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大概念视域下学校课程一体化建构的实践

日期: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收集编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在教育领域,学生素养的培养已经被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使得“大概念”的育人理念备受瞩目。这种关注源于我们对教育本质的深入理解:教育的真正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智慧的启迪。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创新实践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课程设计、课堂教学都应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大概念视域下的学校课程顶层设计

大概念视域下,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是一个上位性、系统化的过程,它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融合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学校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应具备以下特点。

内容选取需要遵循国家的育人导向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作为一种教育框架或育人工具,课程设计要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核心内容,还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发展路径。这样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感。

实施方式需要强调跨学科的资源整合和贯通。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课程设计应依托学科教学,且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有效融合,形成一种实用性、综合性、生活化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效果达成关注课程评价方式的创新。课程的内容要素、实践要领和评价指标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教学评一体,评价先行”的理念下,选取课程内容和落实课程实践方案都要围绕设定好的评价指标,且在课程引导中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创新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总结而言,大概念视域下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确保教育的连贯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大概念视域下的学校中观课程群构建

大概念视域下的学校中观课程群构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在新课标指引下,我们发现教育目标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视野、能力和素养,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剖析优质学校的发展路径时,我们发现这些学校都深入思考了“三有好少年”的培养目标,并确定了课程学习顺序,以提供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习生活所需的课程资源,同时指导教师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构建学校整体育人目标体系下的学科课程群框架。在此基础上,提供科学的工具方法,辅助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夯实学生基础,在拓展课程中开阔学生视野,在研究课程中综合训练学生的品格和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而以“大概念”为核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不仅能抓住学科脉络形成学科课程群,还能够以生活化的实践探究为媒介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自然、生活、社会乃至自我全面和深入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且不论跨学科主题课程还是学科单元整体育人,都需要站在课程的高度聚焦学生发展问题和需求,进而设计评价指南和学习活动的梯度进阶。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应用评价量规和指标,实现“教学评一体”和“评价先行”的新课改理念。通过结构化的语言和素养表达方式,设计出一套评价量规和指标,针对教学活动给出行为标准,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查缺补漏,形成个性化学业质量评价过程和学习成果。

总之,大概念视域下的学校中观课程群通过整合和拓展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实施多样化评价方式等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备全面素养和能力的优秀人才。

大概念视域下的学校课程实施底层逻辑

在大概念视域下,学校课程实施的底层逻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科整合与创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改进。这些底层逻辑紧密相连,共同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具体实施过程可以细分为以下步骤。

确定大概念:首要任务是明确学科或主题课程的核心大概念。这些大概念应具有统整学科或课程内容的能力,拥有广泛的解释力和应用价值。

设计学习目标:基于已确定的大概念,为学生制定明确、具体且可测量的学习目标,确保这些目标能够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选择和组织内容:围绕大概念和学习目标,精心选择和组织相关知识、技能和活动。在内容选择上强调质量和实质性,确保学科或课程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性得到体现。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已选定的内容和学习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探究、实验、讨论和项目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实践活动。

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并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结束后,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观察、测试、作品展示等。同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方向。

反思与改进:教学结束后,对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反思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这样有助于持续完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活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以劳动教育课程为例,其实施不仅局限于技能层面,还体现于全面育人层面。在劳动教育课程微观实施中,我们将打破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学科群、家校协同、小初高学段的壁垒,从学生素养发展的宽度来构建课程内容。

任何课程的构建与实践都是一项庞大且意义深远的育人工程。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引领性的学习主题、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持续性的学习评价以及开放性的学习空间,都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要件。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些基本要件,学校需要在建构课程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具有课程力和科研力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团队,更加突出课程设计与实施团队的重要性,强调他们在整个育人工程中的关键作用。

(作者:李群 徐虹,作者单位分别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顺义学校。)

来源:《中国教师报》2024年05月29日第14版

相关阅读

  • 我校召开马来西亚籍留学生座谈会

  • 5月28日下午,学校召开马来西亚籍留学生座谈会。校党委书记杨贤金出席会议,国教学院党委书记金旋、海洋学院院长翟京生和天津大学马来西亚籍留学生代表参加会议。校党委常委、
  • 小学生变身“公交体验官”

  •   为提高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市公共汽车公司举行第三期“公交开放体验日”活动。  在公交车厢内,公交讲解员为小学生们带来
  •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重构师生关系

  • 传统学校教育逻辑的基点,是基于具有知识权威性的教师和接受知识传授的学生在学校中形成的共存共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是管理
  • 教育部:中小学各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

  • 为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各地开展的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各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
  • 发动科学教育“五大引擎” 领航课程教学改革

  • 编者按: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各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大概念视域下学校课程一体化建构的实践

  • 在教育领域,学生素养的培养已经被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使得“大概念”的育人理念备受瞩目。这种关注源于我们对教育本质的深入理解:教育的真正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对
  • 潮声丨拥有一本飞行执照,真的“顶时髦”?

  • 潮新闻 执笔 曹梦琪 付玲莉“塔台,B-12KV准备完毕,请求起飞。”“可以起飞。”5月30日,在安吉天子湖通用机场,在塔台的指令中,一架“阿若拉SA60L”沿着跑道逐渐加速,昂首冲向天空
  • 厦门新规今起正式施行 打造滨海型海绵城市

  • 5月31日,市市政园林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市政园林局局长蔡伟中介绍,《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今年6月1日起
  • 儿童手表价格越来越高,在收“智商税”吗?

  •   中新网5月31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 宋宇晟)“碰一碰,加好友。”目前,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戴上儿童智能手表。不同于前几年,现在儿童手表功能繁琐,娱乐化趋势明显,价格也水涨
  • 首都师范大学科技活动周政策宣讲报告会顺利举办

  • 为了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高校专利转化运用的政策要求,促进首都师范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5月29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2024年科技活动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