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黑龙江省嘉荫县:绿水青山“颜值高” 金山银山“成色足”

日期: 来源:黑龙江日报收集编辑:黑龙江日报

位于小兴安岭北麓、黑龙江右岸的嘉荫县,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在当地,以“小城不大,风景如画”为上句对下句,流传着多个版本的顺口溜,句句彰显着嘉荫小城之美,以及嘉荫人生活的惬意和满满的幸福感。

茂密的森林、发达的水系、优良的空气,每年给了嘉荫97%的好天气,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几年来,借助良好的生态优势,嘉荫县确定“3+N”产业发展目标和路径,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青山冷水鱼”出道变“金”鱼

临近春节,嘉荫县“青山冷水鱼”又到了集中上市的旺季。在嘉荫,春节的餐桌上,少不了“青山冷水鱼”烘托气氛。

“青山冷水鱼是什么鱼?”

青山冷水鱼产自嘉荫县青山乡,人工养殖,个大形瘦,其口感鲜美细腻有嚼劲,“没有土腥味”。

春节市场上,10斤左右的青山鲤鱼卖到35元一斤,而青山鲟鱼则高达35元至80元一斤。

鲟鱼不得捕捞,鲤鱼捕捞也受到限制,在黑龙江禁渔的大背景下,这两种鱼显得尤为金贵。

宋春宏展示他养殖的鲟鱼

2000年,青山乡建华村村民宋春宏发现村里一处废弃沙坑不断有泉水涌出,坑为沙底,水质清澈,水中小鱼清晰可见。“没有好水,养不出好鱼”,他决定利用废弃沙坑养鱼。

经过几年试养,宋春宏终获成功。这种冷水鱼的养法是从成鱼养起,饲养周期长,很少投喂,主要靠水中微生物提供养料。春天投放,中秋节和春节投放市场,饲养周期长达10个月左右。

“好水养好鱼”,青山乡充分利用天然冷泉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冷水鱼”养殖产业,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经过20多年培育,青山冷水鱼逐渐成为嘉荫县可以与黑龙江鱼媲美的一张美食名片。宋春宏牵头成立了青民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去年养鱼4万多斤,产值达150万元。今年,他计划增加鳌花、黄颡等名特冷水鱼养殖。

“不是江鱼吃不起,而是养殖冷水鱼更有性价比!”青山乡乡长李金珠说,青山冷水鱼不仅丰富了游客的餐桌,增加经济收入,还有效减少了黑龙江冷水鱼的捕捞,保护了生态。

“嘉荫县有水域面积25万余亩,有2.6万亩可利用养鱼,如果都养上冷水鱼,那可妥了!”

打氧密封的火烧桥泉水鱼

嘉荫县水产总站副站长姚德鑫介绍,目前,嘉荫县已注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9家、养殖场4家,有100多个养殖户从事水产养殖,养殖水面达1.53万亩,青山、火烧桥等鱼池养的冷水鱼在当地颇有知名度,全县年产各类冷水鱼1100余吨。

他说,嘉荫县境内水域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74条,其黑龙江干流与俄罗斯形成界江,江底为石砾,水质清新,水生植物丰富,非常适于发展绿色生态渔业。当地渔民充分利用资源丰富和水质清澈的优势,大力发展池塘驯化养鱼、生态渔业、休闲渔业、江中网箱养鱼,在养殖水体中引进了河蟹、鲶怀杂交、团头鲂、建鲤、松浦镜鲤、方正银鲫、黄金鲫等品种。

“这些养殖的鱼口感好、肉质鲜美,可与黑龙江中自然鱼类相媲美,在市场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老牌林场点绿成金迎蝶变

嘉荫县山多林茂,小兴安岭余脉呈鸡爪状向黑龙江边延伸。位于“鸡爪”腹地的马连林场前不久荣获了“全国十佳林场”称号。

东依黑龙江,南临嘉荫河,西北背靠绵延起伏的小兴安岭。百十户人家的马连林场就藏于这山水之间。

冬季的嘉荫林区别有一番景致

作为老牌国有林场,经过近50年的商业采伐,马连林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明显下降。而随着国有林场职能的转变,对国家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这里的森林生态得到有效恢复。

“马连林场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林木资源丰富,来到这里就是等于走遍了小兴安岭林区,其珍贵树种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等代表性名贵树种在这里得到了保护和恢复。”

马连林场资源办主任姚强说,2010年,嘉荫县将马连林场连江营林区20多个林班近10000公顷面积设立为“无人区”,禁止人类一切生产生活活动,并将连江营林区段界江设为永久禁捕区。

“无人区除了没人,其他啥都有。”姚强告诉记者,无人区内非工作原因是绝对不允许人员进入的,就连巡护人员进山出山都需要扫码登记,留痕备查。

十多年严苛的管护,让这片林子焕发了生机。冬天的雪地上到处都是野兽的足迹,夏天的林子里百鸟争鸣,一场森林音乐会从初春一直唱到深秋。

嘉荫林区雾凇

被誉为醉美331边防公路有50公里路段穿越马连林场多个营林区,与连江无人区擦肩而过。每年夏天,来自浙江、江苏近200多户“赶蜂人”便汇集到这一区域,蜂箱沿331公路一字排开,绵延数十公里。

椴树蜜是马连林场的特产,每年7月下旬,4万多公顷的椴树花争相开放,蜂飞蝶舞,沿路摆放的蜂蜜、蜂王浆、蜂花粉可免费品尝,吸引了过往车辆驻车歇脚,品蜜闻香。这里成为行走在331公路上的游客们的网红打卡地。

嘉荫县有林业施业区总面积39.47万公顷,经过多年努力,完成了森林抚育35万亩,恢复植被7万亩。现在,每年都以5万株的植树量不断地绿化嘉荫大地。

凭借82.5%的森林高覆盖率,嘉荫县入选了“中国天然氧吧”,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嘉荫县林业高质量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嘉荫县国有林场和苗种服务中心负责人林春雷介绍,近年来,嘉荫县各林场都积极行动起来,利用林下空间,通过种植和养殖的方式,发展林禽、林菌、林药等林下产业,形成了地下有药、地上有果、林中有鸡、空中有蜂、水中有鱼有蛙的水陆空立体产业发展格局,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依托自然山水,建起冰雪乐园

把生态优势变成产业优势

“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是嘉荫县基本地貌特征,“生态宝地,鱼米之乡”是人们给予嘉荫县的美誉。

这方水,盛产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等百余种鱼类;这片山,蕴藏着黄芪、五味子等中药材160多种,蕨菜、刺嫩芽等山野菜20余种。

除了山和水,嘉荫县还有142万亩的寒地黑土,每年为国家贡献粮食7亿斤。

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嘉荫县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好“收成”,也给嘉荫带来了“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县”的美誉。

来自嘉荫县文旅部门的消息称,去年夏季,嘉荫县旅游接待游客95.23万人次,同比增长40.05%,恢复至2019年的132.82%;旅游收入8.47亿元,同比增长41.67%,恢复至2019年的175.74%。

嘉荫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嘉荫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借助生态优势发展产业,产业发展起来反哺生态建设。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正在成为嘉荫县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今年冬季,嘉荫县充分利用和发挥生态优势,提早谋划冰雪旅游项目,以“嘉”组词,策划推出了玩转“冰雪嘉荫”、吃遍“舌尖嘉宴”、住享“精品嘉宿”、逛吃“嘉味年货”等系列活动,让游客们在嘉荫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冰雪嘉年华。

眼下,在嘉荫县街头,冰雪乐园、花灯长廊、鄂伦春特色表演纷纷亮相,具有东北特色的民俗年货节拉开帷幕,烟花、春联、红灯笼扮靓了年货大集。

徜徉在嘉荫小城街头,春节已近,年味渐浓。

记者:崔立东;摄影:崔立东;视频:崔立东

来源:龙头新闻


相关阅读

  • 江苏常州:万亿之城再启航,创新破局焕新颜

  • 江苏常州官宣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新能源之都”,创新破局,开拓产业新赛道。作为工业制造名城,实体经济、生态建设、民生文化百花齐放。在万亿征途中,“生态绿城”焕发新颜
  • 环保科普进社区 趣味实验迎新春

  • 为激发青少年环保和创新意识,增强青少年保护环境的责任感,1月25日,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普基地联合青山区科学技术协会走进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馨居社区,为社
  • “中国第一龙乡”携鄂伦春歌舞唱响哈尔滨

  • 1月27日15时许,在游人如织的哈尔滨索菲亚建筑艺术广场上,唱响了悠扬婉转的鄂伦春民族歌曲。正在广场上拍照打卡的游客们循声围了过来,惊喜邂逅鄂伦春民族特色表演。嘉荫文旅推
  • 我国发现迄今最早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

  • 我国发现迄今最早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将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时间提前约7000万年当今地球上所有的复杂生命都是多细胞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多细胞化是生命向复杂化和大型化演化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黄河大集】车辋大集,年味正浓

  •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进入腊月的赶集都被称为“赶年集”。热热闹闹的黄河大集不仅为百姓带来生活的便利,更更是一份乡情所在,承载着满满家乡的味道。黄河大集1月26日,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