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长干桥的前世今生

日期: 来源:江南时报收集编辑:江南时报

南京长干桥位于城南中华门城堡外,横跨秦淮河,连接明城墙,因它所处的位置在长干里,而得名长干桥。长干桥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一直是交通要道。新中国成立初期,长干桥恢复了重建。在江苏省档案馆珍藏有1951年重建长干桥的一些文字记载和图片,讲述了重建长干桥背后的故事。长干桥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

长干桥

1、长干桥沧桑的历史

金陵城南,中华门外,商代晚期建长干古城(史称“越城”),距今有3100多年,古称长干里,春秋战国时期已是物产丰饶、商贾活跃之地。古人明智,眼看着城门外秦淮河横亘,泛舟虽便利,但惟有造桥铺路才是稳妥长远之计,于是五代十国杨吴建造了长干桥,用于连接中华门和长干里,自南唐起,长干桥就成为南唐宫殿御街直达城外长干里的必经之道。南宋咸淳五年(1269),户部尚书马光祖重建长干桥,更名长安桥。明朝初年再次改建此桥,又叫聚宝桥。

长干桥旧影(来自网络,侵删)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长干行》里有两句千古名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形容的是男孩、女孩从小在一起玩耍,天长日久,互生情愫,长大后结为连理,白头偕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典故就来源于长干里,随之长干桥也名声大噪。

长干桥旧影(来自网络,侵删)

长干桥曾屡遭战火损坏,几经重建维修。1937年12月初,南京保卫战打响之际,中国军队为阻止敌人快速通过护城河,炸塌了清代光绪二年重建的长干桥桥身中段,又经日军炮火轰击,桥身严重受损。随后,侵华日军在中华西门的西侧架设浮桥攻城。

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长干桥受损(来自网络,侵删)

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和傀儡政权为恢复城南的交通,拆除附近建筑后获取木料,在原长干桥遗址上搭建了一座临时木桥,以维持交通。抗战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始终没有重修长干桥。旧桥的部分桥墩,甚至因年久失修出现塌裂。

长干桥旧影(来自网络,侵删)

2、决定重建长干桥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南京人民政府决定重建长干桥。当时,长干桥是南京主城区通向南京南部最主要的陆路交通要道,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这条交通要道也日渐繁忙,因此重建长干桥在当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951年,重修的长干桥为钢筋水泥桥,桥碑“长干桥”三个字是由南京第一任市长刘伯承亲书,用汉白玉碑镶嵌在桥头栏杆左右。当年主持设计改建长干桥的是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随着交通发展的需要,并且为了提高秦淮河排涝能力,1975年又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长干桥长100米,宽24米。

1951年首任南京市市长刘伯承亲书“长干桥”

据馆藏档案记载,为便利城乡物资交流、保证水陆交通安全,1950年10月南京市二届一次各届人民代表会议决定,重建长干桥。当时正是抗美援朝运动第一个阶段,钢筋水泥是军用建筑材料,须有华东工业部统筹分配,经查明确属必要才核准。修桥工程任务交给了南京市建设局筹办。1951年1月,组成长干桥建筑委员会和长干桥工程处。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对长干桥水文资料、河床地质和桥基情况都缺乏具体的了解。工程处一边拆除旧桥,一边了解水文资料等情况,并拟定计划,赶制预算,设计工程。

原计划建成悬梁式三孔钢筋混凝土桥,在旧桥墩之间打桩做桥基,建造新桥墩。经过勘查,旧桥基负重在2600吨左右,经历了500多年无大变动,可见非常牢固。在拆桥时还发现旧桥各孔底都铺有很大的石板,而大石板下则有泉水涌出,无法打桩排水。经苏联顾问、华东交通部工程师以及专家们研究鉴定,决定在旧桥基上建筑新桥。当年由柯庆施市长批准,改建五孔钢筋混凝土简支式桥梁,桥长49米,高10米,桥面总宽21米,两边各留3.5米的人行道。

《南京人民》创刊号封面长干桥(江苏省档案馆馆藏)

长干桥的重建工程从1951年1月中旬动工到7月底建成并举行通车典礼,总共用了85888个人工,780吨水泥,105吨钢筋,2700公方石子,600万条石块石,20吨铁件,26300板尺木料;耗资约40亿人民币,历时200天。重建长干桥是南京解放后第一项大工程,是南京建设事业的胜利,而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合作是获得这个胜利的决定因素。

重建长干桥文字记载(江苏省档案馆馆藏)

3、依墙畔水换新颜

重建长干桥经历了哪些过程,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据馆藏档案记载,工程分四个阶段,遇到了洪水和坝内涨水问题,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用智慧和汗水排除了困难。

重建长干桥图片(江苏省档案馆馆藏)

第一阶段:了解旧桥及河道情况,架设便桥。由于当时是正月,天气比较寒冷,水位不太高,仅留南面一孔流水。2月下旬山洪暴发,水位激增,激流漫过了坝顶,淹没了施工现场,这是工程中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工人们积极努力抢救施工场地器材,一周后洪水退去时,完成拆除北部桥台和3个桥墩的任务。3月初开始在桥的西侧架设钢质便桥,维持中华门内外的交通。

第二阶段:筑坝挡水,修北部桥墩桥面。在北半部施工过程中,工程处领导提出了“战胜洪水、做好桥基”的口号,通过开展红旗竞赛活动,激发了工人们的生产热情,日夜三班轮流工作。为提高工作效率,拆除了小铁轨,改用人工抬石,平均2人每天抬6000斤。吊车工人杨林标(最后评功为一级劳模)创造了新技术,用拉绳与吊绳相连的方法创造了吊车起石的新纪录,使吊车效能增加了5倍之多。

第三阶段:修南部桥墩桥面和1至4号桥墩。在改坝修南桥台与第4号桥墩时,发现坝内蓄水抽不干净,水位又不断上涨,长干桥建筑委员会接到桥工处报告,想停工等待冬季水枯再进行复工。消息传来,长干桥800多名工人和干部、工程师们一时情绪激奋,纷纷提出要克服困难,加强水坝,争取在八一建军节前完工。工人们运用智慧,创造了找坝上漏洞、在坝内添筑月堤的方法,使防护得到了加强,水位也停止了上涨,终于挡住了空前泛滥的桃汛,工人们增强了信心,苦干加巧干,提前2天完成了任务。

长干桥胜利建成图片(江苏省档案馆馆藏)

第四阶段:主要是桥面的施工。安栏杆、装灯塔、铺车道柏油路和清理工作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桥工处全体人员的保证下,在群众一致支持下,长干桥终于胜利建成。

长干桥胜利建成报道(江苏省档案馆馆藏)

当时重建长干桥,工人们热情高涨,感动了附近居民,端午节那天,中华门附近居民万余人,自发携带酒、肉、粽子等赶来慰劳修桥工人。

长干桥

如今迈上长干桥立桥观望,古老的明城墙与重修后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千年对望,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熙熙攘攘行人从桥面经过,与蜿蜒的秦淮河相映生辉,脚下走过的每一寸都是斑驳而又壮阔的历史。夜晚降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支撑起南京古城的繁华似锦。长干桥真是一座名不虚传的聚宝桥、长安桥,是城南秦淮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江苏省档案馆一级调研员 李军


相关阅读

  • 悲痛!又一位去世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消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程福保于1月30日凌晨去世享年91岁老人证言: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时,父亲带着我们全家逃难到江北,躲在一个老百姓
  • 新春走基层 | 南京建邺定制公交车畅通上学路

  • 随着放学时间的到来,S07公交车缓缓驶入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西门,驾驶员熟练地将车停靠在学校体育场旁边。同时,小乘客们也在老师的带领下排队走出教学楼,他们身上都挂着一张小巧
  • 新订单、新进展、新合作 南京上市公司忙开局

  • “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江苏省2024年“新年第一会”上释放出鲜明信号。不少南京上市公司在新年伊始,便迸发出发展的澎湃活力。“新船签约,两艘!”2024年刚至,苏美达(6007
  • 南京首盏手工龙灯标价3.8万元!

  • 扬子晚报网1月28日讯(通讯员 徐福庚 记者 董婉愉) 距离农历龙年春节还有12天,今天下午,南京秦淮灯彩代表性传承人顾叶广手持自己制作的龙灯在老门东亮相,立刻吸引了市民的眼球。
  • 南京市淮南商会今天成立!

  • 凝聚乡情,促进发展,团结互助,共创未来。1月29日下午,南京市淮南商会一届一次会员大会暨成立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高清,南京市委统战部副
  • 春运首日,南京海事局全力护航水路客运安全

  • 龙虎网讯(记者 厉子桉 通讯员 唐晓凡)1月26日是春运首日,为期40天的春运正式拉开序幕。为保障长江南京段水上交通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平安便捷舒畅出行,营造安定祥和节日氛围,南京海
  • 央视报道!南京秦淮外校学子寒假研学精彩开启

  • 1月29日,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寒假研学活动被央视新闻报道!这个寒假,秦外学子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启航2024”寒假研学活动精彩开启。在学校团委少先队的组织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长干桥的前世今生

  • 南京长干桥位于城南中华门城堡外,横跨秦淮河,连接明城墙,因它所处的位置在长干里,而得名长干桥。长干桥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一直是交通要道。新中国成立初期,长干桥恢复了重建。在
  • 武汉江夏百万斤鳝鱼迎丰收

  • 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摄影记者 邹斌通讯员 闻政 周佩玲伴随着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武汉江夏金水办事处武当村的黄鳝养殖基地池塘里,船桨划破了水面的平静。趁外地客商赶来之前,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