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八方优才聚巴山 振兴发展谱新篇

日期: 来源:巴中发布收集编辑:巴中发布

三十年斗转星移,岁月如歌。

三十载沧海桑田,奋斗不止。

中心城区面积从不足7平方公里,到如今突破64.5平方公里;交通建设从没有一米高等级公路,到如今构建起“铁公机”立体网络;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500元,到2022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飙升至16967元……翻开巴中建地30年的壮美画卷,沧桑巨变的背后离不开人才的付出、离不开人才的奉献。30年筚路蓝缕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依靠人才、成就人才的发展史。

——这是人才总量大幅跃增的30年。从1993年每万人拥有人才不足60人,到2003年每万人拥有人才180人,再到2022年每万人拥有人才1083人,增长近20倍。

——这是人才质量飞速提升的30年。截至2022年底,全市大学以上学历人才占比由不足5%提高至55%、增长10余倍,一大批优秀人才获国家级荣誉表彰。

——这是人才生态显著改善的30年。从人才专项经费几乎为零,到人才工作投入近亿元;从人才缺乏基本住居保障,到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突破1500套;从没有专门的人才服务机构,到市县(区)全覆盖成立人才服务中心……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不断优化。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历届地委、行署和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支撑,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求贤若渴的诚意、久久为功的毅力,奋力把各方优秀人才集聚到革命老区脱贫奔康、振兴发展的恢宏事业中来,巴山大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

从“单兵作战”到“系统发力”

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日益完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三十年来,巴中始终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抓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持续建机制、拓思路、优政策,党对人才事业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从单项突破向系统推进转变。

领导体制更健全——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

1993年,地委组织部、地区人事劳动局成立。

2001年,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组建。

2003年,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下设人才办具体牵头人才引进、培育等工作。

2019年,市人才协会成立。

2022年,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升格为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从建地之时的人事局,到兴市之初的人才办;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从行政力量推动,到社会力量参与……三十年来,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不断完善。

工作理念更开放——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着出路。

1993年,地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提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1995年,地区成立引进国外智力工作领导小组,面向全世界广纳发展急需优秀人才。

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掀开了人才工作新篇章。市委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提出“人才兴市”战略,强调搭建事业平台、壮大人才队伍。

2010年,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人才事业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市委着眼“十二五”发展需求,抢抓国家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契机,跟进提出“人才强市”战略,明确营造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的浓厚氛围,积极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专业人才。

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擘画蓝图、指明方向。市委聚焦构建“1+3”主导产业体系,鲜明提出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逐步推动人才工作由为我所有转向为我所用,由重引进转向引留并重,由面向党政机关转向面向重点专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由招引个体转向招引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

从建地之初人才理念初步树立,到建市之初“人才兴市”战略首次提出,再到新时代人才工作“四个转向”总体思路逐步成型。三十年来,人才工作理念始终紧跟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在探索中完善,在发展中更新。

政策体系更完备——

政策是“撬动”人才的有力杠杆。

2007年,推出引进硕士研究生等优秀专业人才试行办法,率先为高层次人才发放安家补助,落实职务提拔、家属随迁等支持措施。

2015年至2020年,先后出台引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办法、加强现代产业人才支撑的九条措施等政策。

2021年至2023年,创新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配套出台巴山优才培育计划、引进人才管理服务办法,分类制定文旅康养产业人才集聚地建设实施方案、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计划、教育医疗人才成体系培训培养七条措施等专项政策。

从1.0版人才政策到3.0版人才政策,从只注重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到企业经营管理、农村实用等6支人才队伍建设齐头并进,从只注重人才引进到健全“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体系。三十年来,人才政策持续迭代升级,向着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目标持续迈进。

从“门可罗雀”到“纷至沓来”

人才集聚良好态势加快形成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三十年来,巴中始终把人才引进作为重中之重,创新引才聚才模式,完善梯次招引体系,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人才总量显著增长、质量大幅提升。

突出开门开放,引才渠道持续拓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98年,首家地区人才市场成立、首场人才交易会顺利举办。

2008年,首次在市内拿出58个岗位公开引才。

2018年,首届“智汇巴中·才领未来”赴“成渝西”知名高校引才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拉开序幕。

2021年,首场全市文化艺术专项引才活动成功举办。

2023年,首次走进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拿出956个岗位举办第六届“智汇巴中·才领未来”赴知名高校引才活动。

从市内到市外,从“成渝西”到“北上广”,从统筹引才到专项引才。三十年来,引才步子越迈越大、引才渠道越拓越宽、引才纪录反复刷新,各类优秀人才从天南海北奔涌而来。

突出聚智聚力,引才方式更加多元——紧扣中心,才能找准靶心。

从仅为机关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到鼓励企业自主引才,再到统筹457个事业编制建立“产业人才编制池”,采取“编制吸引、政招企用”模式为企业引才,聚焦产业发展引才聚才迈出坚实步伐。

从传统的“刚性引才”模式,到探索“岗位特聘”“悬榜选将”“人才飞地”等“柔性借智”机制,“以用为主”破解高层次人才紧缺的阶段性矛盾,紧扣发展需要借智借力实现制度性突破。

从赴高校引进大学毕业生到与24家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人才工作对外开放合作开启新篇章。

从行政任命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到1997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酒厂厂长,再到2022年拿出百万年薪面向全国市场化选聘5名市属国企职业经理人,人才引进方式越来越科学高效。

三十年来,始终紧跟地委、行署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引进方式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更加灵活。

突出实际实效,引才量质同步提升——效果是检验工作的标尺。

从2008年首次公开引才25名,到2015年引才达到100名,到2018年引才突破500名,再到2022年引才总量突破1000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数量持续增长。

从建地之初分配首名硕士,到本世纪初引进首名博士,再到建地二十周年之际柔性引进首名院士,引进人才层次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全市引才数量增长率年均超20%,人才总量近20万。三十年来,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征善战的人才队伍加速集聚。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坚持人才自主培养系统成链

壮大人才队伍,短期靠引进,长远靠培养。

三十年来,巴中矢志走人才自主培育之路,不断完善育才机制,最大限度挖掘和开发人才潜能,推动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生动局面。

锚定发展之需:教育培训不懈怠——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建好培训阵地。1994年成立首个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平台,2001年成立市人才服务中心,2015年成立首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17年成立巴中村政学院、四川大巴山干部学院,2021年开办巴中干部讲习堂,2022年组建川陕苏区红色干教联盟、成立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四川大巴山干部学院被纳入全国72所、全省5所之一的全国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巴中村政学院被纳入全省专业化能力培训机构目录,教育培训阵地体系日趋完善。

用好院校资源。1994年行署开办地区电脑培训中心,同成都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研究所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开启地区自主培育技能人才之先河。2004年与46所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全面实行“订单教育”。2021年以来,采取“厂中校”“校中厂”模式,每年定向培养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3000名以上,源源不断为产业发展提供专技人才。

三十年来,始终把教育培训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分层分类、靶向施策,着力培养造就适应各个历史阶段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人才。

抓实关键之举:实践历练不停步——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2011年开始,实施“三个一线”淬火计划,市县(区)先后选派730余名专业人才到基层一线、招商一线、项目一线实践锻炼、提能增干。

2020年开始,实施紧缺专业人才顶岗计划,选派800余名专业人才到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地挂职锻炼。

2021年开始,实施“三线墩苗育才计划”,选派1100余名青年人才到改革开放前线长见识、项目工作一线提能力、排难攻坚火线炼韧劲。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三十年来,巴中千方百计打造人才历练“熔炉”,想方设法厚植人才培养沃土,实践砺才、一线育才成为人才培养主旋律。

发挥引领之力:项目驱动不松劲——发挥项目牵引力,激活智力新引擎。

2004年启动实施“四百工程”,提出培育造就100名高素质人才计划;2019年启动“巴山优才千人培育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培育1000名本土优秀人才;2022年升格实施“巴山优才培育计划”,优化设置“14+2”项目,杰出人才、领军人才资助标准分别同比增长270%、66%,创新创业团队最高资助500万元。

近年来,累计培育“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天府青城计划”入选专家等高层次人才214名,培养巴山名医、巴山名师、巴山工匠等本土领军人才1600余人。2023年,川东北首个“四川杰出人才奖”落户巴中。

从“岗位赋能”到“人尽其才”

广大人才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人才引进是基础,用好是关键。

坚持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用其所长、用当其时,全力打造各类人才大施所能、大展其才、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鲜明导向,不拘一格大胆用——用人导向是干事创业的风向标。

1998年,公开推选乡镇领导干部候选人。从建地伊始,就鲜明了“以贡献论英雄”的工作导向。

2019年,大力实施调任充实一批、特岗聘用一批、选派锻炼一批、表扬激励一批、提拔重用一批的“五个一批”行动。

2021年以来,推出优秀人才身份转变、职称评聘、职级晋升、职务提拔“四个优先”政策。对专业型人才,通过降低“特设岗位”适用门槛、扩大“职称评聘绿色通道”适用范围等办法,打破成长天花板;对综合型人才,用好用活调任转任、晋职晋级等政策,打破成长隐形台阶;对创业型人才,给予信贷优惠、税费减免等方面最大支持。

长期以来,巴中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人才,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成为广大人才价值追求。

重心下移,服务一线建新功——基层天地广阔,人才大有可为。

从1996年“八七扶贫”关键时刻,选派149名干部人才到艰苦镇村任职,到2015年6.29万名干部人才投身脱贫攻坚战,一代代干部人才在伟大的脱贫战场上经风雨、洒汗水、立功勋,以奋斗之我、拼搏之我,承担起历史责任、时代嘱托。

从1998年选派农技人才上山下乡,到2019年组建25个科技特派团服务基层,再到2022年选派112名专家人才开展“筑梦乡村·奋斗有我”人才下乡万里行活动,科技人才队伍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乡村建设路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从2018年调任25名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到乡镇任职,到2021年推行市直机关优秀干部人才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双向互派”,越来越多优秀人才选择基层、扎根基层。

从2004年市委发出“广聚社会英才、献身农村事业”时代号召,到2019年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在一线培养人才、识别人才、造就人才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大人才在广阔基层大展拳脚、大施才能。

三十年来,越来越多青年才俊扎根基层,人才之泉在基层汩汩奔流,智慧之花在一线竞相绽放。

搭建平台,创新创业展风采——创新平台是增强人才承载力的关键。

“八五”“九五”期间,积极搭建“南江黄羊”“通江银耳”等科技赋能平台,奋力突破致富产业技术更新和科技攻关,加快成果转化。

2013年实施“十百千万”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园区,搭建科技创新平台。2016年两家企业通过备案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和服务体系。2019年组建市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新建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食品研究院……

截至目前,建成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地等国省科研创新平台36个,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业园和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协作园区25个,培育人才引领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高科技型中小企业266家,逐步形成创新创业燎原之势。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三十年来,巴中始终把创新创业平台作为集聚创新资源和优秀人才的重要载体,全力“搭桥铺路”,推动各类高层次人才的才华和潜能充分发挥。

从“临时驿站”到“温馨家园”

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持续涵养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三十年来,巴中始终将良好生态作为吸才、留才、用才最强软实力,不断优化关心爱护人才的政治环境、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才安居乐业“生态圈”加快形成。

突出最高规格礼遇人才——

1995年地级领导挂联科技人员和科技公司;2011年市领导联系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017年市县(区)党委和用人单位党组联系服务专家人才;2020年市委直接掌握联系服务专家人才;2022年市领导“1对1”联系院士专家……

历届地委、行署和市委、市政府把礼遇人才作为聚才留才“关键一招”,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注重引领、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关照,人才对巴中的政治认同和情感归属持续增强,“增人数”和“得人心”实现有机统一。

释放最大诚意厚待人才——

1995年行署出台《地区科技进步奖励办法》;1996年“破天荒”拿出40万元,真金白银重奖畜牧行业突出贡献科技人才;2007年出台政策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安置、安居医疗等“关键小事”;2012年发放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贴;2015年设立引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服务席,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2019年为人才量身定制“巴山优才卡”“青年人才卡”,全方位提供政务、金融、餐饮、娱乐等25项特惠服务;2022年创新组建人才服务跑团,为人才提供24小时全程代办帮办服务。

三十年来,巴中始终把人才服务保障摆在重要位置,全力打造各类人才安身乐业、安居宜居、安心顺心的最佳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无论人才来自哪里,都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营造最浓氛围致敬人才——

1998年大张旗鼓表彰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2004年召开科学技术大会,表彰科技系统先进个人和集体。2011年表彰首届突出贡献人才。2018年表扬20名全市优秀引进人才,启动“巴山优才月”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报道优秀人才先进事迹。2023年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奖励暨人才发展大会,隆重表扬91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筹办首届“巴中人才周”活动,以一座城的名义向人才致敬。

三十年来,巴中对人才始终满怀尊崇,尊才敬才爱才氛围沉淀进巴城血脉,人才在这里有更多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事业方兴。而立之年的巴中风华正茂、前景光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

迈步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巴中将以更足的爱才诚意、更大的用才胆识、更优的聚才良方,努力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三市两地一枢纽”建设实践中,奋力开创“万千英才荟巴山、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来源:巴中日报

相关阅读

  • 邹城市统计局圆满完成2023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 按照省、济宁市统一部署,自2023年11月1日起,邹城市全面开展2023年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工作,本次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的标准时间为11月1日0时,入户登记阶段在11月1日—15日。
  • 2023年成都市党外干部挂职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

  • 11月16日,2023年成都市党外干部挂职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戴浚,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郑国生,市委统战部机关党委书记孙红侠出席会议,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和
  • 请相信和接纳认真工作的狗狗们——导盲犬

  • 导盲犬是一种经过严格训练能帮助盲人出行的工作犬,被称为盲人的“第二双眼睛”。当它们带上导盲鞍,就会立刻进入工作状态,帮助盲人寻找通道、交通工具,躲避障碍,通过马路,甚至在突
  • 延吉市高效解决城建领域历史遗留问题

  • 今年,延吉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绿美延吉”行动,持续在精致、精美、精细上下功夫,一些影响“全域美”的残垣断壁,作为历史遗留问题,正在逐项解决、逐
  • 968人!石家庄市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

  • 为持续加强我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作力量,不断提升我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经研究决定,2023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石家庄市共计划招聘社区工作者9
  • 肃州区人民法院:开展走访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 为进一步靠实帮扶工作责任,近日,肃州区人民法院组织干警到总寨镇开展走访帮扶。走访中,干警深入了解帮扶户家庭收入、子女就业和生产生活等情况,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八方优才聚巴山 振兴发展谱新篇

  • 三十年斗转星移,岁月如歌。三十载沧海桑田,奋斗不止。中心城区面积从不足7平方公里,到如今突破64.5平方公里;交通建设从没有一米高等级公路,到如今构建起“铁公机”立体网络;农民
  • 三山五园421处地名入选保护名录

  •   地名不仅具有空间指位作用,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昨起,三山五园地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海淀区政府网站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公众可在12月15日前登录
  • 早上八点,犯罪嫌疑人被寿光公安抓获

  • 11月份以来,寿光市洛城街道吕家尧河村的村民是担惊又受怕,因为棚区卷帘机的电缆经常被盗,给村民们大棚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好在近日,这名“电缆大盗”终于被寿光公安一网打尽了,村
  • 以“路”为笔,擘画多式联运新图景

  • 近期,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命名新一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至此我国已累计创建4批116个示范工程项目,基本覆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