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扬州郭村:“稻蛙共养”,“巨稻”田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日期: 来源:扬州发布收集编辑:扬州发布

“三夏”时节,记者来到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邠州村农谷生态专业合作社稻蛙养殖基地,只听到一行行绿油油的秧苗间传来此起彼伏的蛙鸣声。

“我们养的是美国青蛙,个头比较大,每只能长到八两到一斤;水稻是新引进的‘巨型稻’,成熟后秸秆有两米高!”跟随合作社理事长苏安明走在纵横交错的池塘间,种蛙塘、蝌蚪塘、商品蛙塘、秧苗塘,一个挨着一个。

苏安明告诉记者,以前从没接触过“稻蛙共养”。去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泰州研究院的帮助下,苏安明和同伴投资300万元,在本村承包30亩低产田,成立农谷生态专业合作社,尝试“稻蛙共养”新模式。

“现在小秧栽好了,就把小蝌蚪放进来,小蝌蚪的粪便成了稻的天然肥料,田间害虫又成了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最佳饵料。”苏安明介绍,种养全过程不施肥、不打药,生态循环,绿色生长。

去年是种养第一年,苏安明和同伴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吃住在塘边,记录下种养的第一手资料。到了秋天,稻谷金黄、青蛙壮硕。收获后一算账,大家喜出望外——除去人工、种蛙、田地租金等成本,一亩田纯赚五六万元。

尝到甜头,大家信心更足了。今年基地首次引种“巨型稻”。“‘巨型稻’是新品种,理论亩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秆子像芦柴,稻穗像高粱。可以说,‘禾下乘凉’不是梦!”郭村镇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宝金介绍,目前扬州有两家引进种植“巨型稻”,郭村是江都区第一家。

“基地先实验示范,再应用推广,成熟了,就带动村民一起搞种养,共同致富。”苏安明指着办公室墙上的“金砖国际(稻蛙)实验示范基地”牌匾说,这种循环生态模式,因为不使用农药、化肥,大大提升稻谷和蛙的品质,蛙的肉质更鲜美,稻米口感也更加柔软清香,所以到了收获季,都是上海、南京的客户直接到塘口来收购,销售不用愁。

合作社尝试的“稻蛙共养”种养模式,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让低产田变成“致富田”,不仅促进农业增效,还带动了周边20多户村民增收。“过去只能在家种种地,现在到基地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里,很开心!”正在田里插秧的村民蔡树华高兴地说。

“‘稻蛙共养’项目落地后,我们也向村民积极宣传共养模式,让‘稻+’成为生态种养的新样板。”在邠州村党总支书记周苏明眼里,这片稻蛙田不仅是一块“致富田”,未来还将成为一片“生态田”“观光田”。

通讯员 丁颖 郜粉定 扬州发布记者 陈源浩 杨宝岭 文/图


相关阅读

  • 江苏太仓:生态检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 为进一步凝聚生态资源跨域司法保护合力,高质效办好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当好生态环境守护者,6月5日,太仓市检察院举办“生态检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主题活动,邀请上海市宝山区、嘉
  • 玉门:点亮“生态宜居星” 厚植乡村振兴底色

  • 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玉门市下西号镇以开展“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紧紧围绕“党建+人居环境提升”模式,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宜居星”创建紧密结合,厚植乡村振兴底色,点
  • 以生态“颜值”创造富美“价值”

  • 百里湖漾风光旖旎,古村廊道游客如炽。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秀美和孚,除了大自然的馈赠,还来自全镇上下善作善成。“现在PM2.5为15,PM10为63,AQI指数为28,显示此刻空气优良。”6月5日
  • 黔南:推深做实河湖长制 合力打造碧水蓝天

  • 近年来,黔南州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多措并举全力抓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和执法监管,河湖环境持续向好。罗甸红水河风光(图源:罗甸县
  • 祁阳市开展2023年六五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

  • 为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6月5日上午,祁阳市2023年六五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在城区白竹湖广场拉开帷幕。近年来,祁阳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太康10934人参加高考

  • 2023年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届时,全县考生将走入考场,迎接人生首次大考。目前,高考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据介绍,今年太康普通高考参加考试人数10934人,设4个校区、8个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