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社区里下棋健身、生活无忧,孩子在家门口上幼儿园、健康快乐成长。在肃州区,“一老一小”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方便快捷的生活。近年来,肃州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老有颐养、幼有善育上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养老和托育需求,用心用情用力托起“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共赴朝夕美好。
老有颐养 守护最美“夕阳红”
专业医生每日坐诊,提供诊疗服务;老年慢性病患者直接取药,医保报销;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享受上门医疗服务。在肃州区心怡康养老服务中心可以切实感受到医养结合带来的新变化。
“老人家,今天感觉如何?有没有哪里不舒服?”一大早,心怡康养老服务中心的主任医师彭德强正在查房。检查中,他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对老人的饮食规律、患病史、治疗及用药情况进行了解,并嘱咐老人要注意健康饮食、规律作息。
家住肃州区仓后街的马秀兰老人今年74岁,患有高血压、肺心病等疾病。老人家离医院不远,但每次去医院看病都要耗上大半天。“入住养老中心后,24小时都有医护人员,看病检查不需要排队,方便多了。”马秀兰老人说。
“叔叔,记得按时吃降压药,最近天气不稳定,别着急换薄衣服。”在金泉路社区怡景花园的于斌哉老人家中,来自东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泉路分中心的家庭医生正在为他做健康体检。由于年纪大,于斌哉外出看病不方便,签约家庭医生后,在家就能享受医疗服务。
“我们会继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开展义诊、健康讲堂等活动,真正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东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泉路分中心主任闫丽荣说。
老有所养,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近年来,肃州区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从“有”到“优”,从基础性的“老有所养”到高品质的“老有颐养”,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新格局。至目前,肃州区共建成养老服务机构10家,其中公办6家、公建民营1家、民办3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家,养老床位3823张,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幼有善育 打造成长“温暖港湾”
一个家庭,一老一小,两头牵挂;一个社会,养老和托育,都是民生。什么是“一老一小”的幸福?对肃州区丽水茗都小区居民孙亚乔来说,“一老一小”的幸福就是孩子在家门口上幼儿园,父母在社区里老有所乐、颐养天年。
“之前孩子的幼儿园比较远,去年,小区附近新修了市第七幼儿园,接送孩子方便多了。”孙亚乔说。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越来越多的家门口好学校让家长称赞叫好。
近年来,肃州区在做好养老服务的同时,围绕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下实功、出实招,因地制宜“开源”建公办园,扶持和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努力构建更加公益普惠、更高质量的公共学前教育服务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学前教育。
“2023年,肃州区将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力度,实施扩容提质工程,新建十幼、十一幼、十二幼3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080个。”肃州区教育局项目管理股股长朱新敏说。
肃州区不断以普惠优质托育服务破解带娃难题。
一大早,许多家长牵着孩子的小手,陆续走进肃州区哈喽贝比托育中心。“我们提供4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所有软硬件设施和教育教学课程体系都是从孩子角度出发设计,既满足婴幼儿家庭‘幼有所育’需求,又能为适龄孩子进入幼儿园做好衔接准备。”哈喽贝比托育中心园长李琼说,作为首批省级示范试点托育机构,该园始终坚持为婴幼儿家庭提供优质安全放心的托育服务。
在肃州区,登记备案的托育机构共有5家,可提供托位245个。下一步,肃州区将逐步建立完善主体多元、管理规范、质量保证的托育服务体系机制,开展托育服务,提高托育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满足居民对托育服务的需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肃州区正不断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善育”。
朝夕美好 交上幸福新答卷
“阿姨,我们来帮您收拾卫生,擦一下窗子,家里还缺啥就和我说。”家住建安家园的马秀英老人今年82岁了,独自一人居住,东文化街社区第四网格的网格长和志愿者们成了老人平日里最贴心的人。
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东文化街社区积极开展各类暖心助老志愿服务,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中午,官北沟社区天怡雅苑小区的社区食堂里香气四溢。“这个社区食堂办得好,中午不想做饭直接来这里吃,便宜又方便。”提起社区的各项服务,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
为更好地为社区儿童服务,2021年1月,官北沟社区引进了怡心社工儿童服务站,免费开设手工制作、绘画课,开展知识讲座、节日主题活动,提供亲情陪伴等服务,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活动。
近年来,肃州区积极推动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织密织牢“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以打造十五分钟品质生活圈为途径,在服务“一老一小”群体精细化、精准化上积极探索实践,社区养老育幼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更有效能、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