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1931年青岛地下党领导人的华工经历及其背后

日期: 来源:青岛日报收集编辑:青岛日报

1931年青岛地下党领导人的华工经历及其背后

——张树枫、贺洪伟解读一战华工和青岛的故事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8日讯 近日,参与筹建青岛纺织博物馆的贺洪伟谈到,他注意到1931年青岛市委书记颜世彬有华工经历。记者就此采访了市社科院研究员张树枫,引出了党史和纺织史中关于一战华工的青岛背景和故事。

记者:贺老师,您是怎么注意到1931年被捕牺牲的青岛市委书记颜世彬等有一战华工经历的?

贺洪伟:我在研究青岛纺织史过程中,从一本法国华人丛书《法国一战老华工纪实》中发现线索。对颜世彬这位只在青岛工作仅仅两个月就被捕牺牲的地下党领导人,我起初并不是很熟悉,于是到青岛市党史纪念馆核实,并在颜世彬原籍山东广饶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官方网站查询后得以确认。我感到这是一战华工与青岛党史相关联的重要线索,此前这个角度的关注似乎不是很多。

记者:张老师,您对青岛党史人物非常熟悉,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两位地下党领导人的革命经历以及被捕牺牲的过程?

张树枫:颜世彬1899年出生于山东省广饶贫苦农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当局来华招募华工,颜世彬从青岛去了法国。 这批华工中的许多人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的外交支援活动,对中国代表团拒签巴黎和约起到了重要作用。1919年底,周恩来等进步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华工中宣传革命思想和爱国精神,大大启发了留在欧洲的华工积极分子的觉悟,颜世彬和河南籍华工王清泰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组织派遣到苏联学习,1930年11月回国,被党中央派到青岛恢复建立被破坏的党组织。

1931年2月,颜世彬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兼青岛市委书记,王清泰等任委员。很快,部分大厂支部先后恢复和建立,市委号召党员深入工人群众,青岛的工人运动形成一个小高潮。

颜世彬到青后化名尹发汤,组织安排他与市委秘书尹祝三夫妇同住,对外假称是尹祝三的叔父。1931年4月13日,尹祝三到大港码头接收中央从上海送来的秘密文件,出港口大门时被捕,供出了颜世彬的真实身份和住址,致使颜世彬和王清泰等数十人被捕,青岛党组织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

颜世彬、王清泰等受到了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严格保守党的秘密,我在20世纪80年代查看敌伪档案的记载,对此印象非常深刻,至今记忆犹新。1931年6月15日,颜世彬、王清泰等青岛被捕同志被转押到济南审讯关押,始终没有屈服。8月19日,颜世彬、王清泰、郭隆真、段景钦等21名同志在济南侯家大院刑场英勇就义。

颜世彬被捕后。党史资料照片。

记者:贺老师,您研究一战华工和青岛的具体联系,是如何确定招募地点在德华缫丝厂的?

贺洪伟:我们在青岛纺织史料中发现一战华工招募线索。

建于1902年的德华缫丝厂,1913年被周学熙买下成为华新纱厂。青岛纺织博物馆提供。

1937年6月出版的《青岛华新纱厂特刊》一书卷首记载:1916年秋,英商和记洋行(有的称仁记洋行)占用青岛德华缫丝厂旧址,开设赴欧华工招募所,招募胶济铁路沿线华工赴法国工作。九十年代《山东文史集萃》收录的周志俊回忆文章中,也记载“在欧战期间,英商和记洋行擅自占用我们厂房,招募华工赴欧”。

而且我们在华工档案照片内发现德华缫丝厂标志性的厂房,与原厂厂区完全一致,大批华工在开阔的厂区内集结。有图有真相,史料照片和文献的呼应和印证,明确这个招募地点在德华缫丝厂。

英国在华新纱厂进行华工招募和训练。上图为青岛纺织博物馆提供,下图为青岛档案馆资料。

记者:贺老师,英国人为什么要选择在青岛、在德华缫丝厂设立招募点?

贺洪伟:1916年初,英国驻济南公使普拉特曾到威海、烟台、青岛考察,指出在胶济沿线招工最为可行,青岛是最佳招工之地。英国起初在威海招募,后来把重点转移到青岛,因为可停靠通达欧美的大型船舶,有利于人员和物资运输。

华工在青岛码头登船出发。青岛纺织博物馆提供。

在德华缫丝厂设立招募点,我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德华缫丝厂距沧口火车站不足千米,步行十分钟便可到达。同时在胶济铁路沿线设招工分局,串接各地、多点投送,形成快速招工通道。二是居住、训练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德华缫丝厂占地350亩,锯齿型厂房宽敞明亮,采光充足,可自由间隔。厂区东、南、西各有广场一处,可同时容纳万人入住训练。厂内拥有独立的发电厂,李村河水源地有管道直通厂内,可满足华工生活和训练需要。三是青岛德华缫丝厂原属德国人创办,1914年11月被英军作为敌产接收占用,产权尚未处置,临时改为“招工局”可省去手续上的麻烦,降低使用成本。

记者:贺老师,听说英国人占用“德华缫丝厂”旧址招募华工,还引发了一场产权归属的国际官司?

贺洪伟:是的。1989年我们曾采访《青岛华新纱厂特刊》作者周志俊,他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因经营不善和经营战略考虑,1913年8月德国人将德华缫丝厂作价30万大洋,卖给了周志俊父亲周学熙(前山东巡抚周馥之子,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当时计划改建纺纱厂,订购英国纺纱机5000锭,但机器尚未运到,欧战爆发,英德交恶,契约失效,建厂事宜被迫中止。不久听说日本人要进攻青岛,为避战乱,周学熙举家迁居天津,工厂无人管理。

青岛德华缫丝厂1914年底被英国军队作为“敌产”没收,但他们并不知道战前德国人已于1913年秋将工厂卖给了中国人,并完成了产权过户。

1918年初,周学熙回到青岛发现工厂被英商和记洋行占用,便聘请英国律师甘博士向青岛地方法院起诉,出具地契要求和记洋行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一时间岛城舆论哗然,成为街头巷议的话题。

当时,周学熙希望低调处理此事,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和解,随后和记洋行腾出厂房,移交了产权。为方便其招募华工及后续安排,周学熙答应将一个仓库和一个容纳1200人的操场租给英商使用,直到华工返国安置结束为止。

记者:张老师,请您谈谈英国在青岛、在德华缫丝厂设招募点,对一战中国华工 ,对山东籍华工,对青岛意味着什么?

张树枫:一战期间英法在天津、威海、青岛、上海等地招募华工赴欧,青岛是极为重要的招募地点。据史料记载,1916年8月至1918年3月英法在中国招募华工14万人,其中英招华工9.7万人,山东籍华工约占总数的70%。青岛沧口是最大的招募基地,共招募华工5.3万人。这在华工总数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在山东籍人数中占比超过半数。主要来自胶济铁路沿线及青岛周边农村,甚至河南、河北等临近省份,这五万多人赴欧“以工代战”,对家庭、对家乡、对青岛的各方面影响不可忽视。贺老师确定德华缫丝厂是招募地点,对于一战华工与青岛的关系很有研究价值。

青岛、上海和比利时学者到青岛纺织博物馆交流一战华工问题(右四为贺洪伟)。

我认为,明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0周年。青岛作为中国唯一遭受到一战炮火蹂躏的城市,也是一战赴欧华工的主要集结地。因此,深入发掘一战华工历史,讲好华工与青岛的故事,体现他们“以工代战”为中国争得战胜国地位进而收回青岛主权的历史贡献,记住他们回国后为青岛地下党组织、为城市建设的积极努力,无论对青岛党史和城市史、一战史和华工史研究,都大有裨益。

青岛档案馆资料照片。

(作者 张同俊)


相关阅读

  • 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开幕

  • 以“‘海洋十年’, 和合共生”为主题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开幕范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孙永红耿涛王清源出席6月28日上午,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
  • “海”量“黑科技”展先锋力量

  • 2023东亚海洋博览会在西海岸新区开幕 再次延伸海洋领域全产业链海博会吸引了众多市民参展。6月28日,参会者在展会上观看挖掘机特技演示。新华社发探寻三文鱼安家“深蓝1号”
  • 为海洋国际合作输出“中国智慧”

  • 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开幕 “海洋十年”青岛倡议正式发布“海洋十年”青岛倡议发布。6月28日,以“‘海洋十年’,和合共生”为主题的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在青
  • 登州路啤酒街后天开街

  • 青岛早报2023年06月28日版面登州路啤酒街将以崭新面貌华丽亮相。早报6月27日讯 记者从市北区台东管委会获悉,6月30日,登州路啤酒街开街。开街仪式上,升级改造后的台东步行街、
  • 胶州法院发布2022年度行政审判白皮书

  • 为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助力法治政府建设,6月26日上午,胶州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了《2022年度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行政审判白皮书),并通报5起
  • 看!夏日青岛的「多巴胺穿搭」

  • 要说今夏最火的风格,当属「多巴胺」穿搭了。用红橙黄粉各种鲜艳明亮的色彩进行搭配,创造出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调动快乐因子多巴胺的产生,从而让人变得轻松、快乐。用「多巴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1931年青岛地下党领导人的华工经历及其背后

  • 1931年青岛地下党领导人的华工经历及其背后——张树枫、贺洪伟解读一战华工和青岛的故事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8日讯 近日,参与筹建青岛纺织博物馆的贺洪伟谈到,他注意到193
  • 新乡人社微信公众号上线便民服务新功能

  • 新乡人社微信公众号是权威发布就业、社保、人事考试、劳动监察、行政许可等信息的官方平台,新上线开通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流动人员档案查询、社会保障卡服务、考试信息
  • 陈占军家庭:携手共进 用爱守家

  •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和尊重是家庭和睦的基础、幸福的源泉。爱岗敬业、夫妻恩爱、孝敬长辈,这是陈占军一家的真实写照。多年来,陈占军与妻子李红在工作中相互理解、互
  • 大城: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

  • 近日,在大城县留各庄镇红色文献收藏馆内,图片、文献等红色藏品按革命史依次展示。近年来,大城县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风向标”作用,建设了一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 防溺水宣教进乡村

  •   近日,象山县中医医院医健集团茅洋分院党支部走进李家弄村,开展防溺水科普讲座及溺水后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群众识别险情、遇险逃生的能力,共同保障人生安全。活动中,茅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