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沧海”真的变成了桑田

日期: 来源:椹果之乡夏津融媒收集编辑:椹果之乡夏津融媒

在夏津黄河故道,有一棵千年“椹树王”,五根粗壮的枝干生自同一个树根,遮天蔽日,犹如手掌的五根手指。在当地人的传说中,五枝分别代表“福、禄、寿、禧、财”,与之合照或是虔诚许愿,便可心想事成。远远望去,枝干上用以祈福的红飘带随风飘扬,老桑静静矗立在此,见证着黄河故道的千年沧桑。

在与风沙搏斗的数千年间,夏津人民发现了桑树顽强不挠、防风固沙的特点,也探寻到了“一桑多用”的农耕方法。农业智慧与坚毅性格在此地交相呼应,构成了黄河故道中葱郁的古桑树群最鲜明的个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底气何在?

2018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为这片中国树龄最老、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授牌,颁发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成为山东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夏津古桑树群凭什么入选?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评判标准中,农产品在历史上的可持续性是重要因素。桑树适应性强,易于栽植,在夏津得以大面积推广。在当地古桑树群千余年的历史中,桑树产量稳定,品种未曾大改。以桑树为主,夏津黄河故道形成了兼具林、果、农、牧的稳定生态系统,为当地水土保持起到显著作用。

作物间作、林下种植是当地生态系统稳定、农作物产量高的法宝。在桑、桃、杏等果树下,当地农户种植地瓜、豆类、油菜等作物;又在树下散养鸡、鹅、羊等禽畜,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形成了立体全面的生态农业格局。

传统农业文明也在此地代代相传。夏津人民在种植桑树的漫长历史中,总结出了一套经验。他们用土炕坯围树、畜肥穴施、犁伐晒土等方法管理土壤;用塑料薄膜缠树干来防治害虫。据夏津县苏留庄镇种桑大户刘传峰介绍,桑树是生命力极强的树种,即使部分枝干坏死,通过“压枝”的方式,将接近地表的古桑树枝条埋入地表土中,或是将老根铲断促进新根生长,又能使古树复壮。

在当地古桑文化馆,有这样几句有关桑椹采摘的诗:“暑气乍起甘如蜜,长杆挥来囊丰盈。”采收椹果时,几人将布单系在腰间,在树下抻开,靠一把长杆钩住树枝,轻轻晃动,成熟的桑椹纷纷落入布单中。这样干净利落的方式,当地人称为“抻包晃枝”法,既不破坏桑树的枝条,又不至于让新鲜的椹果掉落在周边的杂草丛中。类似于此的农业智慧,让人不禁称奇。

对于夏津人而言,桑树“浑身是宝”——桑树当年育苗、当年栽种、当年结果,农业生产效率高。桑叶做茶,桑枝、桑皮入药,桑果晒干,桑黄(一种生长在桑树上的菌类)保健,一棵桑树至少有“五宝”。抑制风沙、改善环境的同时,桑树也保障了当地居民自给自足的生计。黄河故道曾因长期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当地居民收入低、生活条件差的恶性循环。桑树帮助这片沙地跳出了恶性循环,为当地人民铺就了通往幸福的道路。

“沧海”真的变成了桑田

现在的夏津黄河故道是一片桑树林海,远远望去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然而,这里曾经只有一片荒芜。夏津县曾是黄河渡口所在地,史料记载,黄河曾两次流经此地。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流经夏津,行水613年;第二次始于1048年,历时146年。泛滥的黄河水携泥沙而来,又将大量泥沙留在此地后改道而去。经过两次改道,黄河最终在夏津县留下近三十万亩连绵起伏的河沙地。

裸露的地面固不住沙土,夏津当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无风三尺土,有风沙满天”成了当地百姓见怪不怪的景象。沙土松散、不蓄水,各种农作物难以存活。久而久之,夏津成了一片荒凉之地,民不聊生,人口最少时仅有四千多人。

在与风沙的对抗中,当地民众尝试种植了多种作物和林木,最终发现了桑树这一极具生命力的树种。北方桑树树干粗矮,叶片宽大,根系发达,垂直分布根深可达五米以上。抗低温、耐高温、耐盐碱的特性,让桑树在极度干旱的自然条件下也能茁壮生长,防风固沙,保持一方水土。由此,“植桑造林”成为当地的治沙习惯,延续至今形成了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

历经战乱、饥荒、人口迁徙等剧变,古桑树群多次遭到大规模砍伐,又在人类与自然交锋再次落于下风时,被人们又一次想起、用起。

康熙十三年,一位名叫朱国祥的官员被贬至夏津做知县。在黄河故道出巡时,他发现此处遍野荒丘,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于是建议多种果树,“可以免风灾而裕财用”;又号召大家种植“包袱地”——凡较平整之沙地,四周种树,中间种庄稼,可获高产。

为了种树治沙,朱国祥数十次前去巡察。当地百姓受朱知县感召,结合前人治沙经验,纷纷加入植桑造林的队伍,土地开始稳定出产。清朝中叶,夏津桑树林已是郁郁葱葱一片,并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鼎盛,桑树种植面积甚至一度多达八万亩。桑树林的规模日渐壮大,朱国祥的事迹也流传至今。

“救命树”成了“致富树”

在夏津当地人代代相传的故事中,除了固沙的功效,桑树也可以“救人一命”。刘传峰表示,桑树进入产果期后,不存在大小年之分,“即使树龄已达上千年,产量依旧稳定”。椹果经过暴晒做成椹干,能够储存更久。《齐民要术》认为“凶年粟少,(桑葚)可以当食”,饥荒时期,桑树所结的椹果不仅能缓解当地民众的饥饿,还惠及了源源不断涌入的灾民,成为旧时人们心中的“救命树”。

刘传峰是夏津本地人,他的祖辈世世代代以种桑为生。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新鲜椹果很少外运,多由当地人自产自销,难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如今,道路通畅了,产业链延长了,桑树成为当地居民的“致富树”。曾经荒芜的黄河故道,如今建成了森林公园,也成了当地桑树的主要种植区。

夏津桑树成为当地的一张亮眼名片,为桑类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刘传峰成立的椹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110户社员,土地面积300亩,两万余棵桑树每年能创造数百万元的价值。近年来,当地不断延长加工链,制作罐头、蜜饯、果汁、椹酒等多种产品。椹果采摘期过后,赋闲在家的农户可以去刘传峰的合作社参与椹果、桑枝等原材料的深加工工作,贴补家用的同时,也让桑树的“身价”一涨再涨。

从“夏津椹果”的品牌向外辐射,古桑树群带动了生态旅游、桑类产业的繁荣发展,也让夏津以桑文化为载体,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据介绍,本地的桑树品种优良,近年来种苗被运往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地方种上了品质优良的“夏津桑”。

“夏津桑”不仅是一方水土的守护者,更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千年椹树王之外,另一棵充满传奇色彩的桑树名为“卧龙桑”,它不知何时被雷电击中,烧焦了树干,但在不久后又发出新枝,重新成长起来,和黄河故道里千千万万的桑树有着共同的特性——在贫瘠的自然条件下顽强不屈,在生命遇到挑战时愈挫愈勇。桑树见证了夏津当地治理水患、抗击风沙的历史,也见证了积淀千年的农业智慧在这里闪耀。


相关阅读

  • 王山 | 向往黄河

  • 向往黄河作者/王山我们都太过于平静也许是平庸偶尔不安分的是一颗梦想漂泊的心向往黄河向往乾坤湾的九曲十八弯千回百转更难忘黄河源头的清澈向往一种无名之地的大河般的博
  • 「陕西省检察院」开展黄河保护“六个一”工作

  • 原标题:【陕西省检察院】开展黄河保护“六个一”工作本报讯(记者倪建军)近日,陕西省检察院组织全省检察机关开展黄河保护“六个一”工作,即开展一次常态化专项活动、办理一批案件
  • 济南:花香醉人满城春

  • 刚过去的周末,你有没有和家人、朋友共赴一场无需远行的休闲之旅?如果说,超然楼、宽厚里是外地游客必打卡之处,那么,济南还有无数并不“高调”却别有韵致的景点,离我们只差
  • 努力打造鲁豫毗邻地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 本报评论员省《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我市贯彻落实方案,既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也符合当前发展需要。各级各部门要潜心学习研究,抓好全面落实,为高质量发
  • 滨州市城管局多措并举开展杨柳絮防治工作

  • 自4月份以来,我市进入杨柳飞絮高发季节,市城管局积极应对、精心部署,通过洒水喷淋、生物调节、药剂试点等措施综合施策,全面开展“抑絮”工作,减少杨柳飞絮对市民出行的影响。据
  • 油菜花开游客来

  • 万物回潮,花漾封丘。4月8日,第七届陈桥湿地油菜花生态旅游节在封丘县陈桥镇举行,游客畅游花海,感受春天气息。本届旅游节具有“国潮场景、国潮非遗、国潮人物、国潮器物、万物回
  • 以花为媒 以桃会友 桃文化旅游节乐趣多多

  • 春风徐徐来,桃花朵朵开。4月8日,钢城区第二十届桃文化旅游节在大汶河广场盛大开幕。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为前来赏花的游客开启了以花为媒、以桃会友的美好旅程!此次桃文化旅游节
  • 聚焦 | 山东部署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重点任务

  • 4月7日,省生态环境厅等13个部门在东营组织召开全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现场推进会,安排部署了全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的重点任务,其中在重点领域环境治理方面,我省将全面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沧海”真的变成了桑田

  • 在夏津黄河故道,有一棵千年“椹树王”,五根粗壮的枝干生自同一个树根,遮天蔽日,犹如手掌的五根手指。在当地人的传说中,五枝分别代表“福、禄、寿、禧、财”,与之合照或是虔诚许愿
  • 浙江大学部分学生接续点亮助学星火

  •   浙江大学部分学生——  接续点亮助学星火(守望)  姜博丰、郑福军、陈泽文、高明合,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2017级混合班学生。大三换校区后,4人成为室友,同住在313寝室。
  • 马克龙点赞广州灯光秀,番禺制作火了!

  • 4月8日,结束访华行程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了一段广州猎德大桥的灯光秀视频,并用中文、法文双语表达对广州的喜爱——“谢谢你,广州。法中友谊万岁!”马克龙点赞的
  • 湖北五峰培训土家族撒叶儿嗬新传人

  •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万卫平、万卫平、徐治明)近日,在湖北五峰万里茶道工业遗产点精制茶厂闲置厂房内,一场由60名学员进行的土家族撒叶儿嗬汇报展演在这里进行,这是湖北五峰举办的土
  • 济南章丘:视频 | 来章丘踏春赏花吧!

  •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百花渐次开放,正是踏春赏花的美好时节。中国龙山,泉韵章丘。诚挚的邀请您带着您的家人或亲朋好友,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踏春赏花,品美食、住民宿、购章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