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抑郁为何找上你?女性更容易患抑郁症?来看这一篇!

日期: 来源:上海徐汇收集编辑:上海徐汇

近年来,抑郁症患病率逐年增高,其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在所有精神疾病中是最重的。另外,约1/5的抑郁障碍患者会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抑郁症患者的高自杀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今天,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副主任医师乔颖,带大家深度解读抑郁症。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有什么关系?

平时大家的叫法,“抑郁症”也好,“忧郁症”也罢,在医学上统称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和持久的抑郁症状群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

简单说,抑郁情绪是指一种情绪状态,而抑郁症是一组疾病的总称。人人皆可抑郁,但非人人皆患抑郁症。

经常不开心,什么事都不想做,这算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

区分状态和疾病,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症状的严重程度,抑郁情绪的严重度比抑郁症要轻。

2.持续时间,抑郁症持续时间至少两周,抑郁情绪的时长较短,是一过性的情绪表现。

3.对功能的影响,抑郁情绪对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功能影响不明显。

4.识别抑郁情绪后,如果能及时进行关注和调整,绝大部分会在短期内缓解,而抑郁症往往需要接受专业治疗。

有些简单易操作的量表可自测,比如抑郁自评量表(SDS)、抑郁症状快速检查-自我报告评分16项(QIDS-SR16)、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这些问卷网上搜索即可获得,并有相应的评分要求,可帮助大家初步评估自己情况,但最后确诊是否患抑郁障碍,需要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由精神专科医生来明确诊断

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到目前为止,抑郁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并无定论。目前比较统一的看法是,这可能是生物因素(如遗传因素、大脑神经递质紊乱、神经内分泌异常等)、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得抑郁症?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抑郁症的性别差异进行大量研究,认为女性由于受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更为明显,抑郁症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

1.遗传风险:抑郁症的遗传度约为30%-40%,而女性的遗传风险高于男性。女性的情绪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在不良环境下,遗传因素会升高特定精神障碍的易感性。

2.女性激素:激素可调控脑内多个参与抑郁症发生发展的神经递质系统,以及个体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从青春期、怀孕到更年期,女性在不同生命周期,都伴随卵巢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激素剧烈变化,会导致抑郁风险显著升高。

3.情感调节:在我们大脑里的杏仁核,虽然体积不大,却在情绪反应和情感记忆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科学家发现,女性抑郁症患者杏仁核体积缩小较男性患者更明显,可能造成女性对负性事件的敏感性增加。

4.睡眠障碍:女性睡眠障碍者多于男性,而长期失眠会使人思考能力和记忆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精神萎靡、焦虑和烦躁,甚至诱发或加重精神痛苦而引发抑郁。

同时,必须关注社会心理因素

1.情绪不稳定:从青春期开始,女性的情绪不稳定性就显著高于男性。女性更容易经历焦虑、愤怒、内疚和抑郁情绪,应对环境未知结果的抗压力能力较差,更有可能将普通情况诠释为“危险信号”,将小挫折看成“大磨难”。这种特质也是抑郁症的高危因素。

2.应激反应弱:通常情况下,女性的应激反应相对较弱,对待负性生活事件,她们更倾向于将原因归结为自己能力欠缺或者自己性格不好,长期抑制体验到的愤怒情绪,将最终导致抑郁。

3.反复思虑:女性会不自主进行“心理反刍”,即反复思虑情绪低落发生的可能原因,并给出各种解释,被动重复体验伤痛,这会延长她们的抑郁情绪。长期对负性结果和无助的预料,可能会进展为抑郁症。

当你感觉不快乐的时候

可以选择多和家人朋友沟通

或以更积极平缓的方式

比如写作、适度运动、听舒缓音乐等

纾解自己的情绪

当发现自己无法承受不良情绪带来的痛苦时

请一定记得,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这个世界

有很多人在默默爱着你


相关阅读

  • 缓解抑郁、焦虑情绪,试试这些方法!

  • 遇到好事就高兴,遇到坏事就生气,这是每个人的正常情绪反应。心境是情绪的背景、底色或基调,是一种相对稳定持久而又不是很强烈的情绪状态。即使心境很好,该有的喜怒哀乐情绪也都
  • 心理健康之研究

  •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等重要,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当身体或心理某一方
  • 桓台:学生放暑假 安全不放假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柴晓 通讯员于军 耿翠叶“同学们,明天就开启暑假时光了。今天这堂课,我着重讲讲暑期安全和心理健康知识。”7月5日15点,桓台县周家中学会议室
  • 抑郁症不是“心情差” 可防可治要正视

  • 知名女星李玟因为抑郁症而去世的消息再一次引发了大家对抑郁症的关注。6日,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医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林涌超提醒,抑郁症不等同于“心情差”,
  • 爱笑的他们,为什么也会得抑郁症?

  • ■早报记者 许奕梅 李菁 实习生 姚若昕 潘雯岚7月5日,知名歌手李玟因患抑郁症轻生去世,令人扼腕叹息,没想到看起来开朗、乐观的她,竟长期深受抑郁症的折磨。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被热议的遗赠税,与你我有何关系?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近日,在第十七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高峰论坛(2023)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
  • 蚌埠将严查隐形变异学科类违规培训等行为

  • 暑期是校外违法违规培训行为的高发期。近日,蚌埠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办公室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温馨提醒全市广大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抵制隐形变异学科培训、审
  • 一个35岁的人,最想说出来的生活经验

  • 编者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感悟到的生活智慧越来越多。作者Tim Denning今年35岁,在他的生日之际,回顾了自己35年来的生活,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教训,希望对您有所启发。本文译自Med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