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20年后,我才看懂这对夫妇有多“傻”

日期: 来源:读者收集编辑:读者

 想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有没有一件事,你可以坚持近20年?

不为自己,为了别人。不赚钱,甚至还倒贴钱。

这两天,偶然间看到《感动中国》的颁奖礼,这个问题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

因为一对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夫妇——万佐成和熊庚香。

图源:《感动中国2020》

所以,忍不住想要讲讲他们的故事。

“那是直接面对生死的”

19年前,万佐成和熊庚香的生活和其他摊贩没什么太大不同。

两个人在江西肿瘤医院附近的小巷子里租了个房子,摆起了早点摊。

每天炸点油条,卖点清粥,早餐收摊后休息一阵,再搞搞批发。

虽是起早贪黑,但老两口的日子过得也算红火。

但平静的生活,因为一句话被打破了:

“您好,能借您的炉灶用用吗?我想给孩子炒个菜。”

说话的是一位40来岁的外乡人,他和妻子推着一个小车,车子上坐着他们唯一的儿子。

这个小伙子患了骨癌,一次次的化疗给他带来巨大的痛苦,身体被消耗得没了力气,食欲也在不断减退。

可即便积极接受治疗,也没能拦住癌细胞扩散。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截肢。

他可能真是想家了,又或者是放弃希望不想治了,只说想再吃顿妈妈做的菜。在这吃不上,就干脆回家算了。

万佐成夫妇看着被疾病折磨的一家人,心里跟着难受,没犹豫,直接就答应了。

这一家人想给钱,可不管怎么劝,老两口一分钱都不收。

万佐成夫妇觉得自己也没做什么,反正炉火闲着也是闲着,只是让人做顿饭而已。

图源:《人生第一次》

这事慢慢就在患癌病人的家属间传开了。渐渐地,有越来越多的人找到这条小巷子来,想借个火,给家人做顿饭。

找来的人里,有些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毕竟癌症这种病,治起来要花不少钱。

想要省点钱,又想让病人多吃点喜欢的饭菜,就只剩下自己做这条路了。

还有的人,就是想在异乡让患病的亲人也能尝尝家里的味道。别管饭馆的菜怎么好吃,和家里做的总归是不一样。

稍稍吃点,似乎也能收获一些慰藉,再生出点力气和希望,来对抗病魔。

图源:《感动中国2020》

但凡有家属找来借炉火,万佐成夫妇总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眼瞅着找来的家属越来越多,为了摆早餐摊买的几个炉灶都要排队用。要是家属来得晚了,病人就得等上至少1个小时才能吃上饭。

万佐成夫妇想着,干脆再买几个炉灶免费让大家用。

买炉灶就算了,怕烟火味影响周围的居民租户,夫妇二人还准备把靠近厨房的小屋也租下来。

图源:《人生第一次》

这件事,儿女们第一个不理解。

以前摆摊虽然累,可多少还有休息的时间,挣的钱不多,但也够吃穿用度。

现在为了一堆陌生人大把大把地花钱,图什么呢?

“你和癌症病人混到一块去,那病多重,那是直接面对生死的!”儿女们劝说道。

“死”这个字,多提一次都觉得晦气。

别说万佐成夫妇的儿女们,就连最开始找来的那一家人,也是问了一路,才找到他们这个愿意借炉火给病患炒菜的地方。

上百人的厨房

万佐成和熊庚香最后还是决定做这件事,是因为一位曾经的病患家属无意中说的话:

“还有这么好的地方啊。我妈妈50来岁走了,给我留下特别大的遗憾。

“遗憾在,我当时找不到这样一个厨房,像在家里一样做顿饭给她吃。”

有时候,尝尝熟悉的饭香,就像回到了家里一样,让人安心。

于是,老两口按照之前的计划,先是租下了附近的几间小屋。

有的改成了厨房供病人家属做饭用,有的作为老两口炸油条、做早餐的地方,还有的是给经济条件不太好的病人和家属免费住。

然后,他们又一口气买了10套炉灶。

小厨房彻底成型了。

图源:CCTV13《遇见你》

因为挨着肿瘤医院,来炒菜的大多数是癌症病患的家属,人们给小厨房起了个别称——抗癌厨房。

这次,病人家属们说什么都不肯免费用炉灶了,争来争去,万佐成给定了价——炒菜5毛钱。

后来因为燃气费等上涨,费用倒是又涨了些,变成炒菜1元、炖汤2.5元、米饭每盒1元。

除了菜、油自备,其他的调味料钱、水费、电费、燃煤燃气费,全都算在里面了。依然便宜得惊人。

遇见有困难的家庭,老两口不但不收费,还会免费提供些好消化的粥水食品。

加上当地政府给补贴的一些房租,一年下来,小厨房勉强能维持收支。

可即便还要倒贴钱,老两口也从没想过借这件事盈哪怕一分利。

图源:《人生第一次》

就这样,一条2米来宽的小巷,每到饭点,人来人往,飘满了饭香味。

“新人来了,老人走了,然后又有新人来,每天得有上百人在这炒菜做饭。”

渐渐地,连肿瘤医院的医生都知道了。

有病人家属想找地方自己做菜吃,医生就介绍他到这个一墙之隔的地方,找抗癌厨房,找万佐成和熊庚香。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

年近70岁的万佐成夫妇一直守在这儿,一守就守到了现在。哪怕到了除夕夜,小女儿接他们吃年夜饭,吃了半个小时,夫妇俩就立刻往抗癌厨房赶。

电线、炉火都在那儿,离开了,夫妇俩不放心。

也是因此,《感动中国》颁奖时,老两口也没去现场领。

他们就怕有新人来了不会用炉灶,怕出用火用电的问题,危及周边的安全。

图源:《人生第一次》

这两年,抗癌厨房也一直开着,依旧没打烊。

病人家属们不方便来做饭,万佐成夫妇就让他们把菜放到取菜点,夫妇二人把菜拎回来,消了毒,动手给做。

万佐成洗菜,熊庚香炒菜,分工明确。

夫妇俩忙前忙后的,病人吃饭的时间没耽搁,老两口的饭点却在一直往后推。

如今下午三四点吃午饭,晚上九十点吃晚饭,已经成了常态。简简单单做个青椒炒蛋,配着米饭,随便吃些就算一顿。

在这对夫妇眼里,这些不叫辛苦。

“都艰难,我们还不算艰难。年纪大了,没什么花钱的地方,我们做这点事,帮得到还是不难。”

儿女们后来也理解了。遇见特别困难的家庭,也常常会在能力范围内帮上一把。

“这里就是一个短期的家”

氤氲的饭香、温暖的炉火,让这个临时建起来的小厨房,成了一个“特殊的家”。

老两口像大家长一样守在这儿,病患和家属们也离不开。进进出出的,喊一声“熊大姐”,叫一声“老万”,就像回家了。

对于家属们来说,这里还是一个临时的“避难所”。

那些对着病人不敢讲的辛苦、不敢说的难过、不敢传递出去的焦虑,全藏在切菜、炒菜声里,慢慢地发泄了出来。

“我流眼泪都是在这里流呀,在我老公面前我都不敢流,每天晚上睡不着觉。”

图源:《人生第一次》

每当看见有人哭,熊庚香总会过去陪着聊两句、安慰几声,其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不要想那么多,先吃好这顿再说。”

人,总是要吃饭的,哪怕这饭和着泪水吃下去,那就还没到绝处,再难的路也能试着往前走一走。

在抗癌厨房,同病相怜的人们聚在一起,互相鼓劲、打气、帮忙,前路好像也显得不再那么难行了。

有为患病亲人做饭的家人,第一次进厨房,学着做菜。

锅里放了蔬菜,就忘了加肉,也不知道何时添盐,手忙脚乱的,可即便这样,也没放弃自己做的想法。

曾经被爸妈照顾的孩子,现在要学着照顾爸妈了。

旁边的人看见,就顺手接过来,帮忙把菜给炒了。等她把饭菜打包好,再回去收拾自己带来的东西。

图源:《人生第一次》

有的人经济条件好点,做饭的时候听说了哪家条件不太好,也会在万佐成夫妇的带领下分享些饭菜,或者给添个汤。

“人不劝不善,鼓不敲不响。”万佐成说。只要还有人,这个小家就不会散,家人们总会守望相助。

抗癌厨房开了近20年,曾经洁白的墙壁早已被烟火染成了黄色。

走进厨房小屋里,最醒目的也许不是一摞摞锅碗瓢盆,而是小屋墙上,密密麻麻写满的字。

那些全是病人家属们留下的姓名、电话和地址,像是一朵朵镌刻在墙上的“小红花”。

图源:《面对面》

有的病人把病治好了,开开心心回家去。也有的病人没治好,要回家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可别管因为什么离开,这些人总会来抗癌厨房里见见万佐成和熊庚香,道一声感谢,像是一种约定好的告别仪式。

他们说,将来有一天,希望这对老夫妇也能去他们那儿做客,好好吃顿饭,聊聊天。

如果真的有这一天,估计也会出现在很久以后。

万佐成夫妇说:“只要两个人没病没灾,这个抗癌厨房能坚持一天就是一天。”

图源:《感动中国2020》

《感动中国》写给万佐成和熊庚香的颁奖词里有两句话,我格外喜欢: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

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

在万佐成和熊庚香身上,确实没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可就是他们伸出的那双手、点亮的那盏灯、燃起的那口灶,为他乡求医人的内心带去了难能可贵的美好。

这份美好,提醒我们:勿因善小而不为。

在“扶不扶”“救不救”都让一些人犹豫、思考的时候,别把心里的那点善给丢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她刊(ID:iiiher),千万女人都在看。本文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 接军嫂来过年,兵哥哥已出发

  • 文图丨周 娟、甘钧钱视频丨黄 萍、徐伟卿 1月17日凌晨,雪域高原,寒气逼人,77集团军某旅二级上士陈毅坐上了该旅接军嫂的“幸福专车”前往机场接自己的妻子。▲机场等待军
  • 年关更需擦亮眼 拒绝诱惑勿贪心

  • 本报讯(通讯员李芊慧)近日,一对神情欣喜的老年夫妇来到了中行仙桃分行营业部办理转账业务,收款方为省外银行。工作人员照例询问转账目的,没想到老夫妻开心地说:“我们中奖啦!”工作
  • 谭新国家庭:一句承诺寄深情

  • 记者 苏煜谭新国全家福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巴东县大支坪镇尚家村17组,村民谭新国夫妇悉心照料没有半点血缘关系“女儿”的佳话广为流传。 201
  • “嫂子们,欢迎来队过年!”

  • 作者 | 程健、苏森林、付川、谭启林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每到这个时候总有很多军嫂不顾辛劳上演“最美逆行”从家乡奔波到军营只为陪心中最牵挂的那个“他”过个团圆年 近日
  • 菲诺承包了7家公益小店一整年的饮品,好暖!

  • “椰乳只送不卖!来做饭的都能免费领一瓶,给大家添点营养!”近日,郑州市金水区抗癌共享厨房的门口堆放着一箱箱爱心企业捐赠的椰乳,老板张广兵正在忙碌着送给前来领取的病患及家属
  • 锣鼓声声传喜报 交口三名男儿立新功

  • 1月17日,在喜庆的锣鼓声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人武部与回龙镇、康城镇分别为荣立“三等功”的武琪秉、杨小鹏、张航宇3名现役军人的家属送去立功喜报,把党、政府和军队的褒奖

热门文章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20年后,我才看懂这对夫妇有多“傻”

  • 想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有没有一件事,你可以坚持近20年?不为自己,为了别人。不赚钱,甚至还倒贴钱。这两天,偶然间看到《感动中国》的颁奖礼,这个问题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因为
  • 经营好你的2023:这五句话里藏着新一年最好的状态

  • 好的心态会让你遇到更好的自己有一句扎心的话这样说过:“成年人的世界里,谁不是一边崩溃大哭,一边抹干眼泪,继续生活。”是的,没有人的生活永远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
  • 最高级的断舍离,是整理自己

  •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大道至简,成就一个人的关键,不在于他得到过什么,而在于他放下过什么。”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个不断拿起,又不断放下的过程。唯有懂得断舍离,知道什么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