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点赞!5位铁路人走进国新办新闻发布厅!

日期: 来源:中国铁路收集编辑:中国铁路

2月27日下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5位“最美铁路人”代表

走进发布会现场

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

并与现场记者进行交流


一起来看看

参加此次中外记者见面会的

“最美铁路人”代表都有谁

↓↓↓


黄涛

1980年8月出生

2000年8月参加工作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银川工务段钢轨探伤车间 探伤工

郑小燕

1973年4月出生

1991年3月参加工作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电务维修技术中心 副主任

马如铁

1979年10月出生

1997年12月参加工作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

满洲里站运转车间 值班站长

吕盼

1991年6月出生

2013年4月参加工作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客运段京张高铁车队 列车长

杜赫

1991年6月出生

2008年12月参加工作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

包头供电段响沙湾供电车间 副主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在你们心中对于铁路的建设成就有哪些感受?自己身边有哪些亲历的故事跟我们分享?

马如铁:这十年对我们来说是翻天覆地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口岸的运量稳步增长,进出口贸易大幅提升,我亲眼见证了中欧班列高速发展。我亲身参与了我们口岸站的扩能改造,为我们返程班列的换装效率提高了近十倍。我们的效率提升了,口岸站的工作更顺畅了,为中欧班列的开行提供了更加优质的保障。

黄涛:这十年铁路的飞速发展,我的感受很深。一是国家对西部铁路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就拿宁夏来说,三年内银西、银兰两条高铁相继开通,拉近了城市的距离。二是钢轨探伤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十年前我们用的是一些老式的探伤仪,只有5个探测通道,探测精度低,现在我们用数字化智能化探伤仪,有9个探测通道,伤损辨别也更加精准和直观了。2020年,我全程参与了银西高铁的前期探伤。银西高铁的开通标志着宁夏正式融入了国家高铁网。现在我们从银川到西安全程只需三个小时,非常方便快捷。

杜赫:谈谈我的感受吧。新时代十年,我们草原儿女实现了坐着高铁进北京的梦想。我们服务的包西铁路是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每天近30万吨的煤炭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这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前我们都是用“两人干、四人扶”的人工车梯进行作业,现在我们拥有了可以容纳50多人同时在车辆顶部进行高空作业的大型装备,效率比原先翻几番。每当看到这一列列装满货物的列车穿越戈壁大漠,奔向渤海之滨,我也感觉无比骄傲和自豪。

吕盼:我也想说说我这十年。我是一名高铁列车长,这十年见证了列车从普速列车升级到和谐号动车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服务设备越来越人性、智能,列车的环境也更加优美整洁,我们乘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坐着高铁看中国”也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铁路又推行了“铁路畅行码”、网络订餐,只要扫描座位上的铁路畅行码,餐食到点就能送到旅客面前,特别方便。我和同事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更加温馨、更具人文特色的服务。

郑小燕:我也谈谈我的感受。新时代十年,我全程参与了郑徐、郑渝、郑阜等8条高铁新线的开通运营。高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我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记得1995年,我从郑州到成都上学,那时候还没有高铁,坐最快的K117次也需要28小时,而现在高铁只需要5小时。看到高铁网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作为建设者和参与者,我很骄傲很自豪。


澎湃新闻记者

请问杜主任,刚才提到接触网正常吊弦的允许误差是2毫米,您坚持做到了1.5毫米,二者之间肉眼几乎看不出差别,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杜赫:谢谢您的提问。我工作的地点是在沙漠腹地,四季气候变化特别明显,要求接触网设备在极限温度条件下,必须运行良好。接触网的很多计量单位以毫米“起步”,所以这中间的0.5毫米,对我来说不仅是自身作业标准的提高,还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接触网工是高空、高压、高危的“三高”职业,每天面对25千伏的高压电线,只有提高作业标准才能保护工友们的安全。得益于现在的装备不断更新升级,我们才敢和0.5毫米较真,正是因为这种较真,我们的设备才一直安全稳定。


海报新闻记者

提问马如铁代表,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满洲里口岸也逐渐由传统意义上的“尽头站”转变为中欧班列东部通道上的“节点站”,这对您和同事们提出了哪些挑战?您又是如何克服的?

马如铁:谢谢您的提问。我们的运量上来了,比以前更忙了。如何保安全、如何保畅通,我的办法就是两个,一个是规章,另一个是我的记事本。满洲里站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站,异常繁忙,为了保证畅通,我就要不断地翻看学习规章。我认为,落实好规章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安全生产服务。我的记事本,其实就是问题本。我在现场检查时,发现问题就记录下来,和同事们共同复盘、解决问题,提高口岸通行效率,确保口岸更畅通。


北京青年报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在这里想问各位代表,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理解“交通强国”?以及如何为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郑小燕:我的理解是,铁路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十年,铁路网越织越密,高铁速度也越跑越快,这给负责高铁运营维护的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全力确保数据100%正确,为高铁可靠运行提供有力保证。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着力提升运维品质和质量,让复兴号更安全、更快捷地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

吕盼:刚才郑主任说了铁路的硬实力,我想说说软实力。我是一名铁路客运服务工作者,我认为交通强国不只要强在铁路基础设施更加完备、铁路路网更加完善、科技创新更有成效、安全运营更有保障等方面,还要强在服务更加优质。作为一线服务工作者,我们的个人形象和服务质量,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个人,更代表了千千万万为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付出辛苦和汗水的工作者。未来,我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用实际行动为中国高铁亮丽名片增光添彩。

杜赫:交通强国的背后需要更加精准化的管理支撑,可以发挥无人机、鹰眼、检测、监测系统等一些科技手段为重载铁路保驾护航。作为一名铁路青年,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尽我最大努力提升设备质量,为重载铁路保驾护航。


光明日报记者

黄涛代表,在您工作的20多年中,您累计行走了近4万公里,为钢轨问诊把脉,对于探伤工来说这是工作常态吗?

黄涛:确实,以前我们钢轨探伤主要是靠人力推着探伤仪徒步检测,现在由于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改进和作业模式转变,我们劳动强度得到了减轻。现在普速线路主要采用双轨探伤仪进行检测,高速铁路主要采用大型探伤车进行检测,站区一些特殊地段我们还是以人力徒步检测为主。像我们段管辖近2000公里线路,平均每个月我们要对我们所管辖的里程检测一遍。工作虽然辛苦,但为了保证列车运行畅通,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人民网记者

提问小燕主任,我们知道每天都有几千列高铁在运行,而您的工作职责就是面对海量信息数据,还要确保这些数据准确,这样的工作是否枯燥乏味,您是如何应对的?这对于高铁安全运行有何意义?

郑小燕:我们做列控数据核对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考验意志力的工作,但是干我们这行就得认真、精准,因为任何一个列控数据的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无法想象的后果。在工作当中,我认为必须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还有不能怕麻烦。记得有一次,郑徐高铁联调联试前的仿真试验,我们要对30多万个列控数据进行核对,工作量很大。最终我们对这些数据,逐一进行核对,圆满完成了任务。因为我们知道,列控数据关系着高铁和旅客生命安全,不能有丝毫疏忽。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吕盼,您作为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铁路工作人员之一,当初您是如何成为这趟列车的一员?您值乘京张高铁的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吕盼:2019年9月的时候,单位启动了服务保障冬奥会的筹备事宜,我和同事们争先恐后报了名。单位对我们的服务素养、业务能力等进行了综合考察。我很幸运,当然我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我成为了一名预备人员,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们一边工作一边进行强化培训,全面备战冬奥。冬奥会前夕,我通过了单位对筹备人员的培训、综合考察,正式成为了一名值乘冬奥列车的列车长。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很多的外国友人在乘坐我们的列车时,都会主动用汉语跟我们交流。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在备战冬奥的同时,全世界也在关注着中国,他们也在为来中国做着充足准备。中国高铁作为一张亮丽名片,被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熟知、认可,我感到特别高兴,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铁路人特别骄傲和自豪。


南方都市报记者

我们发现现场的几位铁路人有“70后”“80后”“90后”,请分享一下新老铁路传承的故事。

郑小燕:我代表“70后”说一说带徒弟的故事。铁路飞速发展,需要大量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近年来,我参与编写了多部专业书籍,连续六年在国铁集团列控资格培训班授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近两千名。我带了六个“90后”徒弟,最常用的是启发式教育。有一次,我的一个小徒弟处理道岔隐患遇到困难,我没有直接告诉她,而是从电路的动作原理、判断方式等方向启发她。根据提示,她不到10分钟就找到了故障点。

黄涛:刚才听到小燕主任分享了自己带徒弟的故事,我也深有体会。我是一名“80后”,20年前我也是一名学徒工。在师傅的细心指导下,我逐渐成为车间的一名业务骨干。2013年,我取得了全路钢轨探伤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在我之后,我带的两个徒弟相继获得了全路钢轨“探伤状元”,现在,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徒弟。作为师傅,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要把“探伤状元”的荣誉传承下去。

赫:刚才“70后”“80后”前辈分享了带徒弟的故事,我们也深受鼓舞,这也是铁路行业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90后”,我在今后工作中会认真学习,干好本职工作,历练自己的本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出色的师傅。

吕盼:作为一个“90后”,经历过冬奥会之后,我将在今后值乘中不断总结服务经验,强化我们的服务,让中国高铁亮丽名片越擦越亮。


新征程上

“最美铁路人”接续奋斗

中国铁路将不断蓬勃发展


来源:国新网

编辑:齐美华

实习编辑:乔玉

审校:李孝佺

相关阅读

  • 倒计时100天,长大等你!

  • 100天后我在长大等你来!




    还记得去年收到第一封录取通知书的同学吗?
    还记得一同考入长大的双胞胎姐妹吗?距离高考仅剩100天高三er即将迎来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我
  • 吕盼:发扬冬奥精神,用优质服务温暖旅途

  •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京张高铁,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铁路的一张亮丽名片。而作为京张高铁车队“雪之梦”乘务组的一名列车长,吕盼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光荣
  • 耿兵诗选|我的爱人只是举着蓝色的妖姬花

  • 每日好诗灌木:是一种坚硬的事物一我一再确认这些冰冷的修辞是来自辽远的漠北或者是更为寂寥的北方像一株来自于大兴安岭的红榉木或者是马尾松越来越透亮的是这个季节欢腾的雨
  • 繁星 | 妈妈爱“打扰”

  • 图 | 视觉中国冬日的下午,阳光很好,妈妈在老家院子里摆弄前不久新加工的土豆粉,把一整把几米长的粉条剪短,一把把用细线绑起来,整整齐齐码在一起,等晾干就可以收起来,来年一整年都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点赞!5位铁路人走进国新办新闻发布厅!

  • 2月2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最美铁路人”代表走进发布会现场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并与现场记者进行交流一起来看看参加此次中外记者见面会的“最美铁
  • 为什么老家的房子千万别卖?看完你就懂了

  • 家乡,是每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最终的归途。我们一生兜兜转转,无论如何调整航向,冥冥中总会回到家乡的方向。倦鸟归林,鱼翔浅底,都是生命对家乡的渴望。落叶归根,人归故乡,都是生命对
  • 2023“铁拳”行动!重点查处十类违法行为

  • 近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印发方案,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2023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以下简称“铁拳”行动),依法严厉查办一批民生领域性质恶劣的违法案件,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
  • 本老师最近很勤劳|赏色

  • 随着新片《段落》(Passages)先后在圣丹斯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亮相,本·卫肖近日的曝光量也高了起来。在这部同性题材新片中与弗兰茨·罗戈夫斯基(《伟大的自由》《怪人出街》)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