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你好,重新认识一下,我叫“苗地”

日期: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收集编辑:成都日报锦观

 1983年1月7日,“我”来到了这个世界,拥有了自己的名字——“苗地”。那天起,我担负起了一个重要的使命:做成都中小学们的好朋友,为同学们服务。

在人们的期盼中,在编辑叔叔和阿姨们的悉心呵护下,我慢慢地成长起来。从第一次在报纸上与同学们见面,到拥有一大批忠实的小伙伴,再到成为成都日报的一个品牌栏目——一路走来,也曾跌跌撞撞,但伙伴们的支持却常伴左右,让我从未放弃。

《苗地》暑期征文颁奖典礼

转眼四十载,如今回望,我欣喜地发现:那些最初陪伴我的孩子们,已为人父母,他们继续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这里找寻快乐;那些在这里发表作品的孩子们,有的因此开启了新闻生涯,有的成为“园丁”走上了“育苗”的讲台;那些看着我成长的老师们,现在依然发来关心与鼓励,伴我走地更好更远;那些关心着我的小伙伴们,一直在向更多人介绍“苗地”,邀请他们来到这里筑梦……

一张纸,一座城,几代人。这些年来,《苗地》记录了许多人的回忆,也种下了许多人的梦想。此刻,我带着这些沉甸甸的行囊,再次站在新年的路口,准备又一次前行。

不过,这次出发前,我想和你讲一讲《苗地》的故事。

“萌芽”

“《苗地》是我市80万中小学生的园地。亲爱的同学们,这个专栏的编辑叔叔和孃孃们首先向你们问好,并借发刊的机会,向你们介绍一下《苗地》的任务……”40年前的今天,成都日报推出了第一期《苗地》专栏,此后固定在每周五与读者见面。

1983年1月7日《苗地》第一期报纸版面

与其他栏目名题字请名师大家的传统不一样的是,《苗地》第一期发布的刊头题字出自当时一位十四岁名为张红涛的女生。而这也展现出了《苗地》的整体基调,就是成为中小学生的朋友。

据《苗地》创始人之一、时任成都日报政教部主任龙必锟回忆,当年第二期《苗地》头条推出了《我是苗地一株苗》的文章,那是《苗地》与东城根街小学合作组织的一次少先队中队主题活动,从那之后,“苗地”这个名字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也从那时起在一代代成都人心里“萌芽”。

起初只有几篇“小豆腐块”,到每个月收到一大捆信件,到每年收到上千封来信,《苗地》受到了更多人喜爱。那时的来信全是学生们的文章,所有的工作人员一起阅读都不易看完。

“繁茂”

“我们的小组活动”“我们的‘小银行’”“记一次家庭智力竞赛”……作为当年一个为师生交流学习搭建的独家平台,《苗地》人气颇高,很多孩子甚至家长都是《苗地》的铁杆粉丝与忠实读者,频频投稿,同学们都以自己的文章被《苗地》刊发为荣,称自己为“苗地一株苗”。

教了一辈子的书,也看了一辈子报,东城根街小学的退休教师吕谦说起记忆中的《苗地》,滔滔不绝:“这个火热的栏目影响了我的很多学生,能在《苗地》上发表文章,会受到全班同学的称赞!”2008年《苗地》复刊的消息让吕谦高兴了好久,尽管那时他已退休,但依然积极地鼓励亲朋好友的孩子参与投稿。“这个栏目非常锻炼人,不管作文能不能发表,都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斯文和《苗地》的缘分源于吕老师。当年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他向《苗地》投递了一篇题目为《斯文不斯文》的稿件,文章写的是因自己体育不太好,写作文鼓励自己提高体育成绩的内容。令他意外的是,文章竟然成功在《苗地》栏目里发表了,“这给了我非常大的信心。”

热爱写作的高蓉,是带着女儿一起投稿的。不断坚持下,女儿的作品《黑暗中的那抹光亮》不仅被选中刊登,还荣获了2015年《苗地》暑期征文“三等奖”。回忆起当时接到电话的瞬间,她说那刻的激动心情,无法形容。而女儿作品在《苗地》刊发也激励着高蓉自己不断写作与投稿,此后她的作品也成功在《成都日报》发表。

《苗地》就是在这样一批批忠实小伙伴的关爱下,茁壮生长,枝繁叶茂。

《苗地》给参加征文的小作者颁发奖状

“再出发”

铭记过去,是为了更加勇敢而坚定地面向未来。

在今天“苗地”成立40周年的这个特殊日子,回想起那些缤纷璀璨的日子,回想起那些值得铭记的瞬间,脚下的每一步也变得越发铿锵有力。

2023年,“苗地”将开启新的篇章——“苗地”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

从今往后,“苗地”和大家不但能在报纸上相见,还能在微信公众号上相遇了。

在这里,“苗地”不仅会延续曾经的使命,同时会进一步升级,形式将更丰富多彩,内容将更具学习性、服务性,并将把同学们展示自我的舞台进行延伸扩展。

在这里,“苗地”依旧期待着同学们的作文、书法、绘画等作品,同时也将给予热爱阅读、热爱表演、热爱朗诵等拥有其他特长的同学们开启新的展示平台,开设更多的征集栏目与互动话题。

在这里,“苗地”还将把“发言”的话筒递给老师们、爸爸妈妈们的手里,欢迎你们来这里向同学们分享成长的故事与经验,谈谈你们的苦恼。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苗地”再出发,需要你们的继续支持与关心。

迎着阳光,向上生长,

向着暖春,一起出发。

那么,

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吧!

你好,我叫“苗地”,

未来请多多关照。

征集活动

你还记得当年和《苗地》的第一次相遇吗?你还记得孩童时期投给《苗地》的那篇文章写的什么故事吗?你还记得自己作品被《苗地》刊登后的那刻心情吗?

即日起,我们开启“我和《苗地》那些故事”的话题征集活动,你可以通过直接向“苗地”微信公众号发私信的方式,或者向[email protected]邮箱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参与。

一个词,一句话,一段回忆,一篇文章,一张照片,甚至一段语音都可以,我们在这里期待看到你的故事,同时我们将把这份美好的记忆进行集纳整理,分享给更多的人,写下属于你我的“青春纪念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文字 赵子君 海报文案 周杨云 设计 赵蕴如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卢娅芮

相关阅读

  • 你有一个凌晨4点能拨通的电话吗?

  • Sayings:最近刷刷朋友圈,又是清一色的“2023 请对我好一点”。忽然就发现了一件事儿,小时候我们总是听着长辈说“这娃长得真欢喜”,“哟,这是福相,有福气”。听到这些总会很开心。
  • 榜样!榜样!首都仅60位青年获此殊荣!

  • “也许我们和许多优秀的人相比黯然,但身处绝境却能做到绝地反击,如凤凰涅槃的故事更值得令人钦佩。在曾经、在现在、在未来,我都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但我相信越是平凡就越有力
  • 青春期的奶奶,不好管啊!

  • 阿珍今年82岁,网瘾比岁数还大。一离开电脑和手机就焦虑,一共7个QQ账号,网名:时髦老太太。时髦老太的冲浪日常,偶尔兴奋,多数沉默,全部以骂骂咧咧结尾。阿珍住东屋,我住西屋,隔了两道
  • 校长黄如看望慰问一线医护人员和留校师生

  • 1月5日下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黄如赴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慰问一线医护人员并到丁家桥校区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医学院学生实验室看望
  • 忠诚和信仰在他们身上留下特殊“勋章”

  • 一袭藏蓝,头顶国徽,是荣耀,是英武。警服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奉献,是随时到来的考验,也可能是无法预料的牺牲。金色盾牌,热血铸就。警察,就是要张开双臂,把危险挡在身后,守护人民群众的
  • 肝友之家28

  • 当事人:王先生,47岁,移植后6年心体会:按时吃药,不要私自调药,以免后悔莫及!2005年我体检查出了乙肝!当时有些担心,就去咨询了医生,医生回复说没什么事,需要注意休息,之后半年体检一次。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你好,重新认识一下,我叫“苗地”

  • 1983年1月7日,“我”来到了这个世界,拥有了自己的名字——“苗地”。那天起,我担负起了一个重要的使命:做成都中小学们的好朋友,为同学们服务。在人们的期盼中,在编辑叔叔和阿姨
  • 北京:生态涵养区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

  •   北京地图上被绿色覆盖的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房山和昌平的山区,是首都“大氧吧”“大花园”,正在成为展现北京美丽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的典范区、生态文明建
  • 港口资源整合,从形合到神合

  •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领先;山东港口2022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6亿吨;广西北部湾港吞吐量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港口资源整合助推我国港口发展不断取得亮眼成绩。
  • 西藏部署2023年全区综合运输春运工作

  • 1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召开2023年春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调度部署春运工作,会议结束后,西藏自治区召开2023年全区综合运输春运工作部署会议,自治区物流保通保畅领
  • 科学家发现2亿多年前的“奇异罗平龙”

  • 我国古生物学家在云南罗平县发现了距今2.44亿年的全新爬行动物物种,将其命名为“奇异罗平龙”。这也是多指节型鳍龙类最早出现的化石记录。奇异罗平龙尖嘴长吻,形似“四脚蛇
  • 北京位居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第七位

  •   北京因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再次入围全球榜单。根据近日发布的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最新成果,在45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中,北京位列第七。金融业作为本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