满足新工科相关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同时,还可满足学生跨专业学习的需求。

微专业名称: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

理学院

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是一门面向工程领域的微专业,该专业结合工程图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字制造的先进技术,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和项目案例,学生将掌握从概念设计到工程图纸输出的全过程,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将学习3D建模技术以及如何将3D模型转化为工程图纸,并理解在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相关规范和标准。通过学习Altair软件,将产品优化并制造独特的原型,通过稳健的仿真工具链,为增材制造提供生产设计。学生还将接触到3D打印技术,学习如何利用3D打印机将优化后的产品制作成实物模型和样机,实现数字设计到实体制造的转化。该专业将使学生具备在工程领域进行创新设计、数字化制造和工程实践的能力,为大学期间的各项赛事助力,也为他们未来在工程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微专业名称:纳米储能技术

化工学院

纳米储能技术微专业是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结合当前我国对储能领域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依托化学与化工学院开设的,具有材料、物理、化学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微专业。纳米储能技术微专业给学生传授纳米材料相关的基本知识,以及在能源应用领域,包括太阳能电池、制氢技术、风能、气体转化、柴油合成及生物燃料等的新思想,新材料,新技术,有助于拓展学生在纳米储能领域的知识面,培养具备设计、研发、生产和管理能力的纳米能源材料领域高级复合型人才,符合学校由煤炭向新能源及储能方向拓展的办学方向。

微专业名称:电子封装材料与技术

材料学院

电子封装材料与技术是研究微电子产品制造的科学与技术,是将芯片等微元件再加工及组合构成微系统及工作环境的制造技术,属于材料、电子和机械等多元交叉的新兴学科。由于芯片及封装涉及大量不同类型材料,部分材料特性相差甚远,在封装工艺过程中,如果内部缺陷、残余应力等问题控制不当,极易在封装过程中或者产品服役中引发可靠性问题。随着封装密度不断提升、功能多样化,可靠性问题更加明显。本微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制造、电子信息以及机械电子工程等学科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掌握封装布线设计、传热设计、封装材料和封装结构、封装工艺、互联技术、封装制造与质量、封装的可靠性理论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能够在微电子集成电路制造领域从事电子封装结构与设计、电子封装材料与工艺、检测与封装质量控制、项目管理与技术服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可在航空、航天、国防、汽车电子、医疗器件、IT、电子封装材料、电子封装技术与工程等相关行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军事电子设备、视讯设备等的器件和系统制造,以及电子封装材料、电子封装设备、电子封装工艺等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封装测试、产品设计、工艺改进、生产及经营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

微专业名称:嵌入式人工智能

通信学院

嵌入式人工智能微专业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是一种将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及算力集成到嵌入式系统中的技术,具有高实时性、高效性及有利于隐私保护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安防等众多领域,是众多行业智能化升级关键技术,属于国家战略新兴技术。随着其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包括嵌入式人工智能在内的人工智能系统设计、产品开发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

微专业名称:智能翻译技术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智能翻译技术微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掌握前沿科技手段,进行高效高质量翻译的复合型、学习型人才。在学习笔译、口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计算机辅助翻译以及“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等前沿翻译技术。通过学习,掌握翻译的基本概念,熟悉智能翻译技术的操作,同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英语综合技能。本微专业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欢迎学有余力、对英语学习及翻译技能感兴趣的同学积极报名。

微专业名称:声乐表演

艺术学院

立足新时代,根据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声乐表演微专业将通过艺术文化传承、基本技能培养、综合素养提升三维并重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声乐演唱功底,突出的创新精神、博雅的人文素养。本微专业主要开设《歌唱发声技术与歌曲演唱》《乐理与视唱练耳》《歌剧与音乐剧鉴赏》《合唱艺术》《流行音乐史》五门课程。通过学习让学生通晓音乐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歌唱基本技能,了解流行音乐、民族音乐文化,运用新技术处理艺术信息,能够胜任音乐艺术相关活动的组织策划、单位或企业文化的创建及管理,学习优异者可自主创建工作室或声乐组合,在专业剧场、文化馆站、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从事音乐相关工作,成为兼具人文素养与音乐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微专业证书样本


来源 | 西安科技大学新闻网

编辑 | 李君豪 许家睿

责编 | 邱学晶

审核 | 曹雪梅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出品


相关阅读

  • 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16支团队晋级决赛!

  • 12月3日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半决赛在重庆开赛80支参赛团队齐聚山城展示行业领域科技新突破、新成果经过一天激烈角逐16支团队晋级决赛其中包含来自新加坡和孟加拉国的项目团
  • 关于停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四个专业的通知

  • 根据主考学校有关申请,并结合该专业考生报考规模情况,研究决定从2024年4月起,对吉林大学主考“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081006T(原:道路与桥梁工程080807)和汽车服务工程080208(原:汽车维
  • 贵州1名个人和2个团队入选首届“国家工程师奖”

  •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李思瑾)12月4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公示,根据评选表彰工作部署,在相关地区和部门组织推荐、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综合评审
  • 名单公示!国家级表彰,又增一项

  •   12月4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拟表彰对象的公示》,具体内容如下: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 天津:组织开展绳索救援技术培训

  • 10月16日至11月24日,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聘请专业培训机构对33名绳索救援技术骨干开展为期40天的培训。此次培训,总队选取了国内绳索救援技术优秀的教练团队和顶级教练师资;培训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上新,9+14个微专业等你来选

  • 拓展专业外的学习兴趣构建多元化知识体系获得更多实践机会助力未来职业发展这么多目标如何达成?23个微专业助你实现目标成为技能1+N的跨界人才赶快和西西科科一起pick你中意
  • 乌鲁木齐市196项政务服务实现“兵地通办”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 康颢严报道)12月5日,乌鲁木齐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务服务中心召开协调会议,正式开通196项“兵地通办”政务服务。  此次开通的19
  • 邛崃市开展2023年工伤预防培训活动

  • 为进一步普及工伤预防相关知识,增强用人单位和职工工伤预防意识,切实减少工伤事故,成都邛崃市人社局按照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要求,盯紧全市工伤事故和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