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潮声丨马先生念的祭文,为什么听来如此熟悉?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执笔 林晓晖

4月1日,在湖南省湘潭县茶恩寺镇双阳村马家祖墓,马英九先生在献酒。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4月的第一天,马英九和姐妹一行四人到湖南湘潭祭祖,备受两岸瞩目。

令许多人惊讶的不仅是马英九第一次回乡就能切换自如的湖南口音,还有他几度哽咽着念完的祭文。

祭文共902个字,不算长,平实的语言,穿插着回忆,更像是他写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也有人说,读来仿佛和韩愈著名的《祭十二郎文》有相似的感觉,即一反传统祭文藻饰官阶、历叙生平的固定模式,记叙了许多家常琐事,如泣如诉,闻者动容。

马英九祭文中这种打动人的熟悉感,到底是什么?

听到《论语》,DNA动了

许多人都注意到,马英九祭祖完毕接受采访时,频频提到的一个词——“慎终追远”。

他说,因为我们中国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是我们中国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句话源自《论语·学而》,出自曾子之口。意思是,认真办理父母丧事,追怀祭祀历代祖先,老百姓的品德就会忠实厚重。

“慎终”和“追远”是两个概念,“慎终”是针对丧礼而言的,指按照丧礼慎重办理父母丧事,强调对逝者尊严的维护;“追远”则是春秋祭祀,以表对祖先的怀念追思。曾子认为,如果一个社会从上到下都能“慎终追远”,就会达到“民德归厚”的效果。

清明祭祖,慎终追远,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包罗一系列的习俗、仪式和价值观,祭祖文脉在中华大地上绵延了上千年,在马英九的一纸祭文里,我们看到它在海峡那头生长的印记。

或许老师在讲解《论语》的时候,我们就曾听说过祭祖文化的源头。

这是儒家孝道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孝悌是血缘亲族内部最自然的情感,由血缘亲情之爱推广开来,从而形成一种家国同构、天下一家的广博的“仁爱”。

在台湾也一样。清明遥祭黄帝陵长期以来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祭祀活动,大多数的台湾人也会在清明这天赶回家乡祭祖。祭祖根植于传统中华文化,大陆移民迁入台湾后,迅速复制、代代延续。

值得一提是,台湾有句谚语叫“吃果子拜树头”,源于闽南果乡的一句俗语,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吃了树上结的果子,就对着这棵树拜上一拜,感念它的馈赠之恩,与我们常说的“饮水思源”意思十分相近。

时移世易,现代社会祭祖已有很大不同,但深植于中国人心中对先人追忆和缅怀的情感,穿越千年丝毫未变——我们既要知道自己朝哪里走,更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4月1日,在湖南省湘潭县茶恩寺镇双阳村马家祖墓,马英九先生与家人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寻二代”的文字

马英九在祭文里写道,这是自己人生第一次来大陆祭祖与探亲。时隔73年,寻到了“根”。

其实,他是个“寻二代”。早在18年前的清明节,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就曾专程到陕西祭祖,并留诗一首:“跨海寻根万里行,杨凌祭祖正清明;亡人追远还乡日,欣见宗亲乐太平。”

“寻根”二字频繁地出现在两岸相关的各种新闻里。

从上个世纪40年代算起,迁台的一代如今大多进入耄耋之年。1987年开放探亲后,不少赴台老兵踏上了归途。

比如我们熟悉的著名诗人余光中,2003年回到祖籍永春,聊起小时候山上的五棵荔枝树,也是他与堂哥常去玩耍的地点。见到堂哥,两位古稀老人聊着竟然像孩子一样玩闹起来,后来有了献给家乡的短诗《五株荔树》。

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旅居海外40多年,每一次回到家乡广西桂林,一天三顿都要吃米粉,还曾在小说《花桥荣记》里描述一家开在台北的桂林米粉店。他常感慨,“桂林是我出生的地方,有一种原始的乡情。中国传统文化是我的故乡。昆曲的音乐一放,哎!觉得好像回家了!”

而“寻二代”们有点不一样。

他们从小生在台湾、长在台湾,没经历过从大陆到台湾的移居,不像上代人那样有着很深的羁旅情结。那他们在“寻”什么?

从马英九的祭文里,我们也许可以找到一点答案。

“从小爸爸就告诉我们,公公您幼年失学,书读不多,但深明大义……”马英九关于爷爷的记忆大多来自他的父亲。此次返乡,他所找寻的,是来自父辈转述中的记忆。

共同的记忆,触发了心灵共振,就像马英九思念自己素未谋面的爷爷一样,因为有了这份连接,每一个中国人在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总觉得有些熟悉和亲切,很是奇妙。

“寻二代”们并不是在寻找地理维度上的家乡,而是在寻找“我来自哪”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是一种意义上的原乡。

在祭祖之外,我们看到,马英九还带了一批台湾的青年人来大陆交流,“寻三代”的“寻亲”新模式已经开启。台湾当地媒体报道,清明连假将至,因应返乡祭祖旅游需求,台湾民航局表示岛内航线已陆续加开三波加班机。

在海的这边,4月1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往返台北桃园机场的客运航线正式恢复运营,首个航班由厦门航空直飞。这是浙江时隔三年后,重新恢复往返台湾地区的首架直飞客运航线,由此标志着两地正式恢复直航。

就像余光中念兹在兹的荔枝树,白先勇魂牵梦萦的昆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寻找。

马氏家训,不爱黄金爱读书

在这篇祭文里,马英九把最大的内容篇幅给了爷爷写的那句家训。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意思比较浅显,“多读书”“多行善”是不是像极了长辈们平时规劝你的样子?

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里,祭祀注重对于先祖的追怀,并不是求得鬼神等的保佑,而是希望后世子孙能继承先祖的美好品德,所以历史上尤为关注“家谱”、“家训”等事物的修撰,成为国人道德教育的范本。

大家通常把成书于隋朝的《颜氏家训》,作为“家训”文本的开端,其实先秦时期《尚书》中有大量涉及训诫的篇章,如《康诰》《酒诰》《召诰》《无逸》等,而孔子也曾把《诗经》作为教育子女的重要对象。

中国古代的“家训”既可以是至亲长辈的谆谆教诲,也可以是帝王名臣的治世之道,还可以,朴实无华的人生感悟。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宋代的名人几乎都写家训,比如欧阳修,写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还有范仲淹的《家训百字铭》,朱熹的《朱子家训》,在这些家训家规中,中华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与美德,被不厌其烦的叮咛后世子孙。

马英九告诉爷爷,自己把他的叮嘱印在了博士论文专书的扉页上,这次前来带上了中英文马氏家训书签,与大家分享。

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深厚的一面,从家族的道德风貌到整个国家文明、和谐,家训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马英九的祭文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缩影。就像他所说的,“这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资产”。


相关阅读

  • 用昆剧促进两岸沟通对话

  • 近日,展现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经济休戚与共、血脉相亲相连这一史实的原创昆剧《人在草木间》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民革中央副主席冯巩到场观看。在海峡两岸茶文化的历史著述中
  • 在桂台湾教师乔迀:跨越海峡的“安居梦”

  • 图为沙部·鲁比在家中打造的微型“运动场”。 张广权 摄  中新网南宁4月1日电 题:在桂台湾教师乔迀:跨越海峡的“安居梦”  作者 张广权  沙部·鲁比把房子装修成了理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潮声丨马先生念的祭文,为什么听来如此熟悉?

  • 潮新闻 执笔 林晓晖4月1日,在湖南省湘潭县茶恩寺镇双阳村马家祖墓,马英九先生在献酒。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4月的第一天,马英九和姐妹一行四人到湖南湘潭祭祖,备受两岸瞩目。令许
  • 中大医院举办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

  • 4月3日上午,受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委托,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全科住培全国重点专业基地举办的基层卫生人才(慢病运动健康干预领域)能力提
  • 三星小学:结对大走访 沟通面对面

  • 为扎实推进精准资助育人活动,石鼓区三星小学本着“访家境、知生情、解实困”的原则,4月1日起对全校困难学生家庭进行大走访,确保低保家庭、建档立卡家庭、困境儿童、残疾儿童等
  •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十问十答

  • 一、我公司是一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2023年度发生的研发费用如何适用加计扣除政策?  答:《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2
  • 永远的长江水 永恒的长江魂

  • “我梦见了爸爸,他看着我穿上这身警服,用期盼的目光注视着我前行。”6年前长航公安民警陈玉斌在“两会”安保期间倒下,6年后他的女儿陈宇翔循着父亲的脚印,成为人民警察。3月30
  • 刘少昂刘少林包揽男子1000米冠亚军

  •   山西晚报讯 2022—2023赛季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2日在北京收官。在男子1000米决赛中,来自天津队的刘少昂以1分26秒082的成绩获得冠军,收获国内比赛首金。他的哥哥刘少林在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