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谈谈解释鸿沟

日期: 来源:中国学派收集编辑:中国学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4期P37—P38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摘自《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年1期,莫斌摘

所谓解释鸿沟指的是物理—生理性状似乎很难或不可能解释我们的体验。查尔默斯认为,“即使我们成功解释了一个意识系统的物理运作和计算运作,我们仍然需要解释为什么这个系统拥有意识经验”。脑科学家格林菲尔德注意到,无论扫描图和数学公式做得多么精密,都不曾解释“客观可观察的事件如何转变为独特个人经验的第一手感觉”。神经活动与思想感情活动之间,似乎最多只能建立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据此,解释鸿沟有时也被说成“相关性和因果性之间的鸿沟”。解释鸿沟是针对物理主义提出来的——有些鹰派物理主义者主张一切物事最终都可以由物理物事加以解释,但感觉、体验等似乎对此提出挑战:从生理学上也许可以说疼痛就是C纤维放电,但这无助于我们理解疼痛感受起来是啥样子,“一个正在观察你的神经系统的科学家在你的神经系统中找不到任何在性质上与你的疼痛相似的东西”。查尔默斯所谓意识问题中的难问题,指的大致就是这条也许无法跨越的鸿沟。

鸿沟的两岸都是些什么,细说起来,并不那么清楚。那一岸,有原子、分子、神经系统等,它们固然都是“客观可观察的”物事,然而,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和导电系统的工作方式很不一样。神经这种“物质”,更接近近代早期所称的“会思维的物质”,查看大脑神经的活动并不能简单比喻为参观莱布尼兹磨坊的内部。这一岸同样繁杂:意识,感受,体验,感受质,个人经验,等等,它们显然不是同样的东西。这些东西被刻画为个人的、主观的、不可言说的、神秘的等,当然,个人的不等于主观的,主观的不等于不可言说的,不可言说的东西不一定是神秘的;把个人的、主观的、神秘的等这些意义各别的概念塞进同一个箩筐,个中缘故就值得琢磨。

在实际论及解释鸿沟的时候,相关论者通常不去辨析这些概念,而是笼统地讨论物理物事能否解释心理物事,或客体物事能否解释主体物事。就此而言,解释鸿沟虽然是在当代知识背景和问题意识的脉络中提出并讨论的,它的核心困惑则仍然是主客观问题、身心问题、物质/精神这些古老的问题。有些论者认为科学永远无法从客观物事一岸摆渡到主观物事一岸,包括脑科学在内的生理学永远无法解释感受等“主观现象”。例如,詹姆士曾谈到,心理事件和物理事件之间似乎有一道“绝对的裂罅”。但另一方面,科学曾克服了那么多初看起来的“不可能”,另一些论者由此受到鼓舞,相信科学能够找到一条从客观通向主观的道路,一旦建起跨越鸿沟的桥梁,生理学将涌入主观世界的各个角落,巨细无遗地解释主观世界。“至少在原则上,真正的心智阅读或读心是可能的。”在原则上,生理学家若掌握了屈原创作《九歌》时的全部脑神经活动,他就能够解释屈原在这个过程中都在想些什么。

在我们的日常经验生活里,似乎并没有一道鸿沟横亘在客观和主观之间。日常经验解释并不面临主客观之间的鸿沟,科学呢?当科学家面对因果概念的时候,他们变得谨慎起来。科赫在谈到人工诱导意识的神经相关物会触发相关的知觉印象时说,神经活动变化与意识之间的关系显然不止于相关关系,但“作为一丝不苟的科学家,我们更谨慎地采用了意识的‘相关物’这一概念,而没有更明确地使用‘原因’这个概念”,因为他们还不曾掌握确切的因果机制。

这里涉及的不止解释问题。果若客观物事与意识感受之间有一条鸿沟,那么,一开始意识是怎么从物理—生理物事中产生出来的呢?我们的宏观世界图景大致是,有感觉的生物从没有感觉的物体生成,拥有意识的生物从不拥有意识的生成。简单说,拥有主观性的物事是生成的。没有一条鸿沟阻拦我们去探究没有感觉的物体通过什么具体机制演变成拥有感觉的生物,没有意识的生物通过哪些具体环节一步步拥有了意识。弄清楚一环又一环究竟是怎样生成的当然不容易,但要弄清楚的不是纯粹客观的物事怎么“转变为”纯粹主观的物事,而是有些物事怎么会产生“主观的东西”。砖头砸到孩子他感到疼痛,这里并没有出现客观物事“转变为”主观物事这样的事情,而是石头作用于一个拥有“主观感知”的东西。砖头砸到玻璃玻璃不疼,砸到男孩男孩疼,简简单单,孩子是有感知的存在者而玻璃是没有感知的存在者。用砖头砸到脑壳来解释男孩的疼痛并不是用客观物事解释主观物事;若这里有什么需要解释的东西,需要解释的是:孩子是怎样拥有感觉的。

“物理世界”“生物世界”“精神世界”这些用语显然不应该让我们误以为物理物事和生物物事并不存在于同一个世界里。这类用语标识的是我们看待、理解、解释物事的特定角度或特定层级。我们多多少少能够听懂“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类话,但不会求之过深,把自己误导到准笛卡尔的二元世界,仿佛精神和物质是两类实体,可以相互作用,甚至你变成我我变成你。不幸的是,这还真是不少论者预设的本体论。大脑科学家埃克尔斯说:神经活动和心理活动,脑与心,或“世界Ⅰ和世界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既定事实”。于是来了老问题:这两个世界若不是完全隔离的——很少有谁,哪怕笛卡尔本人,坚持这种完全的隔离——它们是怎样互相作用的呢?埃克尔斯提出一种“新量子物理学的假说”即他的“微位假说”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假说说是解释心脑的交互作用,实际上要解释的只是“精神事件对神经事件起作用的方式”,即心如何作用于脑。身为大脑科学家,埃克尔斯自然不会觉得需要特别去解释神经事件对精神事件有所作用。所以,微位假说的核心在于设想“意向或有计划的思考所涉及的精神集中可能以一种类似于量子力学概率场的过程来引发神经事件”。

我没有资格在技术层面上讨论从神经科学角度提出的假说,不过,这里似乎有一个明显的老问题:量子力学概率场属于世界Ⅰ还是属于世界Ⅱ?按常情想,它该属于世界Ⅰ,果若如此,精神就无须等到概率场过程引发神经事件才开始影响物质,有计划的思考之类的精神活动产生概率场的那一刻,精神已经在影响物质了。另一个更一般的问题是:埃克尔斯主张“世界Ⅱ具有完完全全的自主性”,以此来抵制还原论。我也反对还原论,但在我看来,我们并不需要“完完全全的自主性”这么强的主张;其实,既然埃克尔斯认可世界Ⅱ承受世界Ⅰ的作用,它就不是“完完全全自主的”。

泛泛说来,叙事解释和机制解释都是因果解释。然而,在科学主义当道的今天,似乎惟机制解释才是“真正的”因果解释。如果我们对意识现象感到困惑,唯一可做的事情是等待大脑科学来发现意识的神经工作机制。

为什么惟机制解释才是“真正的”因果解释呢?我们也许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叙事解释是在一个共享的经验网络里进行的。谁共享这个经验网络?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会有多多少少相异的经验网络。一个解释在这里行得通,在那里不一定行得通。“同一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将不同的因素视为事件发生的原因。”叙事解释不具有唯一性,这一点在历史解释那里十分显眼。机制(机器、机械)则是这样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按照一套特有的固定的程序运行。机制一旦启动,它将以固定的程序运行,因此,确定的输入将获得确定的结果。与之相应,只有一个唯一正确的机制解释。

然而,在我看来,机制解释才是真正的因果解释这一主张完全站不住脚。叙事解释跟机制解释索求的是颇为不同的因果。这两类解释有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概念,遵循不同的逻辑。

一个机制只对特定物事或某一物事的特定方面做出反应。引发机制做出反应的物事不是作为完整个体引发反应,是它的某种性状引发反应。叙事解释所解释的则是个殊物事。叙事解释依托于个殊物事,并最终以理解个殊物事为归宿。

一个机制自成一体,隔断了此前的整体物事和它所产生的结果。而在叙事解释那里,原因不能脱离它所依附的个体物事得到确定,也不由于它产生了结果而不再相干。我们曾经问:所是需要解释吗?所是能够得到解释吗?本文无法展开更详细的讨论,但有望提供一条线索:对那些其存在包含历史的存在者,叙事因果解释所解释的正是其所是。


相关阅读

  • 2022年度法考主观题考试合格分数线公布

  • 2022年度法考主观题考试合格分数线公布司法部24日发布公告,2022年度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考试全国统一合格分数线为108分,中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放宽地区合格分数线分
  • 省考面试考官是怎样“识人”的?

  • 公考面试,被很多考生视为上岸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往往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卡,因为在很大程度上,面试的结果直接决定了最终的结果。然而面试本身,难以避免考官的主观倾向性,因此如何在
  • 对第三方测评要更有耐心

  • 第三方测评的确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但这是由于商品性质和消费者需求决定的,其实有利于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而对于以商养测、广告带货的现象,在消费者自身加强鉴别的同时,要适当扩张
  • 法考主观题的基本套路(一)答题模板

  • 很多同学在做案例分析题的时候,最大的痛苦是:不是写得太多,就是写得太少。其实案例分析题只要答到点上,简单阐释即可得满分。何谓简单阐释,那就是回答出该知识点的精髓和本质。以
  • 主观题通过率超51%?2022法考生:这次必过!

  • 从2018年-2020年的法考情况来看,近三年法考通过率持续走低!那么,主观题通过情况如何呢?012018-2020年主观题通过率合合菌根据官方的公告通知中公开的数据,计算出2018-2020年法考
  • 著名呼吸病专家刘又宁:新冠后遗症真的有吗?

  • 到目前为止,已报道的所谓新冠后遗症都是以患者主观感觉为主,如疲劳、乏力、局部疼痛、睡眠障碍等,这些症状,特异性很差,各种原因都能引起。撰文 | 刘又宁某些传染病确实会留下严
  • 量化投资中的主观判断

  • 作者:高嵩,北京量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清华大学学士、硕士。封面来源:https://www.pexels.com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要将主观决策引入量化投资框架的前提是什么?引言本期
  • 开年至今明星私募所有策略全面飘红

  • 兔年A股迎来开门红,再看看指数,才发现各主要股指从元月至今,涨幅都已接近惊人的10%。今天的明星私募周报显示的是春节前最后一周的业绩:在股指上涨推动下,无论主观多头还是量化多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谈谈解释鸿沟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4期P37—P38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摘自《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年1期,莫斌摘所谓解释鸿沟指的是物理—生理性状似乎很难或不可能解释我
  • 斗笠山镇召开政法综治工作现场培训会

  • 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全镇综治工作水平,5月15日,斗笠山镇组织23个村(社区)综治专干在托里村召开政法综治工作现场培训会。此次培训采取现场教学的方式,各村(社区)综治专干先参观了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