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民间有句话,过了小年就是年。宁波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春节的氛围,年味扑面而来。
在宁波晚报社区联盟发动的“兔兔总动员”中,鄞州区福明街道新城社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别具匠心的作品——《兔兔过大年》,从打扫卫生到磨豆腐,从炖大肉再到宰公鸡……兔兔的过年仪式感超足!
视频制作:记者 薛曹盛 实习生 陈思燕
“二十五磨豆腐”,小兔双手握石柄,在石墨转台上转动,不断有乳白色的豆浆流出;“二十九蒸馒头”,热气腾腾的大馒头在灶台上的笼屉里膨大,灶肚的柴火烧得正旺,小兔则时时刻刻守在一旁……这个创意来自新城社区党委书记徐芳云。“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前几天刷抖音时,这段童谣就一直回响在她耳边。“我就想着用小兔子的形象来展现过年前的仪式感。”
1月16日,他们特别请来了宁波面塑代表性传承人曲桂华来教居民制作面塑小兔。她是宁波市级民间艺术协会会员,长期在鄞州区非遗馆公益传授面塑技艺,从事面塑已有十多年。
“要根据这首《过年谣》来制作兔子的各种造型,我足足想了一个晚上,选用什么样的形态,用什么样的场景来体现,费了不少脑筋。”大半天时间,10个造型各异的面塑小兔就在曲桂华手里诞生了,展现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二的春节习俗。曲桂华说,难度就是要制作各种场景,比如蒸馒头、把面发等场景相当活灵活现,看着就很萌趣。
曲桂华做面塑已经有10多年了,退休后就一直在鄞州区非遗馆工作,经常在宁波各大中小学校传授面塑课。“现在,我做得比较多的是动物和各种卡通造型,孩子们比较喜欢。”她说,现在非遗文化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很多孩子都喜欢上她的面塑课。“单一的面塑作品,孩子往往提不起兴趣,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塑造新的人物。前几年受欢迎的小猪佩奇系列,去年的‘冰墩墩’,我们都会用面塑去创作。”
曲桂华有四个兄弟姐妹,巧的是,就在前两天,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代表性传承人曲海地带着他的“嫦娥抱玉兔”来参加宁波晚报的“兔兔总动员”,而他就是曲桂华的弟弟,从事面塑已有20年。“我在手机上刷到了这条新闻,这次我也来打个擂,借用这个作品祝福新老宁波人兔年大吉大利!”曲桂华笑着说。
记者 薛曹盛 实习生 陈思燕 文/摄 通讯员 褚燕玲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