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大美青海 江源玉树 生态治多:相约十全福地 共话江源文化

日期: 来源:绿色中国收集编辑:绿色中国

第四届全国嘎嘉洛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万里长江第一县——治多县举行

绿色中国8月23日电(融媒体记者顾昕)相约十全福地,共话江源文化。8月2日下午,参加第四届全国嘎嘉洛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可可西里)园区生态旅游交流会和《三江源生态》杂志治多特刊发行仪式的全国众多学界泰斗,云集素有“长江之源 珠姆故里 英雄家园”的万里长江第一县——治多县。

8月3日上午,全体嘉宾共同观看了“大美青海·江源玉树·生态治多”长江源生态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暨治多县成立70周年庆祝文艺活动开幕式。

下午3时,嘉宾们参观了长江源嘎嘉洛游牧文化活态展示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首先做客嘉洛大帐篷。这顶帐篷是具有千年历史传承的嘎嘉洛九扇天窗蓝翼龙帐,是珠姆降世人间的母帐。

在这顶巨型帐篷里,众专家学者饶有兴趣地依次入座后,在负责“长江源嘎嘉洛游牧文化活态展示”工作的治多县文化馆馆长、嘎嘉洛文化优秀学者卡哇·索南尼玛的主持下,首先聆听了青梅让丁、慈诚嘉措和拉巴玉加等三位嘎嘉洛神授艺人充满激情的说唱。他们对于长江源嘎嘉洛山水的礼赞和对嘉洛大帐篷的精彩诠释,赢得众专家的喝彩和赞誉。

接着,按顺时针方向参观了围绕嘉洛大帐篷的十几顶游牧文化展示点。有展示游牧生产生活的,有震撼心灵的《格萨尔》史诗神授艺人说唱帐篷,有拉伊对唱表演点,有谚语精彩对决表演区,有本土藏药标本展示点等十二处展演点,是一次游牧文化集中展演的精神大餐。

众专家学者饱览了治多县丰厚的嘎嘉洛游牧文化,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傍晚,众专家学者从嘎嘉洛游牧文化展示区乘车前往治多县文化馆,参观并揭幕文化馆馆长索南尼玛组织建造的嘉洛红宫模型和正在成形的“源文化展厅”。

8月4日上午9时,在治多县会务中心如期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

参加开幕仪式的有全国格萨尔(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诺布旺丹博士、原全国格萨尔(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格学界泰斗降边嘉措先生、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巴,全国格萨尔(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甲央齐珍,教育专家、藏学家、原青海师大校长扎布,甘肃西北民大教授卡岗·扎西才让,原果洛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格萨尔学著名专家、诗人、藏学家董·诺尔德先生,著名地理专家杨勇,著名环保人士杨欣,中国西部女性作家唐涓、青海人民出版社美编主任杨敬华,诗人、北京传媒人爱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导、林业大学国家公园研究中心主任张玉钧,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副院长、教授、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石金链教授,兰州作家协会主席任红,西藏大学藏学院院长其美多吉,青海省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久美多杰,著名吟诵艺人昂旺格列,玉树州佛协秘书长、著名主持人、诗人元旦西然等三十多位专家、学者以及玉树州一市六县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

开幕式上,全国格办主任诺布旺丹,原全国格办主任降边嘉措,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文雅,县政协主席丹珍多杰,玉树州民语中心主任宗金才,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尼玛东周,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执法局局长文才、长江源(可可西里)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治多管理处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尼玛扎西等就座主席台。治多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尼玛东周主持,治多县政协主席丹珍多杰致辞,诺布旺丹、降边嘉措讲话。玉树州民语中心主任宗金才代表与会专家学者讲话,尼玛扎西副局长代表长江源(可可西里)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治多管理处资源管理局讲话。

丹珍多杰主席就嘎嘉洛文化交流会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阐述。

诺布旺丹主任强调,一个地区的文化要发展,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政府的后盾、民间的支持和学术界的参与。治多县自2010年召开首届全国嘎嘉洛文化学术交流会以来,得到了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且当地具有雄厚的民间文化底蕴,也得到了全国格学界的引领和指导。宗金才主任简约回顾了前几届交流会情况,认为是历届治多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倾情打造的成果,也是本土文化学者努力的结果。

嘎嘉洛文化学术交流会规模不断扩大、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术成果丰硕、研讨议题不断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如今已经成为格萨尔学界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

青海省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久美多杰和玉树州格萨尔研究学会会长昂旺格列向治多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嘎嘉洛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进行了“格萨尔文化保护传承基地”授牌仪式。

学术交流会由玉树州佛协秘书长、著名主持人、诗人元旦西然,著名吟诵艺人昂旺格列及治多县作协主席、嘎嘉洛文化优秀学者东周文加主持。

在元旦西然的精彩开场词中拉开了第四届全国嘎嘉洛文化学术交流会的帷幕。首先,格学界泰斗降边嘉措先生做了精彩而简练的讲话。其次,治多本土学者,“嘎嘉洛文化”“源文化”学说创建者文扎做了开场白式的报告,对本次交流会的四个主题分别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阐述。

文扎说,总揽格萨尔史诗,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英雄天命,“赛马称王”是“齐家”的标志。岭嘎赛马下了三样赌注,一是统领朵康的王,二是迎娶珠姆,三是嘉洛财富。格萨尔王“齐家”三要素,嘉洛就占了两成。珠姆是家的第一要素,嘉洛财宝是支撑家国的基础,王是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条件。本次众专家学者要展开的论题便是齐家三要素里的“嘉洛财富”。

唐蕃古道分东段和西段。东段指的是从长安到鄯城的路程;西段即从鄯城到逻些的路程。唐蕃古道西段,到柏海(扎陵湖)为止,有较确切的记载。走到牦牛河(长江),就语焉不详。然而,通天河是唐蕃古道上绕不过去的一道天堑。古时在800多公里的通天河流域,大的渡口只有嘎域白塔渡口和长江楚玛尔七渡口。而能够承受上万人安然过河的渡口,唯有七渡口。本次研讨会,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将对“唐蕃古道与长江楚玛尔七渡口”之间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青藏高原的万山丛林中流动的无数涓涓细流,皆从“源”而来。青藏高原布满了无数的“源”,亚洲大陆众多江河均源于此,整个青藏高原就是一个琼果(源之意),是一个巨源。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民族信奉“万物有灵”,在他们的文化基因中就包含着对水源的尊崇和敬畏,在藏民族的世界观中分“天、念和鲁”三界。水源是“鲁界”生命与人间万物发生关系的通道,“鲁”是主司水的神灵,而水是万物命脉,无比珍贵,是生命存在的唯一标志。由此形成了一系列与“鲁”界生灵相处的禁忌和习俗。使其逐渐成为游牧人的精神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源“鲁”界的信仰是藏族人古老的伦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基础,因此,在千年的游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青藏“源”文化。最后就生态旅游,重点讲到了与黄河文化并驾齐驱的长江文化以及长江源具有代表性的嘎嘉洛山水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地位、价值和开发的潜力。

本次研讨会有几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学术论题有时代性和创新意义。第三届嘎嘉洛文化学术交流会的主题是“源文化”。本届在此基础上为交流会提交了四个主题,即嘉洛财富、源文化、唐蕃古道与长江楚玛尔七渡口及长江源生态旅游。专家学者们围绕四个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嘎嘉洛文化优秀学者、作家阿空·索南求培认为,史诗中写到珠姆的父亲嘉洛顿巴坚赞是天堂最富有的多闻天王的化身,而母亲玛雅泽丹来自财宝之源的龙宫,这象征着天地财富的聚合,是三界最富有的人间富豪。嘉洛七宝和母宝(洁白的羊羔)等是嘉洛财富的象征,每件宝物都有不同凡响的功能。

格学泰斗、藏学家、诗人董·诺尔德先生专为珠姆故里写的一首诗——《治多专书——初次前往佛母森姜珠姆出生地的感想人神相识的欢笑》,由格萨尔学专家、玉树州著名吟诵艺人昂旺格列进行了声情并茂地朗诵,作者亲自做了精彩的诠释。诗中肯定被称为“十全福地”的治多是珠姆故里,珠姆是治多的标志,同时也是雪域藏地的庄严。

青海省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诗人、作家久美多杰朗读了他初到“珠姆故里,十全福地”而抒写的美文。

著名格萨尔史诗吟诵艺人昂旺格列就《格萨尔》史诗文本中有关“嘉洛财富”的记载,做了详略得当的阐释。

西藏大学教授其美多吉认为嘉洛财富是《格萨尔》史诗的根基,如果没有雄厚的嘉洛财富做岭嘎统一四方、平定天下的后盾,史诗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他首次提出“森姜”非名,是森钦(格萨尔王又称森钦诺布战德)之妻的观点等。

中国社科院大学博士研究生李佳宁(仁青贡布)做了《嘎嘉洛森姜珠姆故地探索》的报告。他认为羌塘草原是嘎嘉洛文化的源泉,嘎嘉洛文化真正融入了这片土地和人民的血脉之中。

青海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部主任杨敬华先生认为嘉洛财富不仅是难以数计的嘉洛财宝,嘎嘉洛文化也是一个无法定量的财富。具有象征意义的有“嘉洛七宝”和“嘉洛母宝”等,专家学者们建议在未来要对此继续进行发掘和研究。

源文化的概念正在深化。作为三江之源,尤其是长江之源的本土文化,有悠久而深厚的源文化土壤。

嘎嘉洛文化优秀学者、诗人欧亚·才仁多杰提出了生态之源、史诗之源、信仰之源和绿色之源等内涵。《格萨尔》史诗记载,格萨尔王和王后珠姆的母亲均来自“拉鲁念”(天地水界三界)三界中的鲁界,即龙宫。通过海螺湖和长江郭乐荣段的漩湖来到了人间,缘此,长江源区的游牧人崇拜鲁界神灵,认为人间财富源自鲁界,风调雨顺、人畜兴旺都要靠鲁界,因此,祭祀龙族的古老文化习俗,成了长江源游牧人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基础。源是一切生命的根基。地球上的生命没有不依靠水而生存的,因此源是生命的原点。

著名地理专家杨勇的《新时代源文化》报告,从三江源的地理——山宗水源的角度,以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为源文化做了自然生态的阐释。

全国格萨尔(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甲央齐珍从格萨尔史诗之源的层面报告了《〈格萨尔〉擎纸艺人白玛多吉的说唱特点分析》,为本次学术会上提供了新的启发和思路。

作家任红就《让生态文学进入长江源头》为题,从生态文学和“源文化”交融的角度,阐述了文学与生态的关系及以文学形式传播长江源人文生态的“润物细无声”之作用和意义。认为“源文化”是一个非常具有独创性的概念,能够引领源头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她建议创建“源文化”创作基地,组织全国各地的作家来源头体验并创作,向外界传播源文化内涵和精神。

玉树州作家、首次源文化考察团成员阿琼做了《源文化考察纪行》的报告。对2017年在玉树州政府支持下启动的全国十几名生态人文作家进行源文化考察工作的“源文化之旅”做了忠实记录的同时,其意义和价值做了文学层面的阐释。

唐蕃古道与七渡口的课题,会前组建了由青海民大藏学院院长先巴教授为首的专家考察团队。先巴院长分享了考察成果。从西宁出发,翻越日月山到扎陵湖和鄂陵湖,沿着《新唐书》等记载的古道地名来到长江楚玛尔七渡口北面,又从渡口南面沿着几世班禅和几世达赖进京入藏路线,对照书面记载和实际地名,进行了踏实而认真的比对,考察组初步断定长江楚玛尔七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节点,是被称为连接汉藏友谊的“金桥”而著称于世。

本次交流会上,卡岗·扎西才让教授、扎布教授等从文本研究出发,分析了唐蕃古道与长江楚玛尔七渡口之间存在的紧密关系。

会上还分享了由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原“非遗”文化工作人员、嘎嘉洛文化优秀学者、治多县作协主席东周文加负责,由玉树市学者木雅·公保撰写的《唐蕃古道要津——长江楚玛尔七渡口》一书。书中记录了三十余位历史人物通过长江楚玛尔七渡口的真实历史,为唐蕃古道和七渡口的连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治多县开发历史古道旅游景点,讲好唐蕃古道的故事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

生态旅游是国内的热门话题。尤其是玉树州提出三江源地区要打造成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以来,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文才局长介绍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工作的同时,在报告中提出了长江源园区生态旅游的大致思路导图,即“一纵一环三源一福地”,并进行了简约的诠释。

著名环保人士杨欣结合自己的环保人生,重点讲了如何向外传播本土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如何连接和沟通长江首尾的情感,如何搭建源生态文化与现代城市间的共同话题。

石金莲教授作了《新发展理念下生态旅游价值实现》的报告。石教授通过一个案例,阐释了如何实现生态旅游的价值转化。

北京林大教授张玉钧教授就生态旅游和国家公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演。

二是嘎嘉洛游牧文化展示丰富多彩且成体系化。“长江源嘎嘉洛游牧文化”不是一种地域性的概念,而是文化学意义上的术语,广而言之,是“青藏游牧文化”的代称,几乎包容了游牧文化的全部内容;相对而言,是万里长江孕育出来的游牧文明,是一种比较具象化的名称。

本次治多县展示的活态游牧文化,明显具有清晰的逻辑感和体系化趋势。以制造技艺的顺序,围绕嘉洛大帐篷进行了有序的安排。如牛毛编织技艺、帐篷制造技艺、牛皮加工技艺等序列展示给了观众。沿着十几顶帐篷的展示摆件,基本上浏览到了游牧生活的概略。

三是专家学者准备充分。本届学术交流会突破单一的格萨尔史诗学术界,从邀请的专家学者看,有全国各地、省州级的八十多名专家。有藏学家、有生态旅游方面的专家、有三江源地理专家、有知名作家、有从事长江源环保工作的著名环保人士、有诗人、传媒人士、本土专家学者。不论是规模和规格,都有很大的提升。前来赴会的专家学者,就本届学术讲座做了充分的准备。十几位专家学者的讲稿,几乎是一本完整的书。

四是学术成果斐然。第四届全国嘎嘉洛文化学术交流会,是一次学术成果斐然的交流会。本次会上通过专家学者们的专题报告和交流,对嘎嘉洛文化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尤其是对四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后,初步达成一些共识,对营造和开展长江源区生态旅游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月5日上午,学术主题报告完毕,就主题内容分组进行了讨论。大家畅所欲言,会场气氛格外活跃。因为时间紧,发言人数多,到中午十二点半,众专家学者还仍然意犹未尽,但只能暂告段落。

8月5日下午2时许,专家学者们共同参观了政协文史资料馆和江壤赤哇创建的唐蕃古道博物馆之“十世班禅进藏历史纪念展”。

政协文史馆图书和地方文献资料颇为壮观,令专家学者不时停步翻阅。十世班禅进藏纪念有些照片首次展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也展现了长江楚玛尔七渡口在十世班禅进藏途中的重要性。

8月5日下午3时,研讨会圆满闭幕。

闭幕式上,首先举行了《三江源生态》杂志治多特刊、《生态长江源》杂志、《魅力长江源》画册、《长江》(藏汉合刊)、政协文史丛书二十册《贡萨秋吉仁波切文集》《帕玉树文献资料汇编翡翠明镜》《治多县志》《唐蕃古道要津——长江楚玛尔七渡口》《永字加尾体》(藏文新书法)《痞子的诗—轮回之缘》《卓巴仓》《帕玉树狩猎文化》《游牧生活之镜》《源文化文集》(第三届嘎嘉洛文化学术研讨会文集)、《源文化丛书》(六册)等新书发布仪式。

青海省自然文学协会副会长、编审、《三江源生态》杂志主编唐涓,青海人民出版社美编主任、《三江源生态》杂志美编杨敬华,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可可西里)园区管理处执法局长、《生态长江源》《魅力长江源》主编文才,青海省自然文学协会理事、作家、源文化和嘎嘉洛文化学说创建者文扎,政协治多县办公室主任、诗人、《嘎嘉洛文化》《长江》杂志主编欧亚·才仁多杰,嘎嘉洛文化优秀学者、治多县作家协会主席东周文加等向诸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介绍。

其次,原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降边嘉措先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荣伟,玉树州佛协秘书长元旦西然,县政协副主席达瓦卓玛、普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治多管理局执法局长文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扎西巴丁在闭幕会主席台就座,会议由普布副主席主持,扎西巴丁宣读了县委、县政府的颂奖决定。

首先,治多县向一直以来支持和关心嘎嘉洛文化的全国格萨尔(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诺布旺丹和原主任降边嘉措先生颁发了感恩奖,向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敬献了一幅珠姆唐卡。之后,为治多县嘎嘉洛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播作出贡献的领导、专家学者及格萨尔神授艺人颁发了“嘎嘉洛文化终身贡献奖”“特殊贡献奖”“贡献奖”等不同级别的荣誉奖项。

最后,格学界元老降边嘉措代表全国格办做了总结讲话,元旦西然秘书长为本次学术会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总结,荣伟部长代表县委、县政府做了表态讲话。

降边嘉措认为,第四届全国嘎嘉洛文化学术研讨会是一次振奋人心的盛会,是一次专家学者云集、践行文化自信的盛会。希望治多县委、县政府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与全国各相关学术机构和各大院校加强交流合作,积极拓宽嘎嘉洛文化学术研究领域,为长江源生态旅游营造浓厚氛围。全国格办会一如既往地参与和支持,共同发掘、推动和传播嘎嘉洛文化、源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荣伟表示,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是治多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推动治多县文化繁荣发展和文旅深度融合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蓬勃动力。此次研讨会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成果显著,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治多县将会进一步提高学术内涵和学术规格,继续加大力度举办嘎嘉洛文化学术研讨会,逐步向更高层次、更广层面推举。


相关阅读

  • 朱钢 | 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生生不息的动力

  • 从网络文学出现之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其厚实的土壤和极为重要的叙事资源。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硬核性存在与支撑力,成就了网络文学深植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书写。网络文学
  •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扬州举办

  • 8月22日,以“水下考古: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江苏省扬州市开幕。中华文物交流协会负责人胡冰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是海陆兼备的文明古国,水
  • 党建带团建推动广州南沙珠江街侨文化出新彩

  • 为响应团省委开展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道积极挖掘本地的资源禀赋,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侨之队结对,于6月至8月初联合开展了“悠悠天宇
  • 活用廉心广场 厚植清廉根基

  • 图为清廉文化广场里的清廉健身长廊。张庆 摄星沙时报讯(记者 张庆 通讯员 曾建新)“清风雅韵”廉心广场、“敬廉小语”清风长廊……8月21日,记者漫步在长沙县开慧镇清廉文化广
  • 文化企业家定制项目正式发布

  •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8月17日,一龄集团十九周年庆典战略发布会在博鳌举行。会上,中国文化书院文化经济分院联合一龄集团共同发布文化企业家定制项目。博鳌乐城先行区管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心系旅客的城际“夫妻档”!为他们点赞

  • 大家还记得今年春运期间在莞惠城际站台约会的那对恋人吗?他俩一个在惠州,一个在东莞,因为莞惠城际结缘,相识相爱。上个月,这对恋人变成了“夫妻档”,刚刚办完婚礼没几天,小两口又紧
  • 爱在七夕 婚检护航

  • 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三孩政策,从源头预防出生缺陷,8月22日,西安市在新城区卫生健康局的安排部署下,新城区妇计中心积极开展免费婚检“爱的”系列活动。爱的陪伴区:我们一
  • 德州:良好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拓展生态空间

  • 德州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增加湿地等重点工作,推动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实现全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这几天,夏津县林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