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重走乡村路 探索新成就

日期: 来源:怀化人民广播电台收集编辑:怀化人民广播电台

溯源逐新,荣镜中华。为了深刻感悟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更好地了解和帮助找到农村贫困的根源和解决方法,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重走乡村路,探索新成就”发展成就观察团紧紧围绕2023年团市委“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对位于辽宁沈阳市的法库县自2023年8月8日起开展了为时两天的实地调研。

调研以“聚焦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核心,调查研究、学习体验、志愿服务中了解国情民情,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实践,切实促进乡村振兴,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充分展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责任和风采。

第一站:四家子王爷陵村  

8月8日,两位观察员从沈阳新民出发,前往位于法库城西20公里处的四家子王爷陵村。王爷陵村占地区域面积1.4万亩总户数622户,居民总数2181人,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75名。

到了王爷陵村后,当地党支部书记马立朋热情地介绍了当地的情况。2014年,王爷陵村被列入贫困村名单。村子里的贫困户由于年纪和身体等原因无法管理大面积土地,并且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马书记结合上述情况,思考着如何走出属于自己的脱贫摘帽道路

  书记在一开始提出了一条方案: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企业依靠本村资源优势,通过成立合作社发展棚菜企业,打算让村民们拿出每年的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年底参与分红。并雇佣农民进大棚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这个方案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许多村民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带着“能不能够挣钱?”的疑问。对此,书记在访谈中告诉观察员:“要想取得群众的信任,就需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书记拿出了自己的钱入股合作社,在经营成果显现之后,村民们纷纷入股。

随后,这套方案又面临着销路难以拓宽的问题,于是书记就亲自到县里的超市进行推销,几乎到达了软磨硬泡的程度。书记还自信的说“我对我们的果蔬有信心。”果然,村里产的果蔬由于自身的高质量被一抢而空,获得了不错的利润。为了取得进一步发展,该村通过聘请专职经理人对村产果蔬包装销售,并开展村企合作,销售村产品牌果蔬等方式一步步扶贫攻坚,截止2016年年末57户164人实现脱贫摘帽。在疫情期间,各地经济呈现衰退的趋势,为了减少并避免其所带来的“返贫”情况发生,该村注册成立“柳塞御农”商标,在疫情期间利用电商直播等方式销售果蔬,有效缓解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与海东果蔬种植合作社合作,利用占地33.5亩的13栋高标准温室上茬种植西瓜、下茬种植草莓,带动67户建档立卡户共同发展,目前,西瓜已经爬蔓,村集体保底实现收益30万元,入社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为了响应2022年国家出台的幸福教育政策,马书记在村内建成了幸福教育学校。该学校内包含有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室,同时配备空调电脑等设备。每年假期还会有大学生志愿者下乡辅助教学。这一行动不仅为那些假期时独自在家的儿童提供了学习以及丰富生活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儿童由于无人看管导致的安全问题;此外,幸福教育学校也是村内的“空巢老人”的休闲场所,村内的老人们在闲暇时间会聚在学校内聊天消遣,品茶下棋。村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由于这一政策的落实有了显著的提高。

      马书记说:“现在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收入好的一年能挣100万,不仅摘掉了脱贫了帽子,更是走向了致富的道路。”通过进一步的采访得知,该村未来将以“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大提升”专项活动为抓手,在进一步完善脱贫机制的基础上整合各类资源,让王爷陵村百姓在致富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绿草繁盛,空气清新。勤劳朴实的王爷陵村人,正乘着党的二十大东风,在党支部的引领和党员的带动下,吹响乡村振兴的集结号,撸起袖子加油干,芝麻开花节节高,共同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

观察员与马书记交谈

                        第二站:孟家镇山楂果园

8月9日,团队成员到达法库县孟家镇东岗子村的“一木山楂”企业。在山楂果园中,两位观察员了解到了山楂的生长习性和采摘要求,以及山楂的品种和销售渠道等信息。“一木山楂”公司的产品形式多样,口味丰富,由“中国农科院”负责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随后,观察员对该公司的业务经理进行采访,了解到“一木山楂”企业对孟家镇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该公司招聘当地农民,培养生产销售山楂,为当地农民提供了许多工作岗位,农民售卖自家的山楂也拓宽了渠道,并在村内成立采摘园,为带动孟家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一木山楂”企业的发展也呈辐射状带动了周边小经济体,无论合作社还是个体经营户都可以在山坡上种植适宜当地环境的山楂。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贯彻了新发展理念,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观察团了解到在疫情期间,山楂的销售受到了许多阻碍,消费者需求降低,商品流通变得更加困难。在这种条件下,企业获得了许多来自政府的补助,通过在关口降低转运费,给予财政补贴等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压力。在未来,山楂工厂将会更多采用现代化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先进机器设备,在当地培养专业人员对山楂进行包装生产。

两位观察员与郭经理访谈

第三站:梦香源大樱桃基地

   8月9日下午,观察团来到了孟家镇老边村,在这里,两位观察员近距离参观了由当梦香源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樱桃种植基地。这里根据当地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等环境条件引入了俄罗斯8号大樱桃,该种樱桃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在成熟后可按每斤80~100元进行销售。

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我们得知梦香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总占地500亩。一期利用四个村的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300万元和社员入股资金26万元,共计326万元作社的启动资金,盘活5000平方米玻璃温室,种植俄罗斯8号大樱桃3500株。在此之外,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以前这个玻璃温室一直荒废着,玻璃温室本身成本就高,如果能好好利用一定能带来大的经济效益”普通暖棚种植蔬菜,虽然能满足人们的正常温饱,但并不能满足人们致富的需求

工作人员向观察员讲解樱桃生长过程

    预计2023年,俄罗斯8号大楼桃每株产果3斤,总产量10000斤,产值约60万元。2024年以后,每株产果5斤,总产量17500斤,产值约105万元。通过这种合作共赢、抱团发展的方式逐步实现强村富民目标。

    观察员在进行深入探讨得知,由于樱桃树是从大连移植过来的,因此成本较高,孟家镇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未来将会自主育苗。并且由于地理位置与气候的差异,目前该村正在摸索属于自己的一套种植技术,而不是照搬照抄外地的种植模式。合作社取得的利润最终会参与分红,这一种发展方式对于实现农民增收,助力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观察团与“一木山楂”企业人员合影


相关阅读

  • 官庄镇: 党建引领土地托管 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 为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乏力的难题,官庄镇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进土地托管新模式,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让闲散土地变为万亩良田
  • 中营镇:高山西红柿迎丰收 映红乡村致富路

  • 鹤峰网讯(融媒体记者 徐可 特约记者 周琦)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增收,中营镇岩屋冲村依托地理和环境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西红柿种植,带动当
  • 玉门:戈壁滩上的“甜蜜”事业

  • 今年48岁的史学生,是玉门市玉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一个小有成就的农民企业家,除了“种粮大户”这一头衔,他还经营着一家花海区域内唯一的大型面粉厂,是“劳动模范”,也是
  • 股份改革勇担先锋 强基富民带动一方

  • 自诸城市股份合作改革开展以来,相州镇梧村社区党委书记周晓华勇当“领头羊”,带领社区党员干部探索实践出社企合作、土地入股、生产经营、资产整合等多种经营路径,用村富民强的
  • 寿光:合作社引领菜农种菜底气足

  • 日前,记者来到寿光市纪台镇孟家官庄村时,令欣蔬菜专业合作社内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仓库里有序进行分拣、包装、装运等工作。当天包装好的蔬菜,将被送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城
  • 小番茄结出乡村振兴大产业

  • 色润红田野,青幽掩圣枝。近日,五峰仁和坪镇富裕冲村,走进小番茄种植大棚,松软的泥土上,略带甜味的微风,一串串成熟的番茄从藤蔓与枝叶中探出头来,红彤彤、金灿灿、绿莹莹……村民们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重走乡村路 探索新成就

  • 溯源逐新,荣镜中华。为了深刻感悟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更好地了解和帮助找到农村贫困的根源和解决方法,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重走乡村路,探索新成就”发
  • 南海开渔,新一波滨海旅游热潮袭来

  •   从阳江到茂名、湛江、珠海、汕尾、东莞……经历了三个多月的南海伏季休渔期,省内各海域在本周逐步恢复生产作业,热闹的南海开渔节以锣鼓喧天的气势吹响“海鲜大战”及“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