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安徽歙县:人民法院开展“法治护航美丽新安江”公众开放日活动

日期: 来源:安徽县融频道收集编辑:安徽县融频道

2023年2月27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民法院开展“法治护航美丽新安江”公众开放日活动,通过实地普法、以案释法,将“两山”理论厚植青少年心中,培育未来新安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坚力量。

在当天的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的庭审现场,近百名来自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师生代表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零距离”旁听了一起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庭审。该案采用七人合议庭模式审理,由法院、检察院“两长”分别担任审判长及公诉人。这也是歙县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成立以来,公开开庭审理的首起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案件。

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学生程婉瑶是第一次走进歙县人民法院,旁听庭审的经历让她印象深刻,“这场真实的庭审是关于新安江环境保护的,让我熟悉了庭审的流程,也激发了我对法律学习的求知欲。”

歙县人大代表潘辉玲则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让大家参与到保护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去。

2022年,歙县人民法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一江清水出新安”为己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成效显著。与新安江—千岛湖流域9家法院签署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审结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10件,18名被告人受到惩处,判处缴纳生态修复金44.26万元,并发出首份环保“禁止令”。2023年2月21日,歙县府院联动设立的“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正式启动,进一步推动新安江—千岛湖流域环境资源一体化司法保护,擦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品牌。

李美蓉是歙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的法官,她告诉记者,希望通过以案释法,让大家知道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破坏环境会面临“刑事+民事”双重处罚,得不偿失,这也是歙县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成立以来的“第一槌”。接下来,歙县人民法院会用最严密的法治,全力护航美丽新安江。

“这是我们法院的自助立案机,可以看到屏幕中间显示了开庭公告,上面有显示案号和开庭时间……”在歙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学生代表们还参观了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未成年人法庭、科技法庭、羁押室等场所,了解法院的诉讼流程、职能部门及工作职责等;通过阅读展板内容、聆听现场解说,学习有关未成年人保护、国家安全、环境资源保护、禁毒等法律知识。

活动最后,歙县人民法院的干警代表与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学生代表,在法庭现场共同朗诵诗歌《法治护航美丽新安江》,表达十年来歙县各界齐心协力保护母亲河——新安江,共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故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用最严密法治,为生态环境护航,谱写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新安江新华章!”

“法治教育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能了解到更多的法律知识,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增强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政治教师柯丽娟介绍。

此次活动,是歙县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启动以来首次举办的大型法治宣传活动,有效引导了青少年群体增强环境保护“主人翁”意识,对汇聚社会合力绘就追“清”逐“绿”秀美“新安山居图”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歙县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创新公众开放日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邀请社会各界代表监督法院工作,不断增强司法公信力,传递司法正能量。

来源:歙县融媒体中心 汪碧云

编辑:王能斌

审核:孙宇洁 黄铮

相关阅读

  • 《显微镜下的大明》:帅嘉谟的真实结局

  • 《显微镜下的大明》还有2集就结束了,现在看到最高潮,结局到底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但是这个故事其实是有真实历史背景的。历史上的大明丝绢案,是首辅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遇
  • 靠崽卖爷田也能走红!竟然有这样的90后女大学生

  • 很多朋友反映,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太快,生活压力太大,我也有这样的体会,看个电视剧都恨不得二倍速播放,开车踩油门也比以前卖力很多。这不是好现象。我们努力拼搏的同时,偶尔也得放慢
  • 海东中院审结一起提级管辖案件

  • 2023年2月21日,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由基层法院报请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提级管辖的案件。2022年12月5日,平安区人民法院将其所管辖的平安区某局与西宁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
  • 绵阳任免一批干部!

  • 绵阳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名单(2023年2月27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决定免去董正红的绵阳市经济合作局局长职务。决定任命李韦为绵阳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晓林为绵阳市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始“上户口”

  •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 王立彬)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3个重要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实现登簿,作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户口本”的自然资源登记簿首次亮相。  记者1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