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小葫芦书写大文章 ——记吕梁刻绘葫芦非遗传承人刘振

日期: 来源:吕梁日报收集编辑:吕梁日报

□ 卫彦琴

阳光和煦,山川静美。离石信义镇严村的葫芦文化生态园里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这些葫芦面带微笑迎接着四方游客,展示着葫芦刻绘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把吕梁人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追求传递给了游客。从这里离开的人们,捧着自己手中的精美小葫芦纪念品如获至宝,品味着“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的喜悦和收获……

根扎吕梁大地

情系葫芦文化

提起葫芦文化,吕梁人自然会想到市级葫芦刻绘非遗传人刘振。他是山西省吕梁天源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吕梁市现代物流商会会长,中国民协葫芦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葫芦协会会员、理事。

刘振出生在葫芦刻绘世家。吕梁离石葫芦刻绘,在民间又称刘氏葫芦画,相传起源于清代。刘氏葫芦画创始人叫刘继大,一年冬天,刘继大在家闲来无事,突然听到门外有货郎叫卖东西的声音,便走出家门一看究竟。无意间发现货物中有桃木雕刻的各色人像,这些木刻小玩意当时很受欢迎,不多一会就被当地人抢购一空。具有绘画技艺的刘继大很受触动,回家后看到家中墙上挂的葫芦,眼前一亮,于是萌生了葫芦刻画的想法。

葫芦是古老的吉祥物,因外形柔和圆润,上下球体浑然天成,具有鲜明的和谐意象,与人们祈求福禄祥和、追求生命和谐圆满的美好愿望相契合,如果在葫芦上加一些图案做装饰,就会增加葫芦的美感和吉祥意蕴。后来刘继大凭借着自己的心灵手巧、刻苦钻研,依照葫芦本身的形态去寻找灵感,进行创作。随着作品不断进入人们视线,刘继大的葫芦刻绘技艺也逐渐得到认可,后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自此,刘氏世代传承这门独特技艺,并代代传承创新,使刘氏葫芦刻绘技术得以发扬光大。

刘氏葫芦刻绘技艺传到刘振手里已经历五代。刘振从小受到父辈葫芦刻绘的熏陶,对葫芦刻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早就表现出了极高的绘画天赋和兴趣。七八岁时已能把常见的动植物,用铅笔画得惟妙惟肖。上小学时“每次美术考试,全班同学的画,都是我全包,我家里盖新房的炕围图案都是我自己设计、自己画,左邻右舍都夸漂亮,以为是请师傅画的”,采访时刘振自豪地说。

刘振本来打算初中毕业后考取艺校,可命运不遂人意,由于吕梁艺校和体校同一天考试,他只能选择家人一致认同的体校去考。被录取后,仅上了十天又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退学。几经周折,他最终上了中专学校的电气一体化专业,毕业后又在电大学习民工用建筑专业,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然而,这些阴差阳错的境遇并没有隔断自己与葫芦刻绘的缘分,相反,心中早已种下的热爱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起来。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自学成才。

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为了一件心仪的作品,一坐就到天亮;记不清因为一个创意的实现,有过多少欢笑和泪水。就是因为坚持这样的信念,刘振一边把本职工作干得非常出色,一边坚守着自己钟爱的葫芦刻绘。

三十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振终于在葫芦刻绘艺术道路上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且越走越宽广。2017年11月荣获“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创意葫芦大赛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山西好人”,荣获“第二届葫芦文化旅游节”葫芦大赛银奖和“国际葫芦文化节”烙画组优秀奖,10月荣获“第二届全省职工手工艺品精品展评”优秀奖;2019年3月列入吕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月荣获“遇见葫芦上的蓬莱”技艺类作品银奖,“匠心造物”葫芦文创作品大赛其他工艺类铜奖,荣获“福禄杯”彩绘工艺入展殊荣;2020年12月荣获山西省“三晋工匠”称号;2021年3月授予第三届吕梁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6月被命名为市级非遗项目《刻绘葫芦技艺》第五代传承人,9月被聘请为吕梁市非遗保护发展协会荣誉理事长;2021年11月荣获第三届山西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2022年6月荣获“吕梁市乡村振兴”十佳科技工作者,荣获“水控杯”山西省企业创新之星;2023年2月荣获“农商杯”吕梁首届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一等奖。

精研刻绘技艺

传承葫芦非遗

刘振深知,对待非遗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发展的实质是创新。 对于葫芦刻绘艺术的传承,用刘振的话说,就是“方寸之间刻出大千世界,刀笔生花尽显文化底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葫芦刻绘永葆青春活力”。为了进一步研究葫芦刻绘,刘振不仅走村串户,与刻绘老艺人一起探讨,而且积极参加省内外交流学习,博采众长,兼容并蓄。

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刘振对离石葫芦刻绘的技法精髓有了深刻的认识。采访中,据刘振介绍:“离石葫芦刻绘技艺是雕刻、彩绘、烙画技艺的综合。其中,雕刻在行内的技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描写’,即用大、中、小三种特制钢针,在葫芦表皮上,以纤细的线条雕刻出所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然后涂上松墨,使线条变得清晰可见;另一种是‘雕刻’,即用刻刀将葫芦壳镂空,以粗犷的空隙线条勾勒图像,使其呈现立体镂空的美感”。

葫芦烙画作为烙画家族的一个分支,是用天然葫芦作为创作载体,以加温后的铁、铜等金属笔头作为“绘画工具”,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的高低,“以火为墨、以铁代笔”,运用烫烙、渲染等技法,在葫芦表面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葫芦烫画不仅运用了中国画中的钩、勒、点、染、擦、线等技法,而且还运用了丰富的烙痕层次和色彩,使烙出来的形象具有强烈的立体感,类似于棕色素描和石版画,给人以简约、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烙画创作不仅要把握好热度和力度,而且要注意“意欲先行,文笔成形”。

彩绘葫芦是在天然的葫芦上,纯手工绘制,运用民间彩绘技法,使用墨汁,丙烯,国画颜料等进行绘画,晾干后,涂上蜡或亮漆。

这三种技艺各有特点。雕刻技艺多用于表现亭台楼榭、门窗家具等立体图案。彩绘技艺为多用于表现五颜六色的图案。烙画一般选择有时代感的物件或名画为题材。

“离石葫芦刻绘所需要的葫芦有相对独特的要求。葫芦是温带大陆性温润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要求葫芦必须品相好、皮质厚、无瑕疵。需选择两年的皮质较好的葫芦进行烙画,在葫芦上用铅笔勾画轮廓,然后用烙铁慢慢地进行烙画,勾勒人物轮廓、毛发等黑白分明的线条。葫芦刻绘不论是刀刻,还是彩绘,都必须要求做工细腻、线条流畅、色泽鲜艳,刻画生动。要多刻画、刻好画,全心投入,才能刻画出好作品”。短短几句话,刘振道出了艺术创作的真谛,细节决定成败,葫芦刻绘,从选材到刻画,每一步都需精心对待,倾情投入。

刘振认为作为葫芦艺术作品的创作,既要考虑艺术形象之美、又要考虑作品的设计创意之美,同时兼顾现代元素的融入,才能形成题材广泛、技法独特、风格多样、受人欢迎的艺术品。在创作中,他结合自己擅长的烙铁、刻刀代笔创作技术,充分发挥自己的电器一体化专业特长,对传统葫芦刻绘技艺进行创新性发展。把声光电等元素融入祖传的刀刻、彩绘、烙画的传统工艺中,开发出了年轻人喜欢的收音机、电视机、红船、香炉、砚台、茶杯、烟灰缸等一大批传统与现代水乳交融的实用型创意葫芦。

刘振先生用自己三十年的热情和坚守,以一个个葫芦做“画笔”,把这些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描绘成一幅幅精彩、质朴、美丽的非遗文创画作,在吕梁大地上绽放出勃勃生机。

打造研学基地

讲好吕梁故事

刘振在葫芦刻绘艺术创作上取得的这些骄人业绩,并没有使他满足于现状停滞不前,而是扩大了视野,促使其对吕梁非遗传承事业的进一步深思。

他要将自己的梦想与时代的呼唤结合起来,将目光投向葫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探索和开发上。通过理论查阅和调研实践,刘振进一步认识到吕梁这块热土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积淀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像葫芦刻绘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吕梁历史发展的见证,对于展示吕梁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吕梁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展示吕梁人文风貌,研究吕梁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的传播吕梁非遗文化,推动葫芦非遗的活态传承,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认识非遗的魅力,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领悟民族精神的力量,刘振致力于打造一个以“葫芦文化”为主线的文化生态园——吕梁葫芦文化园。

在2021年时,刘振就自筹资金建立了吕梁市葫芦文化博物馆,展馆面积1000余平方米,展陈葫芦作品上千件。2022年开始着手打造助力乡村振兴葫芦文化生态园项目,建设以“传承红色基因、领略非遗技艺、体验农耕文化、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研学和教育基地。

目前,吕梁葫芦文化园立足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刻绘葫芦技艺”的品牌优势,本着“传承、创新、创造、体验”的旅游研学理念,将非遗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旅游研学教育精品线路。园区内设置了严村烈士楼、葫芦文化博物馆、非遗文化展览馆、葫芦生态种植区、名贵花果树木农作物种植区、动物禽类养殖区、葫芦主题景观、儿童游乐区及餐饮住宿等旅游教育实践功能区域。整个园区集农耕体验、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休闲娱乐、劳动教育为一体,堪称吕梁首家农、文、旅融合的综合性葫芦非遗旅游研学胜地。

当被问到为何要建立这个葫芦文化园时,刘振说:“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一直以传承非遗文化为己任,长期致力于宣传葫芦文化。同时,我也是一名企业家,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因地制宜选择产业项目,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盘活利用农村资源,积极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离石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所以就打造了这个离石信义严村葫芦文化园生态项目。”

目前,刘振创办的葫芦文化园已在吕梁开花结果,非遗艺术的芬芳吸引了更多的目光,看到自己的努力赢得认可的同时,他的心中也产生了更大、更美好的愿景,他将致力于把各种非遗传承人队伍团结起来,凝聚非遗合力,讲好吕梁故事,为吕梁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建文旅品牌

赋能乡村振兴

我党政策的春风,为葫芦文化园扬帆起航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让刘振对“小葫芦,大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要在葫芦刻绘产业开发上,将葫芦非遗的文章做大、做强。

首先,保护传承,大力传播葫芦传统文化。葫芦文化园建有吕梁市葫芦博物馆、葫芦创意工坊、葫芦刻绘传习所、葫芦种植基地,拥有葫芦雕刻传承人30位。依托基地,支持传承人开办传习所、开设培训班、设置兴趣课,广泛开展研学旅游活动,为葫芦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其次,推进产业化集约化生产。扩大葫芦种植面积,支持民间艺人从事葫芦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培养刻绘葫芦传承人,不断扩大对外宣传和交流的力度;通过建立种植基地、培育新的品种,开辟网络销售渠道;采取规模化的市场经营和高端化的文化经营,双管齐下、并行发展。

第三,大胆创意,将工艺葫芦升格为文创产品。在葫芦生长期采取勒、扎、挽等技术,让葫芦长出形态各异的造型,制作成茶具、鼻烟壶、工艺台灯等生活艺术品,丰富葫芦的文化内涵,提高商品附加值;注重与现代时尚消费需求相结合,依托与当代知名艺术家创新合作,将葫芦工艺与当地剪纸、面塑等工艺相结合,打造出实用型、观赏型的创意作品,既增加了葫芦艺术的感染力、创新力和影响力,又实现了葫芦产业由传统“葫芦加工”向“文化创意”的动能转换。

第四,联动发展,强化一二三产业紧密链接。突破葫芦种植技术难题,在种植环节探索产业化升级与规模化组织模式;在加工环节探索艺术创作品牌化与大众产品质量标准化兼顾的产业体系;在流通环节推进线上线下互动的经营平台建设,拓展多种渠道的展示、宣传、销售模式。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推广、研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第五,文旅融合,推动葫芦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形成。深入挖掘葫芦传统文化,开展葫芦观光、工艺体验等旅游休闲项目,通过让游客参观葫芦种植园区、体验工艺加工过程,推动葫芦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形成文化旅游高度融合的新业态。


相关阅读

  • 吕梁市直机关职工篮球联谊赛闭幕

  • 吕梁市直机关职工篮球联谊赛闭幕市财政局代表队、市工信局代表队分别获得冠亚军图为市财政局代表队与市工信局代表队的决赛现场。 冯凯治 摄本报讯 (记者 岳旭强) 7月10日,2023
  • 红色故事绘——今日推荐《吕梁英雄传》

  • 红色故事绘连环画《吕梁英雄传》根据马烽、西戎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编绘而成。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一个小村子里,康家寨反动地主桦林霸等勾结敌伪,成立“维持会”,进行残
  • 吕梁税务:“精诚共治”服务高质量发展

  • □ 本报记者 刘子璇日前,市税务局、中国建设银行吕梁分行、国网山西电力公司吕梁供电公司召开本年度的“税银电”三方联席会。这是自2020年9月以来,吕梁税务、建行、国电三部
  • 离石公安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

  • 警灯闪烁 守护万家灯火脚步不停 筑牢平安基石根据全国公安机关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安排7月7日晚离石公安分局全面启动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重点部位,全面巡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通了!不用再绕行

  • 7月11日,记者从潍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目前,城区长松路青银高速下穿通道、友爱路青银高速下穿通道的主干道均已实现畅通。当天下午,记者来到长松路青银高速下穿通道位置
  • 燃气排查走进门店

  • “老板,店里的燃气阀门今年有没有检修过?”近日,任城区金城街道牛市社区开展燃气安全大排查行动。网格员走进餐饮场所,重点检查“灶、管、阀、警、传、码”是否到位,对烧烤店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