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重商、亲商、安商、富商!城阳区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日期: 来源:城阳融媒收集编辑:城阳融媒


城阳融媒讯|9月26日,城阳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城阳区营商环境建设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海燕,城阳区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刘同福,城阳区行政审批局审批服务三科科长符红梅,城阳区营商环境建设中心营商促进科负责人张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张海燕  城阳区营商环境建设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刘同福  城阳区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

            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

符红梅  城阳区行政审批局审批服务三科科长

张   涛  城阳区营商环境建设中心营商促进科负责人


城阳区营商环境建设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海燕


今年以来,城阳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部署,围绕市区两级“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聚焦优化“六个环境”,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区域营商环境建设向纵深推进,全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1-9月城阳区新增经营主体超3.6万户,累计市场主体超27万户,市场活力持续迸发;获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山东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一、强化整体协同,持续夯实营商环境建设基石


一是抓全局,构建更加完善的营商环境工作机制。2023年持续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列入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区委常委会重要工作内容。深入落实全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部署,累计召开全区营商环境专题会议9次,举办全区营商环境重点领域“部门擂台赛”1次,全面总结成绩、分析形式、查摆问题、部署工作。完善日常调度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由区政府主要及分管领导、区直各部门及各街道主要负责人等组成的城阳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体系,积极营造各单位优化营商环境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二是抓长远,起草印发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第一评价标准,聚焦优化政策、服务、要素、市场、法治、人文“六个环境”,迭代出台《2023年青岛市城阳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细化提出了28大项70小项具体营商环境工作创新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工作提质增效。三是抓落实,确保青岛市级重点任务及政策落地见效。贯彻落实《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规划(2022-2024年)》。及时传达并贯彻落实市迎考评价专班有关会议精神,两次组织全区有关单位深入学习领会世行营商环境评价政策,同时组织全区40余个部门进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专题培训,9月份在浙江大学举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题培训班,组织37家营商环境重点单位分管领导在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杭州参训学习,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专业能力素养。


二、优化“六个环境”,着力打造更加舒适的营商环境


一是强化平台政策支持。搭建“城i企”企业服务平台,将全区惠企政策进行集成,统筹项目资源、政策宣传和要素保障进行一站式服务。出台《关于鼓励企业稳生产开新局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助力企业扩容提质增效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等政策。在全省首创推出“人才购房券”,第一、二层次人才按“一事一议”方式发放人才券,对第三至六层次人才按8万元至30万元的标准发放人才券,累计为161人发放2300万元购房券。推动涉及全市层面的6项“微改革”,如,对企业医保缴费,需现场办多跑腿问题,与市相关单位共同推动全市层面实施流程再造,今年5月份实现了“一网通办”,仅城阳区受益企业达3万多家。


二是推动企业具体问题解决。制发《健全完善区级领导同志包联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工作制度方案》,顶格推进解决企业发展问题,推动39个重点项目提速增效;建立“局长窗口服务日”长效机制,累计开展54次、办理业务200余件次、解决问题40余个;围绕全区6条重点产业链,组织区营商环境中心、区总工会、团区委、区贸促会等7个单位深入企业,目前,已完成第一批76家企业走访,共收集企业诉求25个、解决19个。开展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等专项执行行动,执结868件,为市场主体回笼资金3.85亿元,助力中小微企业缓解压力、稳工稳产。


三是聚焦市场要素保障。推进城阳区、高新区审批服务跨区联动,首批21个事项实现就近办。在青岛市试点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服务改革、社会组织“一网通办”改革,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限较以往再压缩20%以上,实现社会团体登记全流程电子化,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审批系统;增加用地保障,累计供应土地4709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228亩,均居全市前列。推行“征供一体”土地要素保障模式,对拟用地项目实施多部门联合审查,集成电路项目用地100余亩从省政府批复到启动拍卖,仅用时3个工作日,刷新全省土地保障速度;加快推进全省首批“青年优徕”社区项目建设试点建设,真正解决了青年人才在住宿生活、就业创业、城市融入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形成青年发展友好的宜居生态圈;打造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青岛首个不夜城“青岛明月•山海间”开放运营,举办蛤蜊潮、葡萄潮等系列文化节会,放大“潮系列”文旅品牌效应。全省第一个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投入使用,承接中超及各类赛事20余场。持续开展滨海绿道、口袋公园、山头公园、立体绿化及生态提升5项工程,促进城市更宜居宜业。


三、营造主题氛围,讲好营商“城阳故事”


坚持以尊重市场主体感受为先,聚焦体量庞大的个体工商户,依托第三方,开展辖区个体工商户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收集市场主体问题;组建城阳区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媒体观察员”“体验官”三支队伍,累计聘任营商环境观察员164人次。设立10处营商环境观察点,制发《城阳区营商环境观察员和观察点工作制度》《城阳区营商环境观察员和观察点工作手册》,组织“三支队伍”开展交流座谈、参加审批服务市民开放日等活动30余次。开展“我为营商环境献计策”主题活动,征集建言献策1916条,推动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社会参与积极性;综合运用报刊、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渠道,总结宣传我区营商环境改革经验和特色亮点。打造“营商环境主题灯光秀”,在城阳中心城区、购物广场、街道社区等公共区域显示屏投放优化营商环境宣传标语,以“营商青岛•共赢之道,‘城’心携企•共‘营’未来”为主题,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有奖知识问答”活动,累计吸引参与市民群众3万余人。拍摄制作营商环境主题宣传短视频,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多个视角对营商环境建设成果进行宣传。有效推动营商环境工作更具标识性、标杆性,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良好氛围。


下一步,城阳区将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既定工作目标,继续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好全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持续擦亮“‘城’心携企·共‘营’未来”营商环境建设品牌,推动城阳营商环境不断迈上新台阶。


城阳区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 刘同福

2023年,城阳区着力打造“服务好、服好务”审批服务品牌,不断推动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办事提效,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中打头阵、当先锋。1-9月份,全区新设市场主体36723户,同比增长7.3%。41个省市重点项目中已办理施工许可39个,办理率95.1%。公共资源交易650项,交易额218.98亿元。


一、推动“审批提速”,让群众办理更快捷


(一)推行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服务改革。将建设项目从拿地立项到竣工验收、市政公用服务接入平均审批时限再压缩20%以上,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70日以内,其中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50和29个工作日以内,打出工程建设领域“城阳组合拳”。


(二)实施建设项目全链条告知承诺制改革。明确服务事项清单43个,减免申请材料约80项,申请人符合条件后自愿作出承诺,审批部门依据书面承诺办理相关事项许可,建设单位办理耗时再压缩15%以上。


(三)深化涉水审批一事全办服务。对于同时涉及洪评、水保、水工程等多个评审事项的项目,根据企业意愿推出“多评合一”模式,所需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审批提速80%以上。针对涉水类审批占比80%多的水保事项,推行“365全天候不打烊”特色项目管家服务,通过专家函审、网上审批、双向免费快递等模式,实现全程不见面,审批提速90%左右。


二、推动“服务提质”,让群众无忧办成事


(一)持续优化“非工作时间”服务。我们在双休日、工作日午间,均安排窗口为企业、群众办理业务;下班时间业务未办理完的,提供延时服务。今年以来,共提供双休日咨询和服务6200余件次。


(二)打造涉农“微联心”服务。聚焦涉农审批难点,开通“农业事务小助理”微信号,为办事群众提供网上咨询、线上答疑、云上解惑。自小助理开通以来,已服务287名办事群众,平均材料准备时间缩短80%以上,被群众亲切称为“微联心”。


(三)不断完善“就近办”服务。将个体工商户登记、食品经营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16主项52子项前移至各派驻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实现企业和群众“就近办”。实行城阳区、高新区融合联动审批服务新机制,首批梳理推出21个主项,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办事提效”,让群众创业增干劲


(一)组织开展“走下去”服务。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企业一线,帮助企业解疑答惑、纾困解难。走访齐鲁轮业有限公司时,现场帮助解决技术改造变更难题。走访青岛城阳思达职业培训学校时,现场为其发放了变更后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今年以来,共走访企业、项目41个,解决问题12个。


(二)建立“局长窗口服务日”长效机制。协调各进驻部门主要或分管负责同志直面群众、靠前服务,为企业群众办理业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各进驻部门主要或分管负责同志共为群众办理各项业务400余件次,解决问题40余个。


(三)组织政务服务“三进”活动。围绕“服务好、服好务”政务品牌,开展政务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共享审批数字化改革成果,提高网上办事知晓率。首批梳理21个高频事项,已在全区各街道开展了宣讲,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在家就能办事、办成事。


城阳融媒“城阳融媒”以“新闻+政务+服务”为核心,深耕本土,为用户提供权威、及时的新闻资讯以及贴心的政务及生活服务。128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相关阅读

  • 守“望”相助,同心同行

  • 近日,省委老干部局罗智群副局长一行到驻点帮扶的望湖村新石小学举行“爱心助学,筑梦未来”主题活动,为新石小学全校学生带了口风琴、葫芦丝、音乐包、书包等文娱学习用品共计18
  • 曾都区检察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 厚植法治沃土 护航企业发展——曾都区检察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王文博 李鑫鑫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检
  • 宛城区新华街道:中秋慰问送温情 点亮幸福和谐星

  • 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之际,为让辖区困难群众欢度节日,传递党的和政府的关怀及问候,宛城区新华街道联合社区心系居民,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辖区内弱势群体送去慰问品,把节日的祝
  • 建好青年人才培养“软环境”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
  • 常袋镇:移风易俗扬新风助振兴

  •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今年以来,常袋镇将移风易俗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多措并举,树良好家风、育淳朴民风、创文明乡风,为乡村振
  • 权威发布 | “沂i企”企业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

  • 在临沂客户端讯 9月28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沂i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沂i企”企业服务平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耿振华督导番茄育苗基地建设和秸秆禁烧工作

  • 9月26日,县委书记耿振华来到单县北城街道,督导番茄育苗基地建设和秸秆禁烧等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刘继君参加督导。在北城街道单六社区现代化育苗基地,
  • 1029名贫困学子获助学金

  • 9月22日,2023年延边红十字“爱心点亮未来 圆梦助学行动”启动仪式在州政务中心举行。今年,全州各级红十字会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努力做好党和政
  • 夯实“耕”基!75.3万亩粮田变“良田”

  • 烟台市一直致力于提升农田的质量,以确保粮食的高产和稳产。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成功地将75.3万亩粮田提升为“良田”,为农民带来了显著的效益。 在莱州
  • 深化文旅融合 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

  • 编者按:单县作为全市唯一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A级景区多,有特色有优势。近年来,单县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做规划、强产业、创品牌,聚力打造鲁苏豫皖四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