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好吃的大米是这样种出来的!南农大院士下田忙,师生赶“端秧”

日期: 来源:扬子晚报收集编辑:扬子晚报

 

6月8日,在位于南京江宁淳化街道的南京农业大学土桥水稻实验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水稻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团队带头人万建民正带着150多位研究生们,戴着草帽、穿着胶鞋、手插秧苗。在拉好线的水田里,十几名师生并排站立,绳子两端的师生拉紧绳子,绳子上做好了一定距离的标志,师生们分行、等距地把一株株秧苗插在对应的标志下方。

手插秧苗,都是用于育种的实验材料

端午,又称端阳,正值南方地区的农忙插秧季,民间也有“端秧节”的说法。

与广袤稻田的规模化、机械化插秧不同,师生们在田里插上的是用于育种的实验材料,一亩一方的稻田一般就有将近2万株的材料。

据团队王益华教授介绍,从5月上旬开始,师生们就开始播种忙活了,到了6月的两次插秧是集体大作战,从拔秧、装秧、排秧、插秧,每个流程都有明确的分工。

“2万份材料中能选中一两个理想的品种就算是幸运的了,”团队高级实验师刘喜告诉记者,育种家的目标就是在一方方稻田里选“美”、选“强”、选“个性”,一代接着一代,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水稻品种。

1个优良品种的培育至少要花上10年

记者注意到,在周围插好秧的田块,每一撮秧苗背后都插着一块小牌子。

 胡潇摄

“这个小牌子就相当于一个身份证号,”据刘喜介绍,编号代表着水稻品系,一扫牌子上的二维码就能链接到团队的数据中心,实时显示这一品系的亲本来源、经过了几代繁育、每一代的性状如何。

“1个优良品种的培育至少要花上10年。”王益华介绍,选亲本杂交、群体分离、选单株、小区测试、直至品种审定,这一系列过程下来,要花上10年。

F1代结出的种子会参与下一轮播种,结出F2代种子,F2代种子也会在下一个秋天结出F3代种子……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交,杂合的水稻会逐渐趋于纯合,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水稻品种会被留在地里,只有那些暂时符合条件的水稻才会被收割,因此每年秋天来到基地,便能看到这样参差不齐的“水稻迷宫”。

长江中下游的水稻种植区延续着一年一熟的耕作模式,每代种子的繁殖都要经历一年的时间,要让实验的品种性状稳定,至少要花费五六年的时间。

为了加快育种周期,每年冬天,水稻遗传育种团队就像候鸟一般,带着秋天收获的种子来到位于海南的南繁基地播种下一个世代的水稻,待海南的水稻成熟后,再将其带回南京繁殖下一代种子,周而复始,年年不断,运气好的话,能够缩短一半的育种时间。

层层选拔、历经“考”验的优良品种

十年一种是育种的常态,在育种家眼中,良种可都是一级一级“考”出来的。

据团队江玲教授介绍,经过田间的选择,首先要进行测产,产量符合要求的材料,还要进行“考”种,就是测定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性状,计算结实率,还要进行米质检测,包括碾米品质、外观品质、理化品质等,各方面符合要求的还要进行食味品尝,还要进行病虫害的鉴定,只有综合性状优良、抗性好且食味佳的材料才能申报区域试验。

记者了解到,“宁香粳9号”就是从实验田的万份株系中,万里挑一、十年一剑、历经“考”验,选育出来的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该品种不仅获得食味品质鉴评专家认可,连续摘得全国优质食味粳稻金奖,同时,产量高,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通过近年来的示范推广,获得了企业、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中粮、益海嘉里等粮油龙头企业慕名而来,与种植户签约,进行订单式生产,目前该品种已经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名录,成为江苏、安徽、贵州等省份的主导品种。

万建民院士表示,近5年“宁香粳9号”的示范推广,已初步建立了“育种-栽培-收购-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密切配合的新的推广模式,团队致力打通农业新质生产中的堵点,推动创新、人才、产业要素迈向深度融合。

“做水稻研究,一定要到田间去”

为了给插秧做好准备,团队师生会提前来到基地,拔秧、装秧、严格按照材料编号顺序装框,接着将其运到田埂,按照事先排好的田图,拉线,排秧。

师生齐上阵、躬耕田垄上,这是万建民院士团队每年雷打不动的“保留曲目”,学会插秧,是在团队做好科研的入门级农活。遗传育种实验要求极为精确,秧苗插得稍有闪失,就会造成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巨大偏差。

“做水稻研究,一定要到田间去,一定要紧跟生产实际。”万建民要求团队成员一定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民生,破解真正的科学问题,做有需求、能落地的研究。

据了解,多年以来,万建民院士团队围绕水稻的抗性、品质、氮高效利用、耐盐碱水稻品种挖掘等,不仅产出了多篇高水平研究成果,同时立足解决现实问题,打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串联起水稻育种的上、中、下游。

南农大党委书记王春春表示,作为涉农高校,要引导广大师生深入田间地头解民生、治学问,主动扛起“强国建设、舍我其谁”的时代使命,真正把科技力量转化为大田产量,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南农大校长陈发棣表示,万建民院士团队是坐稳“冷板凳”、潜心搞科研的典范,学校将从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氛围、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依托大团队大项目方面推动协同攻关,保障科研人员坐住坐稳“冷板凳”、潜心探索科学世界、勇于攀登科研高峰。

通讯员 许天颖 赵广欣 王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视频  高一鑫 李想

校对 徐珩

编辑 刘丽


相关阅读

  • 我市自主研发旱地小麦品种铜麦6号平年喜获丰收

  • 风吹麦浪收割忙 好“芯”种出好收成我市自主研发旱地小麦品种铜麦6号平年喜获丰收又是一年丰收季,麦浪滚滚穗飘香。6月5日,在耀州区锦阳路街道杨庄村的陕西大唐种业股份有限公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0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 6月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主任委员会会议审定通过的作物品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0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本次审定通过的品种分别是该校吉
  • 黔南瓮安:这里,换上了“新装”!

  • 眼下正值水稻秧苗移栽期,连日来,随着气温渐暖、降雨增加,在瓮安县平定营镇梭罗村,“铁牛”奋蹄翻耕水田、群众弯腰插秧苗,大家齐心奏响了水稻移栽“进行曲”。近日,记者来到平定营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130余件京津冀档案编研成果亮相

  •   800余年建都史,对道路交通发展有何种影响;北京是如何走向“博物馆之城”的……昨天是国际档案日,北京市档案馆联合天津市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举办“十年京津冀 兰台翰墨香
  • 近50万游客北京市属公园“粽”享端午

  •   香山公园以“‘粽’享端阳‘香’满山”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紫竹院公园“别样景象——当代山水画精品展”让游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失眠怎么办?中医专家介绍三个妙招

  • 图源 视觉中国“耳穴埋籽”能缓解失眠症状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推科主任戴奇斌介绍说,中医说的耳穴埋籽的籽是一种中药,叫做王不留行籽,作为中医的一种外治疗法,耳穴埋籽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