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广东好护士|罗银秋:与生命竞速,守护万家灯火

日期: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收集编辑:广东卫生在线

呼啸而来的救护车,脚步匆匆的医护,情况紧急的患者……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佛山市一医院)急诊科,灯火永远通明,抢救不分昼夜。这里是无数急危重症患者的希望所在,也是护士长罗银秋38年来坚守的战场。

1985年,21岁的罗银秋走出校园,将职业生涯的第一站选在了佛山市一医院,此后再也没离开过。岁月轮转中,昔日的年轻护士已经完全褪去青涩,成为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过硬专业技术的主任护师,也是众人口中值得信赖的“秋妈”。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的前沿阵地,工作强度大、风险高,秋妈的身材不算高大,却总是冲锋在前。她带领团队战过非典,抗过禽流感,阻击过新冠,多次参与重大灾难事件救治护理工作,无数次将患者的生命从死神手中拉回来。“秋妈系大厅,有事唔使惊”成为佛山市一医院急诊科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秋妈是这样炼成的

站在2023年的夏天往回望,罗银秋依然会感激42年前父母的坚持。那年盛夏,她参加高考,成绩不算理想,刚够到护理学的分数线。“我那时觉得护士大都是凶巴巴的,不想去读。”罗银秋回忆,她打算复读,父母却不同意,最终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大学。

“我是不情愿去学校的,后来却很欢喜。”罗银秋说,接触了护理后,她才明白这是一个教自己如何帮助别人的专业,能用学到的知识守护千家万户的健康与幸福,工作虽平凡却神圣。她决心要当一名好护士。

毕业之后,她来到了佛山市一医院,梦想尚未转化为行动便有些不知所措。那时新院未建成,旧院历史厚重却有些狭隘破旧。罗银秋所在的急诊室由三间简朴的平房组成,没有医生,只有护士。“如果病人来了怎么办?”初来乍到,她有些担忧。

刚来不久,罗银秋就碰上了几例需要抢救的患者。有天,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走进急诊室,说自己心口不舒服,喘不过气,罗银秋扶着老人躺在床上准备做检查,没想到刚躺下,老人的心跳突然停了,脉搏也没了。来不及犹豫,罗银秋立即为他开展心肺复苏、吸氧、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老人的心脏却始终没能重新跳动。

尽管已经尽力而为,但看着眼前逝去的生命,罗银秋觉得压在肩上的重量越发沉甸甸。“患者生死仅在瞬间,急救必须争分夺秒,急救技术必须过硬。”罗银秋说,入职以来的恐慌和焦灼凝成一股力量,一向好强的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苦练技术。

此后,除了吃饭睡觉,其他的时间罗银秋几乎都埋头在急诊室中,从白天到黑夜,哪怕不值班,忙碌身影也从未停歇。静脉输液、心肺复苏、吸痰……经过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练习,她的速度越来快,动作越来越稳,仅用了半年就把18项基本急救操作练得炉火纯青,年末,她被医院评为“最佳进步护士”。

此后,罗银秋又先后赴广州、香港进修,进一步加强在急危重症上的急救与护理能力。她的职业生涯也有了快速的提升,从医院的示范老师到三基三严培训组组长,最终成为急诊科科护士长。生完孩子重回岗位后,她就被科室医护人员亲切地称为“秋妈”——既是因为身份转变,也是对她专业的信赖。

秋妈技术过硬,带领团队打过不少大战。2016年5月,顺德谭村化工染料厂爆炸,多名伤员被送到急诊科。医院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急诊护理也马不停蹄地开展起来。爆炸使患者身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伤口更是沾上染料。“我们不仅要快速抢救,提供生命支持,还要尽快清洗掉染料,否则极有可能造成中毒。”罗银秋说。她带领一支十几人的护理团队,一埋头就是十几个小时,当最后一名患者身上的染料被洗掉时,一直躬身着的罗银秋想站起来,才发觉双腿已经麻木不堪。让她感到欣慰的是,伤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全都平安出院。

2018年11月,一位因乌头碱服用过量中毒的患者被送到急诊科时,已经心跳呼吸骤停,命悬一线,她立即组织人员抢救。由于毒物影响,患者心电活动极不稳定,反复出现室速、室颤,她带领当班护士进行胸外按压和电击复律,1个小时、2个小时……反复电击除颤13次后,患者终于恢复窦性心律,暂时脱离生命危险,随后转入急诊住院病区治疗,25天后完全康复出院。

“因为害怕患者失去生命,所以不断努力。”罗银秋说。每次看到送进来抢救的患者能够转危为安,那份喜悦难以言说。

打造一支有技术有温度的团队

在急救场上,秋妈习惯身先士卒。2003年,她接诊了医院第一例非典患者;2020年,她又收治了佛山市首例新冠患者。

她不是一个人战斗。收治佛山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当日,急诊科内自愿报名上抗疫一线70多人,党员占100%,后来被派出参加西藏、香港、湖北、佛山各区及院内抗疫重点科室一线救援。提起这,罗银秋仍感动哽咽,“能带领这样一个遇到事情往前冲的团队,我一辈子都值了。”

实际上,罗银秋一直不遗余力地带领团队向前奔跑。“只要想做事,我就给机会。有管理能力的,我就带在身边;有技术的,我就培养成专家型护士。”

她一直致力推动护理往专家方向走,目前,科室已拥有16名专科护士。“专科护士除了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还必须带领科室在新技术路上实现突破。”罗银秋说。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是急危重症抢救的重要手段,但在急诊科一直属于技术空白。为了弥补新技术的缺口,2022年至2023年期间,在医院和科室的支持下,罗银秋先后派了2名护士外出进修ECMO护理技术。学成归来不久,该技术就派上用场。

黄先生旅游回来途中突发胸痛,被紧急送到急诊科。医护人员接诊发现心脏骤停,抢救后黄先生恢复自主心跳,然而心功能差、血压低,循环极度不稳定,出现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只有紧急上ECMO,才有机会做冠脉支架。

一场生命拉锯战开始了。当暗红色的血液从患者体内缓缓引出,流经离心泵、氧合器,变成鲜红色重返患者体内时,ECMO成功运转。黄先生的生命通道终于被打通,随后被送至介入室开展PCI手术。

除了扎实的专业本领,罗银秋还要求团队将人文关怀和整体护理理念融入到技术操作中。“护理是有温度的,哪怕是最简单的打针发药,也要让患者觉得舒服、满意。比如打针,要解释为何要打,有什么效果,可能出现什么不舒服,有什么注意事项。”她说着,语气轻柔和缓,自带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

▲罗银秋为患者护理

护士陈秋伶是罗银秋手把手带出来的。2017年来到佛山市一医院前,陈秋伶曾在华西医院工作过两年,还有半年ICU护理经验,“面试的时候,我觉得她非常有想法,是个可塑之才。”罗银秋说。此后,她就把陈秋伶带在身边,而后者也没让她失望。

2018年6月,在广东省急救技能大赛中,陈秋伶脱颖而出。她不仅展现出过硬的技术,在留置针输液技术项目中获得第一名,沟通技巧和人文关怀也格外突出,得到省专家评委赞赏。三个月后,陈秋伶代表广东参加全国大赛,与229名参赛选手同场竞技,最终在留置针操作单项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如今,在佛山市一医院急诊科,和陈秋伶一样成长起来的护理人员还有许多,他们与罗银秋一样,24小时随时待命,不仅给予患者细致的护理,更在一场场生命和时间的赛跑中,为急危重症患者争取治疗时间,赢得生的希望。

守护万家灯火

在急诊科与生死竞速30多年,罗银秋有过无数感动的时刻,也有不少遗憾的瞬间。

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罗银秋跟队前往湖北。途中,医疗队一辆汽车与对面来车迎头相撞。车上有位同去救灾的外院医生被救下来时看似清醒,但因胸腹曾受压迫,腹部一直在慢慢胀大。根据经验,罗银秋与同事判断是内出血,用随身携带的急救工具当场为他做了腹穿,但仍需立即进行后续治疗。

公路附近没有大医院,只能送去最近的村卫生站。不幸的是,由于卫生站缺少医疗设备和血浆,这名医生最终离世。“如果是在医院,肯定能救活。”回忆往事,罗银秋的语气里依然有着浓浓的不甘与惋惜。

这让罗银秋感触万分。“大多数突发疾病黄金抢救时间只有10分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有快速发展,才能帮助病情危急的百姓。”她语气沉重。从此以后,只要有机会,她就会向政府及社会各界呼吁,多投放卫生资源在基层。事情的发展也如她所愿,随着医改不断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除了硬件设备,罗银秋在临床中发现,有些心跳骤停的患者,由于家属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现场没及时施救,丧失了抢救时机,送到医院时已回天乏术。

她意识到,提升群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已经迫在眉睫。2002年,罗银秋拉上几个同事组成志愿队,利用休息时间到社区、学校、工厂等地开展急救培训,“最初的时候什么工具都没有,我们就自己躺下做示范,后来慢慢添置了教具、模型,培训的规模也逐渐扩大。”

21年来,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足迹遍布佛山各区,有时还到东莞、中山等周边城市,覆盖了20多个社区和100多个不同行业的单位,培训达1008场,受培训的群众达72055人。

“医护人员走到群众中,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患者就医时能多一份理解和体谅。”罗银秋说,更为重要的是,千千万万人之中只要有一人学会急救技能,并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应用,就有可能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

她见过不少让人欣慰的场景:一名群众在路上突然失去意识,曾接受过培训的路人立即实施按压救助,为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一位母亲在家晕倒,刚在学校接受过培训的儿子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并为母亲开展心肺复苏……

“我会一直做下去。”罗银秋语气坚定。无论是护理事业还是公益培训,最终目的都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一个人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就是一盏温暖的灯。”她希望,万家灯火璀璨,能有她的一份功劳。

欢迎订阅2023年《人之初》杂志

▼▼▼


记者 | 曾剑萍

编辑 | 梁沐 张芷莹  责编 | 张秀丽

来源|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相关阅读

  • 身边科学:深入大脑之后

  •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尹传红  未来会出现更先进的芯片和脑电信号采集与分析技术,脑机接口时代必然来临。  两名因瘫痪而丧失语言功能的患者,在大脑植入装置后,可
  • 中大医院重症、介入分中心落户安庆一院

  • 10月24日下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中心安庆分中心、介入诊疗中心安庆分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安庆一院)举行。重症医学中心、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广东好护士|罗银秋:与生命竞速,守护万家灯火

  • 呼啸而来的救护车,脚步匆匆的医护,情况紧急的患者……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佛山市一医院)急诊科,灯火永远通明,抢救不分昼夜。这里是无数急危重症患者的希望所在,也是护
  • 山西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蛹虫草”

  • 近日,山西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与科研支撑团队——山西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科研人员在辖区开展野生植物科考时,在保护区发现有野生“蛹虫草”分布。本次科考
  •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成都链接全球

  •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成都多个项目入选论坛成果清单。作为“南丝绸之路”起点,十年来,成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