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周口师范学院韩金钟:潜心科研结硕果 躬耕杏坛育繁花

日期: 来源:河南高教收集编辑:河南高教

晚上10点,一束灯光透过虚掩的门缝映射到物理实验楼四楼走廊上,任凭斗转星移四季变换,总有一个身影在办公室里忙碌着,做科研、写教案、做课件、改论文……十年如一日,他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勇毅前行,硕果累累;他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培养出一大批科研后备人才,他就是周口师范学院特聘教授、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韩金钟。

历尽坎坷窥堂奥

1978年,韩金钟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泥土里“刨食”的耕作场景深深印在他童年的记忆中。小学、初中、高中,一个个同学辍学的情景让他久久不能忘怀。他立下誓言“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的名言似乎更契合他的誓言。高中时他迷上了物理,想着去寻找“改变命运”“改变孩子们的命运”的那一个“支点”。韩金钟“探物求理”的人生篇章就此展开……

“现在看来,物理太重要了,于国家而言,关乎科教兴国、科技创新、工业发展,于个人来说,可以拓宽思维,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但当时的想法很朴素,就是想读个师范专业,学点东西,回去教个书,一方面自己有口饭吃,另一方面把农村的孩子们带出来。”谈起初心,韩金钟的话语像他穿的衣服一样朴素。

1998年,韩金钟考上了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本想着毕业后到中小学教书,奈何在2001年毕业时遇上了“不包分配”。且不说“用知识改变孩子们的命运”,自己的前途又在何方?现实问题摆在面前,若不能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

天无绝人之路,他开始广泛搜索就业信息。当浏览到《中国教育报》时,“招聘中学教师”的字样映入他的眼帘。在就业信息缺乏的那个年代,这个消息令他十分振奋。他积极应聘,在山东聊城一个知名民办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但他没有忘记服务家乡的誓言,在2002年又回到了商水县,任教于周口女子职业中专学校。

“本想着把学生们带出来,让他们有个好前程,但大多数还是留在了乡村工作,他们只有具备高学历、高素质才能真正走出去,而我没有教他们的这个能力。”工作4年,韩金钟深深感到自己的能力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深造才能实现他的理想。2006年,他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走上了研究粒子物理的6年硕博之路。

天有不测风云。读博第一年,当韩金钟满怀希望将撰写的第一篇论文初稿发给导师时,噩耗传来——导师在从黄淮学院开会回来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成为植物人。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他飞出天际的愉悦心情瞬时跌入谷底。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没有导师指导,其他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也不一致,还要以博士生的身份担任“硕导”指导两个师弟。前途渺茫,山大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一度让他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要不还是回来教书吧!”爱人曾劝他放弃,但“不能退缩”四个字早已刻在他的脑海中,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持。

在孤身前往北京照顾导师的那段日子,他把时间掰成两半用,夜里一边照顾导师,一边阅读文献资料,白天一边对文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一边撰写论文。

雨后有虹,上天总是眷顾勤奋的人。那段夜不能寐、努力奋斗的经历给韩金钟的科研生涯带来了巨大帮助。“没有导师的指导,让我的科研态度转变很大,下了更多的苦功夫,所以才能在博二的时候发表了6篇文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山重水尽的境地,韩金钟凭着无悔的决心、极高的热情和从一而终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得以走出困境,奔向柳暗花明,登上科研高台,窥得学术堂奥。

撸起袖子干科研

2012年,韩金钟博士毕业后来到周口师范学院工作,踏上了教学科研之路,撸起袖子,一干就是11个春秋。

在旁人看来晦涩难懂、深奥至极的物理已成为他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枯燥乏味的公式已成为他的精妙语言。“我做科研是很自然的行为,科研已经融入我的生活,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了。”提起科研,他眼神里透出几分亮色。

科研之路并非坦途,做粒子物理理论研究需要用到很多公式,这个过程在以前都是手动推导的,哪怕写一篇小文章,都需要撰写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手稿。箱子里存放的一摞摞手稿,柜子里排放的一本本期刊,盒子里保存的一张张证书,承载着他辛勤科研的汗水,记录着他冥思苦想的身影,镌刻着他努力奋斗的青春

手动推导费心费力,编写代码也不轻松。把完成的手稿编成代码保存到计算机中,这个过程是十分严谨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最让人痛苦的是在编写过程中经常遇到‘规则不全’问题,有时候查上好久也找不到,就只能自己费时费力地计算出所需要的规则。”回忆起编写代码的日子,韩金钟脸上泛起一丝苦笑。

科研固然需要脑力,但若没有一个好的体力也难做成,“跑程序”就是一个熬眼伤神的过程。成百上千行的程序,一环接一环,一步接一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处不通,全盘停摆。

“找错误程序的过程让人很崩溃,有时要好多天坐在电脑前紧紧盯着屏幕,韩老师做事是很认真的,就是眼睛累了滴点眼药、腰疼腿疼了站起来活动一下的工夫也得让别人帮他盯着,生怕在密密麻麻的代码中放过蛛丝马迹。”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毛文娟副教授回忆道。

科研靠个人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韩金钟深谙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他召集专业相近的教师组成科研团队,开展科技攻关。抱团取暖,相互帮助,十年来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研究成果。近年来,由9名成员组成的校理论物理研究所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

“韩老师经常叮嘱我们要互帮互助,科研上是这样,生活上也如此。”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宋宏权副教授说。

2012年至2017年是韩金钟科研成果高产期。这五年他把床搬到了办公室,全身心投入在科研上,工作饿了啃两口面包,身子累了床上躺躺,胃炎犯了吃几个药片,几乎每晚工作到十点半才离开办公室。

“那几年工作量比较大,因为科研团队处于起步阶段,只有三个人,大家白天都有工作,只能在晚上讨论研究。那段时间我负责计算,另外两个成员负责理论推导,大家谁有空谁就干,也没白忙活,我们发表文章一直没有间断过。”韩金钟的话语里流露出几分欣慰。

一年四季无闲时,三伏三九好读书,寒暑假期是专心搞科研的好时光。“平常学院事务比较忙,只有寒暑假相对自由些,可以好好利用,出点成果。”对韩金钟而言,假期泡在办公室里早已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份“惬意”。

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多年的科研积累让韩金钟具备了扎实的学术基础、创新的学术意识、敏锐的学术视角和较高的学术能力。凭借一股拼劲和干劲,他申报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科技厅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2项;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6篇,其中2篇论文中的研究成果被国际线性对撞机实验组引用。

辛勤耕耘育英才

任教以来,韩金钟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瞄准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育人工作中,为学生铺就了一条攻硕深造之路。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一门核心课程,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工程、材料工程、物理学、光学、力学等诸多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都需要考这门课。韩金钟自2012年讲授《量子力学》课程以来,期间从未间断,十年磨一剑,他把《量子力学》到打造成了“金课”。

“韩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讲授最新的科技成果,并且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来,让我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学术前沿。”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2018级李娱婷同学说。“韩老师鼓励我们敢于质疑、提出设想,指导我们对设想进行验证,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2019级张贵霞同学说。

物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韩金钟始终坚持的教育信条。为了让同学们接受到良好的科研训练和实践教学,他拿出自己的科研经费,购置了价值近20万元的实验设备,帮助学院巩固科研平台;面对仪器设备硬件配置低的问题,他又拿出9万多元的科研经费对仪器设备进行升级。

“钱本来就是国家给的嘛!就是用来做科研的嘛!把钱花在科研平台打造上是一举多得的事,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好的科研训练,也可以帮助老师出成果。”韩金钟豁达地说。

“韩老师在我博士毕业入职那年帮我购置了近10万元的实验设备,有力支撑了我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很多同学通过参与项目研究得到了很好的学术锻炼。”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孟明副教授回忆道。

为了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术后备人才,韩金钟主动担任“考研班主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大一新生做规划,带领大二学生做研究,对大三学生定期宣讲,给大四学生上考研辅导课。学术讨论、学业辅导、学校推荐、复试指导、调剂建议……办公室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微信和QQ里互动不断,捷报频传。

“非常感谢韩老师,在我考研调剂迷茫之时韩老师帮我搜索信息、写推荐信,陪我坚持到最后一刻。在系统关闭前两分钟,我等来了两所高校的录取邀请。”提起这段经历,安徽大学在读硕士、我校2022届毕业生张培杰同学终生难忘。

考研辅导课不在培养方案之内,一直以来都是见缝插针,在秋季学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面授。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为了师生生命健康安全考虑,在暑假前一月发布了秋季学期居家上网课的通知,这让韩金钟犯了愁,同学们也希望在放假前提前上完课程。

学生的需求就是老师努力的方向。韩金钟在一个月内为同学们上完了全部课程,不但把课程从原来的36课时增加到80课时,而且对授课过程进行了录制,以便学生能随时反复学习。为了能更好地呈现课程,他在暑假期间又对课程视频进行了完善。

“有了网课,克服了时空限制,可以反复听讲,对考研很有帮助。”刚刚被东北大学拟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我校2023届毕业生苑军杰同学感谢道。

辛勤浇灌,花开满园。据统计,韩金钟指导的学生考研录取率超过了45%,年均考取人数近30名。这意味着,工作十年来,他培养了300名左右的科研后备人才。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现在学院的领导班子和教职工对高质量人才培养已经形成共识,上下一心,已然拧成了一股绳,同学们携手同行,并肩作战,考研深造蔚然成风,近年来学院的整体考研录取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韩金钟自豪地说。

天平倾在大爱处

“说实话,我对孩子的付出是很欠缺的。”提起家庭,韩金钟不免有些愧疚。“对爱人就没有欠缺吗?”听到追问后韩金钟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那是当然!”

在韩金钟硕士研究生报到的第二天,女儿呱呱坠地,爱人分娩他不在身边,抚育襁褓他没有帮忙。攻硕读博期间,韩金钟一头扎在学业上,回家就像走亲戚一样,只有在节假日才与家人团聚。

在他攻硕读博的背后是爱人辛勤的操劳,她既当爹又当妈,为家庭默默地奉献,为“老韩”提供坚实的后盾支持。6年间,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以至于一次父女相见,女儿竟“笑问客从何处来”。

都说成长需要陪伴,难道韩金钟不知道陪伴女儿的重要性吗?都说父亲疼女儿,难道韩金钟不想女儿吗?奈何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他深知要解相思之苦,唯有努力学习,尽早毕业。

都说博士学位论文难写,但对他而言,或许最难写的是致谢,他思考了很久,不知道如何才能在致谢里充分表达对家人的爱、思念和感谢。

在周口师范学院工作的前几年,韩金钟的爱人还在商水教书。为了给女儿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他一个人带着女儿住在30平米的青年公寓里。

本想工作后好好弥补对女儿的欠缺,但由于刚接手新的课程,加之科研任务繁重,韩金钟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以至于从女儿小学二年级起,就让她独自步行上学回家。女儿穿梭在马路上,见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有说有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有两个晚上,我忙完回到家一看,女儿写完作业后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心里别提有多难受!”韩金钟深深吸了一口气。

在韩金钟拿到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后,爱人也调到了周口师范学院工作,他们的小家庭才真正团聚。然而,不知不觉女儿已经长大了,也习惯独立了,给女儿童年一个温馨陪伴的想法成了他无法找回的遗憾。

人生,谁没有遗憾?不过是韩金钟为在勇攀科研高峰、培养科研人才的志业中不留遗憾而将遗憾留给家庭罢了。

望着那一道道从校园楼宇射向天际的灯光,想起那一张张校史馆里的老照片,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在周口师范学院半个世纪的历史发展中,一代代教职工或许也不乏遗憾,将爱的天平倾斜在教育事业上,他们以校为家,爱岗敬业,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在学校发展的每一阶段书写华美篇章,推动学校这艘巨轮乘风破浪、驶向远方!

人物名片:韩金钟,男,1978年生,河南商水人,博士、教授, SCI期刊J. Phys. G和Int. J Mod. Phys. A 审稿人,现为周口师范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校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中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学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项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讲《量子力学》课程,担任考研班主任,所带学生年均考研录取率达45%;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层次人才、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青年骨干教师、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校“我最喜爱的教师”等荣誉称号。

(编辑:梅瑞祥;审核:时高玺)

相关阅读

  • 学校举办新一期干部大讲堂

  • 作者:文/王辰;图/刘奕辰 审核:朱敬义 来源:党委组织部 编辑:刘奕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有组织科研”各项任务,全面提升广大干部干事创
  • 河南周口:川汇区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

  • 关帝老街(资料图片)荷花街(资料图片)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志刚 通讯员 阮航 文/图特色商业街区是融合城市街区景观、地域历史文化、汇集特色商业的城市综合体,是城市打开消费的
  • 河南周口:创建“警企驿站” 服务企业“零距离”

  •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富强“凌所长,感谢您给我们员工开启绿色通道,集中办理居住证,让他们能安心工作,为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近日,位于周口市西华县的河南麦道面业有限公司宋
  • 如何预防急性心衰

  • 急性心衰是内科危重急症,目前针对该病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积极治疗原发病对预防急性心衰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同时,进行早期筛查、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正
  • 女科学家:就在你我身边

  • 阅读提示 如何成为女科学家?或者说,女性是怎样成为科学家的?《与女科学家面对面:成为你自己》一书讲述了七位“70后”“80后”“90后”中国杰出女科学家不同的成长故事,昭示了
  • 非遗心意拳 练“阵”展武韵

  • 国家级非遗心意六合拳第九代传人买西山是当前我市心意拳领军人物,授艺之余,对心意六合拳开展研究和整理。阵容整齐划一是展示活动的重要美感尺度,习惯单练的心意六合拳选手正在
  • 市民杨忠良:清代军用木箱捐给市博物馆

  •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佳 文/图4月10日,记者从周口市博物馆获悉,近日,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陈滩市民杨忠良向周口市博物馆捐赠一个清代晚期军用木箱。这只木箱长76.5厘米,宽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吕梁经开区购买服务人员岗前培训第一期开班

  • 4月12日,为期三天的吕梁经开区购买服务人员岗前培训第一期开班。吕梁经开区购买服务人员岗前培训第一期开班开班仪式上,班主任就培训班的主题、形式、意义,经开区组织架构、营
  • 肃州:“四心”服务,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肃州区残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主动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形成了诸多工作亮点,在学习上下苦功,民生保障上勤跑腿,以残联担当践行"三抓三促"行
  • 乱喝养生水 伤身莫后悔

  • 生活中,很多人养成了每天用柠檬、黄芪等泡水喝的习惯。然而,在专家看来,这些看似健康的养生水,并非人人都能喝。以秦先生常喝的蜂蜜水为例,从中医角度讲,蜂蜜性平味甘,有补益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