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有风来丨藏在老小区的“古董”图书馆开张了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记者 严粒粒

浙江图书馆,无数杭州人的记忆。

全新的之江馆区已经是“网红”,黄龙的曙光路馆区仍是大家默认的主馆,湖州嘉业堂藏着珍稀古籍,西湖旁的孤山馆区是西泠印社的邻居。

但很少人知道,从地铁5号线万安桥站B出口步行五分钟,它还有一个老馆区,藏在一个场官弄的老小区里面。

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是这里的常客。偶尔会年轻人会专程赶来,拍几张光影斑驳的复古照片,然后赞叹着便离去。

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区,图片源于小红书

这大约是杭州市最低调、安静的图书馆了。

尤其在整修的这几年里,它几乎让人忘记了姓名,忘了它有蔡元培先生亲笔提写的馆名,忘了它是郁达夫先生常来的地方,忘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忘了它曾经是浙江图书馆总馆的过去。

12月5日,经历4年修缮,“90余岁”的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区重新开张。

沉睡的历史,又鲜活了起来——

01

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区,诞生在历史上那段多事之秋。

1914年的一天,想要收买人心的袁世凯,派人专程将一笔20万银元的巨款送至杭州汤府。

这汤家不是别人,正是建成浙江第一条铁路的爱国实业家汤寿潜。

汤寿潜,图片源于浙江在线

汤寿潜为人正直清廉,为官两袖清风。来人传话,20万银元是对汤氏此前不支薪俸、从事路政四年的补偿。而在这之前,这20万银元已被汤寿潜明确拒绝了许多次。 尽管此时,汤寿潜与人合股的元大钱庄已经倒闭,负债累累。他却坚守初心,依旧不肯松口。 这一次,逐客令就在嘴边,却被女婿马一浮拦下。马一浮认为,如果再拒收,怕会找招致杀身之祸,便建议先收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待机为人民谋福利。 

1917年6月6日,汤寿潜病逝。作为清末最早认识到教育救国、实业富国的有识之士之一,他生前嘱托家人在自己死后将政府所奖的20万银圆捐赠用于浙江教育事业。 这笔钱,后来便被用作建造浙江公共图书馆馆舍。

1929年1月1日,在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兼浙江大学校长蒋梦麟的主持下,浙江图书馆立奠基碑。

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舍竣工照,图片源于网络

1931年3月,在杭州大学路浙江大学旁宣告竣工时,汤寿潜的同乡、同科进士、老朋友、光复会会长蔡元培先生特地前来题词;1932年作为浙江图书馆总馆正式开放。

1931年,据刘大白所作《浙江图书馆落成记》载 :“前省教育会所保管之汤氏捐资为二十二万五百五十一圆;而浙江省政府,则又以三万圆增助之。其中三万圆为选购图书之用;用于斯馆之建筑与设备者,实二十二万五百五十一圆,而馆于是乎成。盖自斯馆之成,而汤氏恢宏文化之愿遂矣,而全浙最高之文化中心于是树矣。后之观者,其将毋忘斯馆之由来,及其与有劳焉者!”

02

这里有一段插曲:在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区建设捉襟见肘的日子里,浙江大学曾出手相助——

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准备试行“大学区制”,每区设立大学一所,统一命名为“中山大学”,分别管理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并决定在杭州筹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因而,在浙江省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决议将汤氏捐款交由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保管。

1927年7月8日,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接收汤氏捐资,本息共计二十二万零五百五十一元。

1928年2月,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改名为“浙江大学”;5月,正式定名为“国立浙江大学”。 1929年8月,大学区制停止试行后,浙江图书馆仍委托国立浙江大学代为管理。

因此,为了筹建浙江图书馆,浙江大学可谓不遗余力。

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舍奠基碑,图片源于网络

因按照协议,捐款中仅有三万元以供图书选购,浙江大学又将学校文理学院及工学院原有图书,全部移存浙江图书馆。

1931年10月,省政府决定收回浙江图书馆。当时,除一部分设备因无经费尚未置办外,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舍各项建筑工程皆已完成,具备了移交的成熟条件。

1931年12月15日,浙江大学与浙江图书馆正式办理移交手续。

03

今天,在四处崭新的城市建设中,修旧如旧的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区,保存着那个年代的气息。

像一个时空机,走进它,回到过去。

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区外景,图片源于浙江图书馆

馆舍立面采用古典主义纵横三段式处理,底层为宽阔高大的台基,踏步和台座均为花岗石砌筑,入口平台以红黄缸砖铺地;大门中间16根廊柱雄伟高大,类似雅典神庙风格;一排大窗4米多高,中间三对红漆大门2米多高;大门顶上是蔡元培所题“浙江图书馆”五个大字,台基上有蒋梦麟奠基的石碑;室内大厅平顶为井字梁,楼梯两边立爱奥尼克柱,地面为马赛克砖铺砌。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博采众长,恢弘壮丽,极具特色。

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区内景,图片源于浙江图书馆

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

翻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西方风潮涌入的时期。“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四处开花。《马关条约》后,通商口岸之一杭州便是如此。

抱青别墅,图片源于钱江晚报

除了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区,西湖边建于1931年的抱青别墅(现杭州国画院美术馆),一栋三层西式楼房,壁面堆塑大面积西式缠枝花纹样,是非常典型的西式古典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又保存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痕迹。

上城区中山中路261号的浙江兴业银行旧址,东面及北面临街,入口台阶两边弧形石鼓上为爱奥尼克双柱式门楼、门面、台阶,柱身采用苏州金山花岗岩,建筑中部冠戴高突的圆顶,结合了欧洲古典主义和巴洛克建筑风格。

这些中西融合,尤其是“中式大屋顶+西式墙身”形制的建筑,带领了一个时代的风潮。

浙江兴业银行旧址,图片源于浙江日报

在一些人的眼中,这种形式上的“融合”,纵然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复兴的文化意义,却争议不小,被认为“褒时被誉为中国名族精神之体现,贬时被斥为历史倒退之逆流”。

有学者还指出,这种“中西合璧”是传统面对近现代建筑发展潮流的窘境,有客观的西方殖民主义文化入侵的无奈。

然而,站在特殊历史背景之下,无论被动还是主动,它们无疑都是中西方文化互为渗透融合的结果。

再看今天,我们谈及“融合”的时候,更多被提及的已经不是各种元素的“中西”,而是“传统和现代”——一种文化内涵上的传承与创新。

鸟巢和水立方夜景,图片源于新华社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先后完成的鸟巢、水立方是这样。

2010年亮相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是这样。

去年同步开馆的位于北京、杭州、广州、西安的四座中国国家版本馆也是这样。

放眼全国,还有很多很多的新建筑。

结合过去和现在,你能从建筑与建筑的区别中,体味出文化自信与自觉的时代演进轨迹。


相关阅读

  • “阅”美生活City Read全民阅读打卡活动开启

  • 撰稿人:成都高新区图书馆 刘红梅“南门学习天堂,城市静谧之地。”情感充沛的文字配上书香气满满的实景照片和攻略,在各大平台发布种草内容,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新型的社交方式。
  • 快收藏!成图网借图书可在这些地方通借通还

  • 日前,成都图书馆开通“喜阅到家”图书网借服务,除线上预约还书外,成都图书馆还开通了线下还书渠道,读者自行前往成都市22家公共图书馆城市阅读美空间或通借通还分馆归还图书,无需
  • 临海:制定全国首个理论宣讲团体标准

  • 12月4日,临海市召开《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0576工作法”操作规范》团体标准新闻发布会,介绍该市理论宣讲工作标准化建设成果。近年来,临海市围绕“Z潮音”理论宣讲品牌,积极开展
  • 全国首个!浙江《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指南》实施

  • 12月5日,由浙江省财政厅归口、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制定的《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指南》(下称《指南》)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个针对数据资产确认制定的省级地方性标准。浙江,再次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有风来丨藏在老小区的“古董”图书馆开张了

  • 潮新闻 记者 严粒粒浙江图书馆,无数杭州人的记忆。全新的之江馆区已经是“网红”,黄龙的曙光路馆区仍是大家默认的主馆,湖州嘉业堂藏着珍稀古籍,西湖旁的孤山馆区是西泠印社的邻
  • 今后怎么找保姆?浙江立法破解家政服务难题

  • 找保姆,大家都想省心,然而现实中,却没那么容易。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两孩”“三孩”政策的放开,人们对优质家政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但长期以来,家政服务行业存在就业门槛低、
  • 蒋传海任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 12月7日,教育部人事司在华东理工大学宣布了教育部党组的任免决定,蒋传海同志任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同志不再担任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职务。教育部人事司主要负责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