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建设宜居乡村 享受美好生活——我区美丽乡村建设一瞥

日期: 来源:西藏主要新闻收集编辑:西藏主要新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我区各市地结合本地实际,成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在建设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文明建设、发展乡村经济等方面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一个个美丽宜居乡村遍布西藏各地。

“建设”是基础

马路上,太阳能路灯、排水管道、垃圾分类箱等基础设施随处可见,多彩的文化墙引人驻足;文化广场上,村民在健身器材上舒活筋骨、拉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走进拉萨市曲水县南木乡江村,眼前呈现出一幅安居乐业的乡村图景。

这是“全国文明村镇”——江村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结下的累累硕果。

2019年8月,江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4400余万元。其中,县级投资2300万元,主要用于排水建设、文化广场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群众自筹资金1300万余元,主要用于自家院内改厨、卫生间、门前屋后的绿化、土地平整等;村集体经济投入700万余元,用于建设村庄和辖区国道沿线的绿化、村庄的停车场、道路硬化等。

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江苏南京援藏项目——墨竹工卡县塔巴村“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生态宜居工程已完成收。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995.83万元,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村庄环境整治,实施“五改”工程及硬化、绿化、给排水、亮化等环境整治工程。结合塔巴陶瓷和民族手工艺等优势产业打造和引入产业发展,为该村群众提高家庭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2019年,我区正式启动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计划到2025年创建100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同时,制定出台《西藏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指导意见》《西藏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示范村认定办法》等法律法规,为我区各市地、县区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山南市2022年实施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项目34个,项目涵盖村容村貌提升、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内主干道路和入户路、给排水、厕所、打麦场和晒场。

拉萨市稳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其他各市地美丽乡村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据统计,截至2023年3月,我区已累计创建认定自治区级美丽宜居示范村505个,完成总体目标任务的50.5%。

“管护”是保障

在深入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过程中,拉萨市曲水县南木乡江村以村容环境提升为重点,通过“县统筹指导、乡组织推动、村实施管理”的方式,全力建设美丽江村,主推“一规两硬三亮四绿五建六改七清八新”措施,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江村第一书记张文武介绍,为充分发挥农牧民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示范村建设,江村实行县级财政投资60%、村集体投入20%、群众自费投入20%的模式,鼓励群众投工投劳,探索形成了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整村推进可参考、可借鉴的工作经验。

“现在村子越来越美了,乱扔垃圾的现象很少见,大家都自觉地将垃圾分类后投入分类垃圾桶,共同维护着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江村村民拉琼说。

如今,在江村村民的心中,村庄清洁任务已经是一项常态化工作。这不仅提升了村庄颜值,还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拉萨市章多乡恰村,随着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推进,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村民的观念实现了转变。目前,村民们热心美化家园、教育孩子们爱护花草、保护环境。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墨竹工卡县已经建成14个污水处理厂,但后期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单增旺久从2021年起就开始在乡镇污水处理厂工作。“污水处理事关墨竹工卡县群众的生命健康,做这份工作要求责任心很高,我一定会努力把工作做好。”单增旺久说。

林芝市巴宜区久巴村村委会主任旺堆说:“我们会组织村民每周一和周五早上打扫卫生,现在我们的环境卫生特别好。”

近年来,我区各市地采取多种形式发动群众,让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凭借出色的整治成效,荣获山南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季度成效“十佳乡镇”流动红旗。

如今,从羌塘草原到藏南谷地、从“雪域江南”到阿里高原,像打隆镇这样争创先进的乡镇越来越多,建设美丽家园、树立文明新风逐渐成为群众的共识。广大农牧民群众在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改变了观念、提升了本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产业发展”是关键

在林芝,提到久巴村,可能有些人没那么熟悉,但提到“草莓村”,大家都有所耳闻。久巴村隶属于巴宜区更章门巴民族乡,这几年因盛产草莓而远近闻名。

沿着318国道多布湖段旁的小路向里行进不到两分钟的车程,便来到了久巴村。蓝天白云下,规划有致的藏式小楼镶嵌在青山脚下,与远处静谧的多布湖交相辉映,村道上不时有游人驻足停留,构成了一幅静谧唯美的田园山居图,让人心旷神怡。

久巴村共31户125人,是由久巴自然村与色丁当嘎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建制村。2008年,村党支部书记多布杰在成都市双流区参观考察时了解到了草莓种植项目。活动结束后,多布杰萌生了带领群众种植草莓增收致富的想法,但刚开始,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后来,在多布杰的带领下,久巴村9名党员群众积极响应种植草莓,草莓的大丰收让村里其他群众对草莓种植产生了兴趣。2009年8月,久巴村成立草莓种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村里群众几乎都参与其中。2018年,村党支部新建草莓育苗大棚10座,填补了林芝市草莓育苗领域的空白。如今,久巴村家家户户都是草莓种植能手。

村集体经济搞活了,如何将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带领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成为了村党支部的又一重点工作。2014年,在政府投资、搬迁补偿的基础上,村党支部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建成了集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妇联之家、儿童之家、新旧西藏对比室、图书室等为一体的标准化活动场所,党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逐渐丰富了起来,幸福感不断攀升。

无独有偶,昌都市洛隆县马利镇立足毗邻国道349线的地理优势和海拔较低、适合经济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争取扶贫资金108.84万元,建成高效日光温室5座。村里建立干部包基地、村“两委”班子包棚、党员带动群众的三级网格化包扶工作机制,将支部建在基地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把西瓜、水蜜桃等10余种水果、蔬菜种植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引擎,通过“党建领航+技术指导+激发动力+搭建平台+利益链接”模式,建立健全长效种植产业发展机制,全面促进马利镇乡村振兴稳步发展,群众幸福感持续攀升。

近年来,我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集体经济样板村、示范点。目前,全区共5535个村居有集体经济、占村居总数的99.89%,其中,年收入5万元至50万元的村居有2410个、50万元以上的村居有576个。

自治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区将结合实际,有效运用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经验,着力强化规划引领,充分发挥农牧民群众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农牧区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牧民群众过上更加舒心的日子。

来源:西藏日报客户端


相关阅读

  • 广西建品牌 促融合——唱响乡村旅游欢歌

  • 今年以来每逢假期,地处广西中越边境大新县的明仕旅游度假区人气火爆,景区客流量、订房率等指标持续“飘红”。这是广西文旅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的缩影。近年来,广西以
  • 玉门:聚力攻坚 推动乡村振兴稳健前行

  • 今年来,玉门市清泉乡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紧盯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铆足信心,全力攻坚,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稳健前行。持续壮大特色产业。恢复人参果种植
  • 朱集镇:常燃美德火种,守护幸福群众

  • 朱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走进村庄、走进群众,以“五为”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大力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新方式,持续深化新时代美德信用建设,不断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关注心理健康
  • 焉耆管理部延时服务为民便民利民贴心

  • “太感谢你们了!省了我们来回跑的时间,为住房公积金延时服务点赞。”缴存人买先生感激的说。12月4日下午,临近下班时间,巴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焉耆管理部(以下简称焉耆管理部)工
  • 安居区“三心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温度

  • 今年来,安居区行政审批局以延时服务更省心、智能服务更贴心、适老服务更暖心“三心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让群众办事放心,办事方便,打造便捷高效、让群众满意的营商环境。延时服务
  • 农发行武乡县支行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农业发展银行武乡县支行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服务“三农”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贡献力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广西建品牌 促融合——唱响乡村旅游欢歌

  • 今年以来每逢假期,地处广西中越边境大新县的明仕旅游度假区人气火爆,景区客流量、订房率等指标持续“飘红”。这是广西文旅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的缩影。近年来,广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