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特稿」临终关怀,用微光点亮生命的尽头

日期: 来源:奔流新闻收集编辑:奔流新闻

5月15日凌晨4时,58岁的廖海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令他家人欣慰的是,廖海在去世前接受了兰大二院宁养院近半年的临终关怀服务,走得没有那么痛苦。


守护着治愈无望而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最后一程,直至病人安然离世,宁养院用微光点亮生命的尽头,让每一个生命在终点都有尊严。


她的生命里照进一缕光


2018年3月18日,阿干镇的於小萍(化名)终生难忘。这一天,她被确诊为宫颈癌晚期。


“真的是晴天霹雳。”由于之前做过卵巢手术,加之身体其他方面原因,确诊宫颈癌后,於小萍再也没有手术的机会,医生判断“一年半左右”。此后的日子,原本身体羸弱的她以一种不易察觉的速度继续衰弱下去:走路更慢了,说话的声音更小了,卧床的时间比以前多了。


“腰疼得直不起来,每一天都会觉得是最后一天。”疼痛,让她快要无法支撑,情绪越来越差。


转机出现在2018年9月份。“当时,一位好心医生说,可以到兰大二院宁养院寻求帮助,缓解疼痛。”抱着试试的心态,於小萍第一次走进了宁养院。


宁养院院长刘晶煜对初见於小萍的一幕记忆犹新:腰躬着,一手扶着,脸色蜡黄,声音微弱。


经过宁养院医生的全面评估,於小萍成为被服务的一员,痛不欲生的癌痛终于得到了缓解,她的生命在这里得以平静地延续。


5月17日,在患者家访日,记者跟随刘晶煜和副主任薛钧一同去看望租住在上西园附近的於小萍。知道医生要来,她早早地等在小区门口马路边。看到两位医生后,急着上前,不小心一个趔趄,不好意思地说:“真心太感动!”


“特别感谢宁养院各位医生对我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们,我被疼痛折磨得可能早就活不下去了,真是我的救命恩人。”从2018年至今,宁养院的服务如同一缕光,照进了她的生命。从提供药品、指导用药、心理疏导以及到家人情绪的开导,无微不至。


当有邻居询问来客是谁时,她抬高声调:“这就是给我开药的医生,来家里看我来了。” 


▲宁养院医护人员看望患者


增加患者生命的宽度


家住孙家台小区的陈先生见到宁养院的医生来家访时,同样充满了感激。


“以前腿疼腰疼得干脆不能坐,只能躺着,体重从原来的200多斤掉到100斤。幸亏宁养院的医生给我开药缓解疼痛,现在每天可以坐一会,慢慢端着碗自己吃饭,家里人也能稍微轻松一点,不用时时刻刻照顾我。”陈先生是在2021年检查出前列腺癌,手术后,一直口服止疼药。


“这几天胃口好不好?”“几个小时痛一次?”刘晶煜仔细观察着造口有没有渗出,详细询问每天的饭量、活动量、睡眠情况以及药物的服用,并依据药物效果的持续时间再次评估了药量,刘晶煜鼓励他,“好好恢复,要多翻身,小心褥疮。能下床活动就走一下。”


“每次都麻烦你们,坐下喝口水再走吧。”


“应该的,今天还要去几家呢,您好好休息吧!”


简单的几句对话,是医患间最温情的互动,也让临终关怀的爱意更浓。


据介绍,兰大二院宁养院由方威基金会出资,专门针对晚期癌症患者免费提供镇痛治疗、心理辅导、护理指导等临终关怀服务。服务范围从最初的兰州市三县五区已逐渐扩展至省内其他地区。患者申请时需提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价值的病理诊断报告或核磁、CT、B超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其他身份证明即可。

“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过程,没人可以例外。生命进入末期的病人,大多希望平静而有尊严地离开。在生命的尽头,尽可能地减少痛苦,帮助病人以最舒适和最有尊严的方式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这就是临终关怀的含义所在。”刘晶煜说。


癌症患者在晚期遭受的疼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医学界数据显示,70%以上癌症晚期患者有疼痛症状,有些患者会痛不欲生,甚至发生自杀行为。


“缓解疼痛、疏导情绪是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刘晶煜坦言,临终关怀注重的是病人的疼痛管理、症状缓解,从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上给予全面的支持和关怀,旨在帮助病人缓解痛苦,提高生命的质量,“延长不了患者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他们生命的宽度”。


他介绍,自2008年成立至今,兰大二院宁养院共服务3071位临终患者,免费资助金额累计达1500万元。


▲宁养院医护人员看望患者


给生命最后的尊严


让逝去的人走得有尊严,让活着的人不会太痛苦。这也是临终关怀服务中的重要一项。


“不少重症患者在生命末期,身体仍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疼痛。”兰大二院宁养院护理人员朱婷说,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在生的痛苦与对死的恐惧中无助挣扎,时间渐渐抽走他们在人世间的最后一份体面,而家属在这个过程中心理也受到重创,“要帮助临终患者及家属排解心理困顿、纾解精神压力,帮助他们安抚伤痛,平静地面对死亡。”


朱婷是2011年从兰大二院急救中心转科到宁养院,“过去我都是从死神手里抢人,可现在只能看着我的病人逐渐走向死亡,能做的就是陪着他们走到生命的终点。那是一个谁都不愿意讨论的问题,却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刚开始为癌症患者做临终关怀服务时,每当知道自己主管的病人离世,她都会陷入难以自拔的挫败感和无力感,“面对生死,有时候也很无助。”她能做的,就是让患者走得比较舒适,有尊严;让活着的人能够比较安心,不会太痛苦。


朱婷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患有骨肉瘤的孩子,15岁的张强,2岁的乐乐。


张强居住在西固区,是家里的独生子,2012年被诊断患了骨肉瘤。“这个孩子非常坚强也十分懂事。身体刚出现疼痛时,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一直自己强忍着。有的时候晚上疼痛加剧时,他就咬着毛巾用头撞墙。”每每说到张强的疼痛,朱婷就像疼在自己的心里,“为人父母,看着孩子那样受罪,心里更疼”。


药物是最常用的减轻疼痛的方法。宁养院为张强开具了硫酸吗啡缓释片,并根据病情和痛感的程度适当调整剂量,“提供最好的疼痛管理,减轻他的痛苦。”一年后,因癌细胞多器官转移,张强离开了人世。

“孩子最后走得很平静,也很感谢宁养院的叔叔阿姨。”张强父母感激宁养院给予孩子生命中最后的温暖。


同为人母,这份失子之痛也让朱婷感同身受,久久不能释怀。


朱婷第一次见到2岁的乐乐时,孩子已经不能行走了,趴在宁养院的地板上玩玩具。


乐乐来自临洮县农村,为给孩子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且债台高筑,在无法医治下,向宁养院求助。“只求让孩子在最后的生命里不要太疼太受罪。”


此后,乐乐的父母每两周来宁养院开一次药,每一周朱婷都要和乐乐视频通话,了解病情变化,“小家伙说话不多,但很爱笑,笑起来两个小酒窝更可爱。”小乐乐甜美的笑声经常感染着朱婷,她也曾祈祷,让这个可怜的孩子能多看看美好的世界。


不幸的是,八个月后,乐乐还是离开了,静悄悄地。  


生命尽头的“摆渡人”


在临终关怀服务中,止痛是第一步。


“对于癌症患者,疼痛不只是身体感受,往往连带着人际关系、心理问题,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薛钧在临终关怀服务中更注重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临终关怀服务不仅是对患者躯体痛苦的缓解,还有对患者心理和家属心理的哀伤抚慰。对于家庭来说,一人患病,就等于一个家庭陷入困境,很多癌症病人家属默默承受着各种压力,却往往被忽视。”


樊奶奶是兰大二院宁养院成立以来服务时间最长的一位病人。2014年,74岁的樊奶奶查出肝癌晚期,“当时医生告诉我们,生存期限3-6个月,无法做手术,只能保守治疗。”樊女士和家人一时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妈妈平时很乐观的一个人,咋就得了这个病?”


随着病情的加重,樊奶奶的情绪出现波动,时常对家人发脾气。


在医学上,癌症病人也被认为是抑郁、愤怒、悲伤等所有坏情绪的集合体。当癌痛发生时,这些坏情绪会聚积成一个重重的铁球,砸向自己最亲近的人。


“不能告诉她自己患上了癌症,不然精神就垮了。”在宁养院介入服务后,樊女士也提醒医生们,一定要保密。


薛钧每次去看望老人时,和老人拉家常,讲趣事,老人也经常就会拉着他的手,絮絮叨叨说很多,“精神状态一直很好,看到我们开心得像个孩子。”


早已被医院判了“死刑”的樊奶奶,经历了一次次病情反复之后,竟然将生命延长了9年。在他的家人、医生和护理员眼里,这几乎是个奇迹。


樊女士说:“妈妈在去世时都不知道自己是肝癌晚期,一直以为是胆囊炎。”2022年12月,樊奶奶去世。

像樊奶奶这样的也只是个例,在宁养院,被服务的病人从几天到几个月再到几年,“有些病人刚接受了几天服务,当我们准备去家访时,才知道已经去世了。”病痛的折磨,让生命尤为脆弱。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痛苦,让他们坦然,平静地谢幕。”即便看惯生死,兰大二院宁养院的医护们如同生命尽头的“摆渡人”,仍不减心火滚烫,只为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安宁地踏入归途。


(因采访需要,文中患者名均为化名)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欧阳海杰 实习生 张琪


相关阅读

  • 建立与完善专项保障机制,破局罕见病保障难题

  •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称得上是‘罕见病中的罕见病’,在中国已诊断患者只有区区百人。虽然现在针对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治疗的创新药物已经在中国上市,但全国还没有一个地区将黏多糖
  • 援藏军医完成隆子县历史上第一例急诊胃镜手术

  • 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见习记者 赵雪纯通讯员 李锐 夏凡“我现在已经开始干活了,恢复得很好,谢谢你们。”5月20日,西藏隆子县的修路工人熊师傅对着回访电话讲道,给他打电话的,是驻
  • 市人民医院积极推进“预住院”工作

  • 为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减少患者就医负担,真正实现利民惠民,市人民医院不断优化、积极探索服务模式,积极推进“预住院”工作稳步开展。“不少患者有这样的经历:手术需要住院,却没有床
  • 哲学中医 | 动中循定律,序贯治胃炎

  • 开栏语:“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开创性提出的中医理论。团队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成书《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运用哲学来解读中医,通过中医
  • 精准康复送上门 贴心服务“零距离”

  • 为认真落实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基本医疗和康复保障制度。近日,西固区金沟乡残联组织辖区精神残疾人有序参加义诊筛查及免费服药活动,规范实施精神残疾人免
  • 小心!近期患者倍增,发作病死率100%!

  • 入夏后,随着气温攀升,“汪星人”“喵星人”也会“情绪中暑”,不再那么温顺乖巧。“医生,我的手昨天晚上被猫咬破皮了,现在处理来得及吗?”前两天,20岁的小王走进浙江医院三墩院区犬
  • 赞!乐山白衣天使万米高空紧急救人

  • “有没有医务人员,这儿有一名乘客快不行了!”5月19日,从成都天府机场飞往呼和浩特的航班上,一名26岁青年突发疾病,失去生命体征。同乘的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护士刘素琴听到乘
  • 四肢无力、嗜睡、头晕……夏季,警惕这种疾病→

  • 许多人知道,数九寒冬是中风的高发期,但你知道吗?炎热的夏季也是这种疾病的高发时节。医生提醒,在中风之前,很多患者可能会经历过一次小中风,那么小中风又是什么呢?什么是中风和小中
  • 四肢无力、嗜睡、头晕……警惕→

  • 许多人知道,数九寒冬是中风的高发期,但你知道吗?炎热的夏季也是这种疾病的高发时节。医生提醒,在中风之前,很多患者可能会经历过一次小中风,那么小中风又是什么呢?什么是中风和小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特稿」临终关怀,用微光点亮生命的尽头

  • 5月15日凌晨4时,58岁的廖海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令他家人欣慰的是,廖海在去世前接受了兰大二院宁养院近半年的临终关怀服务,走得没有那么痛苦。守护着治愈无望而深受病痛折磨的
  • 公共绿地圈成私人庭院?九亭城管管了!

  • 近日,九亭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接到市民投诉反映称,某小区居民正将小区公共绿地圈进自家庭院内。执法队员接报后,立即联系了该小区物业与居民区工作人员,一同前往现场调查。经现场勘
  • 江门海事举办水上应急救援“双盲”桌面推演

  • 汛期已至,为进一步加强水上搜救应急能力建设,检验应急预案有效性,提高应急救援能力,5月19日,江门海事局开展水上应急救援桌面推演。本次演练以“双盲”的形式开展,不设脚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