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公益达人、支教西部、调研农村:复旦标兵的青春闪闪发光!

日期: 来源:复旦大学收集编辑:复旦大学

 

创办公益项目,弘扬公益理念

她愿做公益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话剧表演、支教服务、学生工作

他从多重身份中明晰奋斗方向

关注时代问题,回应时代需求

他在校园内外展现复旦学子风采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他们是

复旦年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

深耕公益,服务同学,做一盏照亮他人的明灯

“这世上若没有炬火,我想成为那道光芒。”在公益领域,数学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俞姚琳愿做一盏照亮他人的明灯。

2020年初,俞姚琳孵化成立TC plus非遗传承与保护大学生公益项目。“我们的公益理念是‘做非遗传承的搭桥人’,希望通过实地调研,加强非遗传统文化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传承人的真实诉求和非遗的传承困境。”

从项目孵化、策划案撰写、调研走访、建立运营公众号到招募团队,俞姚琳都亲自操刀,在边学边做中将项目做大做强,最终获得“美灵杯”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全国金奖。

自此之后,俞姚琳在公益道路上越走越远。她积极输出公益理念,参加春晖公益青年发展论坛并发言;创办“数星阁”困境儿童学业辅导项目,不仅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更注重陪伴与关怀。与此同时,她还活跃在大灾救援、支教等多个公益领域。

“服务同学,冲锋在前”,是俞姚琳参加学生工作的初心。作为数学科学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她和团队通过建规立制,优化学生会组织体系与管理机制;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建设根植同学的学生会,将学生会打造成温暖之家、发展型的集体。担任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期间,俞姚琳创新服务形式,优化服务内容,大大激发数院学子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在其任职期间,学生志愿服务达1113人次,参与志愿服务共248人,总时长2710小时,与上届数院青志队同期相比增长124%。去年疫情特殊时期,俞姚琳组织学生会开展“云端相见”系列活动,其中“数院春日温柔文档”在朋友圈刷屏,大家在文档内交流学习,互相鼓舞,共度难关……

在公益领域、学生工作等方面探索的同时,上了《概率论》这门课后,俞姚琳找到了学业上的兴趣点。

“概率论搭建的数学世界非常有趣,各种不同的事件以不同的概率在特定的样本空间中发生,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她仿佛打开数学新世界的大门,以此为起点开始修读很多概率论方向的课程,均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她走出课堂,加入“数院大神”党员志愿服务团队,运用专业知识为同学们提供答疑服务。

“感谢复旦这片沃土,让我在学生工作与数学学习中不断成长。”学旅不止,已入选复旦大学卓博计划的俞姚琳,希望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向深入研究,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支教西部、志愿服务,在火热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

数月前,以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故事为背景的原创话剧《西望》在相辉堂上演,讲述了24年来复旦青年的支教故事。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19级本科生保昱冰在剧中分饰四角——13岁的捣蛋学生木拉提、22岁的支教老师阿卜、30岁的残疾大哥杨克栋,40岁的退伍老兵施一龙。

“两个小时的表演,四个角色的切换,对我是不小的挑战。”他反复研读剧本,结合故事背景和人物原型,仔细揣摩话剧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在逐渐进入角色的过程中,他也逐渐走进研支团、走进真实发生在西部的一切。通过话剧,他希望将“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传递给观看者。

保昱冰一直活跃在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中。2020年秋季学期,保昱冰参与腾飞书院“永平陪伴成长计划”,成为项目第三期队员,负责与大理永平的老师对接了解振兴班同学各科目学习情况,帮助制定教学辅导计划。2022年寒假,他又参加了“青山有滇,笃行无边”——北斗彝族乡九年制学校、玉树市第三民族中学线上支教项目。在此期间,他还参与宁夏将台学子书信交流和宁夏三合中学书信交流活动,希望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温暖阳光,带给他们快乐与希冀。

去年春季疫情期间,作为学生骨干,保昱冰第一时间参与志愿服务,在各级组织中以多重身份发挥力量,带动身边同学参与防疫志愿服务。核酸检测、三餐配送、物资分发……保昱冰120天关照3个院系94名同学一日三餐不间断。“在投身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确实感受到自己有所成长,感受到爱在人和人之间传递流淌,看见更真实的社会,体悟不一样的生活。”他说。

担任学院分团委学生会执行主席期间,保昱冰负责统筹九大部门,协调百余名团学骨干,在思想教育、学术科创、文娱体育、青志实践等方面取得进展。

学业方面,保昱冰跟随曾剑平老师参与“望道计划”课题研究,开展基于领域知识的口令生成及其安全性的研究,为增强口令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项目即将结项,论文也正在撰写中。此外,他还在吕智慧教授实验室参与全脑模拟网络路由的研究以及《边缘计算实践-内容分发网络技术与前沿》书稿的编撰。未来,他将继续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深耕探索,力争做国家安全的坚定捍卫者。

各种身份的叠加之下,让保昱冰更加明白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点亮自己、照亮他人,他将继续行动践行这份信念。

关注垃圾分类、农村发展,从社会实践中回应时代需求

秉持问题导向的思维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物理学系2019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张言韬积极发现社会需求、解决困难。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回答问题是当代青年实现社会价值的一大渠道。在校期间,张言韬多次参加校团委立项的社会实践活动。大一时,他便以身边人对垃圾分类政策存在顾虑为契机,组织开展关于上海市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的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小区垃圾分类的执行现状,客观分析问题背后成因,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

2021年暑假,作为第十批支教队员,张言韬负责物理学系传统项目“麦田支教”。受当地政策影响,支教工作当时无法实地开展。面临即将“空手而归”的窘境,团队决定转做社会调研。“既是为了了解农村地区教育情况,也是为未来支教合作寻找可能,”他说。作为负责人,他带领团队迅速调整原有方案,推进调研工作,最终整理出上万字的调研报告。“能够深入了解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局限并加以回馈,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触动,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张言韬说。

作为学生骨干,张言韬始终谨记“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的责任。大二下学期,张言韬进入党支部志愿实践小组,接手“物理大神辅导班”的工作。随着工作深入,他注意到由于部分新生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备,以题目讲解为中心的传统答疑方式无法帮助同学们真正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为此,在日常答疑、习题整理之外,他和团队寻求改革,通过问卷调查对标同学需求,策划推出“周末小课堂”新活动。从培训函数绘图软件、结合专业基础课内容梳理基础知识到分享备考经验,“周末小课堂”为大一新生们搭起了理解物理、深入物理世界的桥梁。

“周末小课堂”的服务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一年累计服务400余人次。在校招生办公室的邀请下,小课堂还拓展服务对象群体,面向高中生开展高考经验分享,走进班会进行期末复习指导,进一步响应同学们的需求。

走出校园,张言韬还结合专业所学,将科学知识带给社会大众。作为“明理课堂”物理实验科普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他和团队在上海市玻璃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举行多场物理知识科普活动,数次参与和浦东新区万科实验小学共建的科教课程,帮助同学们领略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新的一年,张言韬将继续深造,以科研为业,希望日后为基础科学发展做出贡献,也将在社会实践之路上步履不停,续写复旦学子风采。

组稿:校融媒体中心

文字:章佩林

照片:受访者提供

制图:戴思霖

责编:章佩林

编辑:郭亦卿

相关阅读

  • 山东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带队访问复旦大学

  • 2月17日上午,山东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率队访问复旦大学。市校双方围绕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助力淄博经济社会发展和复旦“双一流”建设等事宜展开深入交流。焦扬:聚焦产学研用、
  • 国产新冠口服药民得维开出首张处方

  • 2月17日,国产新冠口服药——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商品名称:民得维,产品代号:VV116)在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开出首张处方,标志着这一沪研沪产新冠口服药正式在中国投入临床使用,为我国
  •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一行调研复旦大学

  • 2月16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一行到复旦大学本部、张江校区实地走访调研,并与校领导班子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文化惠民工程为百姓生活添彩

  • 记者昨日从市文旅局获悉,今年以来,莆田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文艺惠民鼓舞人心、文化市场复苏回暖。据统计,截至1月底,莆田市全新打造莆仙戏传习所,
  • 语言学赋能日本人机对话系统研究

  • 人机对话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日本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就将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应用于人机对话系统开发。近年来,日本鼓励学科交叉融合,以
  • 保障寄递物流安全

  • 2月14日,荔城区新度镇联合新度派出所开展寄递物流业安全隐患检查工作。检查期间,工作人员重点对物流寄递点消防设备、监控设施等配套设备是否配置到位,各项安全防范规章制度是
  • 改造老旧小区 共享幸福家园

  •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点工程。湛江在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集全市之力已完成272个老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