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高效管理时间法则:硬核的帕金森定律

日期: 来源:36氪收集编辑:36氪

编者按:你是否总是在最后一天甚至最后几分钟去冲刺做一项重要的工作?又或者你去年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却迟迟尚未开展。如果一件事情你给自己分配的时间是一周,那么你就会花费一整周才去完成这件事。如果是 24h,那么你就会花费 24h。大多数人都是如此,deadline 决定生产力,这就是帕金森定律。本文带你全面探索帕金森定律,并帮助你高效管理时间。文章来自编译,希望能对你有所启示。

如果你必须完成一个项目,你会怎么开始做?你可能会拿一大杯咖啡,坐下来,然后决定你实际需要多少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你会考虑到所有的小细节,并确保当事情没有按计划进行时,你有一些额外的时间来处理解决。虽然这通常被认为是执行某些事情的正确方法,但它也是浪费时间的主要原因。是的,这听起来可能很奇怪,但安排时间做某事是最大的时间浪费之一。

1955 年,《伦敦经济学人》(the London Economist)发表了英国作家西里尔·诺斯科特·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的一篇文章,文中写道:“工作增多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项工作的时间。”后来,本文的关键发现被简单地引用为帕金森定律。

作者试图传达的主要观点是,随着组织的发展,官僚主义也会扩大。但帕金森定律不仅仅是理解当一家公司变得越来越大时,一些文书工作是如何被剔除和减少的。它是关于战胜拖延症,让你的工作变得更有效率的,也是最终帮助你快速完成项目的关键所在。

不管你承认与否,你肯定已经被帕金森定律给欺骗了,而正确地理解这一原则可以大大提高你的生产力。

帕金森定律是什么?

简单地说,帕金森定律的意思是,如果你分配 8 个小时来完成某项工作,即使这项任务可以在 4 小时内完成,它也会恰好花费你 8 个小时。

你在这些时间里所做的工作量看起来是这样的:

图1:我们开始得很慢,一旦最后期限临近,我们就会全力以赴完成工作。

在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不到最后一刻,你都会告诉自己你有时间。因此,你会不断地拖延。

你会比身体所真正需要休息的时间更频繁地去休息,缺乏时间压力会导致进一步推迟任务,在某种程度上,你甚至可能无聊到开始按字母顺序排列你的香料抽屉。或者换句话说,你会故意让自己的大脑充斥着各种七七八八的想法,因为你最初决定这项任务需要 8 个小时来完成,所以这项任务在你眼里就应该正好需要 8 个小时去完成。

我不知道你的真实情况如何,但我确实犯了上述的错误。我故意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事情,我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如果发生意外的事情,我想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应对反应,这些意外可能包括:一个来自未来的机器人在附近传送文件,而我的电子接收设备却没有电了。(总之就是很无厘头)但在理解了帕金森定律背后的逻辑之后,我现在会有意地缩短完成一项任务的最后期限,这让我更有效率。

我的日常工作流程是这样的(或者至少我希望是这样):

图2:当我们故意给自己更少的时间来完成一项工作时,我们所做的工作量就会被平均分配。

更短的期限迫使我集中注意力,这有助于我平均分配每小时所做的工作。

如果你的工作流程看起来像图 1,这意味着你在最后一刻才做每件事,这肯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压力。别担心,你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流程进行小小的调整,以充分利用时间。

为什么理解帕金森定律很重要?

西里尔·帕金森(Cyril Parkinson))关于工作增多的观察主要是关于公司规模扩大时文书工作的增加,但在那之后,帕金森定律显然适用于任何地方:

  • 你会花光省下的所有钱:如果你存了 1000 美元想买一个新沙发,你很可能会花光这些钱,甚至会花费更多。

  • 产出不会与员工人数成比例增长:你雇佣了很多员工,但产量没有成比例增长,这在大公司中很常见。老员工和新员工都会找到新的方式来“摸鱼”打发时间,那就是做不重要的事情。

  • 你有多少东西取决于你有多少存储空间:如果你的公寓有 3 间卧室,你会确保每个房间都装有足够的东西。

或者我们可以将上述内容压缩成一行代码,即:拥有 X 数量的资源意味着你将花费 X 数量的资源。

幸运的是,你可以反过来利用这条定律。

什么意思呢?

只要让自己少花点时间去做某事。或者正如斯托克-桑福德(Stock-Sanford Corollary)推论所说:“如果你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去做某件事,事实上你只需要一分钟就能完成它。”

如何让帕金森定律对你有利?

多亏了帕金森先生,我们知道了浪费时间的原因和方式,现在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可以扭转局势了,对吧?

是的,但事情不会那么容易。

我们有松懈的倾向,尤其是在没有边界的情况下。因此,为了确保你在应该工作的时候不会浪费时间在其他事情上,比如重新整理衣柜,你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置一些限制:

  • 约束:“创造力来自约束”---Twitter 联合创始人比兹·斯通(Biz Stone)有句这样的名言。但为什么要在一切皆有可能的自由世界里设置限制呢?正是因为刚才提到的原因。如果我们的大脑认为一切都是可能的,我们可以拥有一切,我们会徘徊,会浪费时间去考虑所有的选择。虽然这听起来很棒,但这只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为所有事情设置约束,从你花在各项事务上的钱到你分配给各项任务的时间都需要这样做。

  • 列出重要任务:二八定律(又名帕累托定律)如此受欢迎是有原因的,因为它的确很有效。当你知道哪些任务是最重要的,你就可以适当地计划你的一天。例如,我在早上首先处理最难的任务,因为那时工作效率最高。晚上,我会去处理那些不需要太多精力的待办事项。

  • 独立任务:我认为我们可以安全地说工作有两个阶段,一是研究阶段,另一个是执行阶段。为了确保你在应该工作的时候不是在做研究,或者相反,你要明确指出什么时候你需要去搜集资料和准备材料等等,什么时候你需要真正做深入、专注的工作研究。但是,永远不要同时做这两件事。

  • 检查:该任务是上述任务的延伸。在工作完成后,确保在正式发布之前有一些时间来检查它。作者称此阶段为编辑模式。毕竟,写作和编辑是完全不同的任务。当你编辑你的文学作品时,你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或者,如果你要做一个重要的决定,比如说,你只有 12 个小时来决定是否接受这家公司提供的工作,至少要花几分钟来考虑一下所有可能的情况。

  • 设定最后期限(deadline):更准确地说,设定更短的最后期限。当你设定最后期限时,你就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激励氛围,这会迫使你专注。你完全沉浸其中,没有任何与完成项目无关的事情干扰你。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写一篇博客文章,如果这通常需要你 4 个小时,那么下次你只需要分配 2 个小时。更短的时间框架肯定会让你更专注。

一定要学会分配并合理利用时间。因为你只给自己 3 个小时去完成一项工作,这可能会导致最终结果会有一些瑕疵或者不足。也就是说,你完成的任务质量不高。例如,你的文章可能有标点错误,有些句子可能听起来不太合乎逻辑。所以,确保你总是有富裕的时间来检查你所做的事情。

总结

从本质上讲,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点,你会想在头脑中制造一种虚假的紧迫感欺骗你的大脑,让它认为你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任务。这种时间压力会迫使你停止在社交媒体上闲逛,最终完成工作。

同样,这也可以通过设定更短的截止时间来轻松实现,或者设定最后的完成期限。因为如果没有最后期限,工作不仅会扩展到填满可用的时间,而且会无限扩展。你的大脑会认为“还有时间”,只是因为你还没有说你应该什么时候完成这项任务。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但数百万人高估了最后期限的力量。不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为你最大的目标设定一个最后期限,并坚持下去,这样它们就不会变成又一个遗憾。”---卡洛斯•华莱士(Carlos Wallace)

译者:Araon


相关阅读

  • 4种方法,帮你摆脱误事且磨人的“完美主义”

  • 编者按:完美主义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这意味着我们也可以用一定的方法改掉它。完美主义的人对人对己要求苛刻,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会阻碍我们前进和成长。
  • 别和自己过不去|阡陌的述说

  • 迎接一个全新的自己壹俗话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人生下半场,我们最好的活法就是——别和自己过不去。接受了不完美,你就释怀了。这世界上本就没有事事完美,与其凡事都求
  • 林徽因:如果格局决定了命运,什么决定了格局?

  • 有人说,林徽因是被世人误解最深的民国奇女子。提起她,世人想到的要么是和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感情纠葛,要么是和冰心之间的恩怨纠纷。殊不知,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她亦是中国建
  • 莘县俎店镇中心卫生院致敬8.19中国医师节

  • 为庆祝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的到来,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医者精神,激励医务工作者“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营造尊医、爱医
  • 人老了,就要告诉子女这五件事,做到有备无患

  • 世间最让人揪心的莫过于亲人离世。身为老人,我们不能预料何时会离开,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不留遗憾,更不能给子女带来无休止的痛苦和困扰。今天我就要告诉大家,老人离世前,必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高效管理时间法则:硬核的帕金森定律

  • 编者按:你是否总是在最后一天甚至最后几分钟去冲刺做一项重要的工作?又或者你去年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却迟迟尚未开展。如果一件事情你给自己分配的时间是一周,那么你就会花费一整
  • 最新数据公布!合肥实有人口1234.4万人

  • 合肥公安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7月底,合肥实有人口1234.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05.3万人,流动人口429.1万人。风光旖旎的合肥翡翠湖,图源合肥日报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合肥常住人口
  • 夜里,他守在这条小巷路里,只为……

  • 飘着细细雨丝的夜里,步行经过一条小巷,无意中在小路上发现一部遗失的手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做?最近,这道选择题摆在海港区北环路街道玉峰南里社区居民李东培面前,李东培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