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洪水灾情,文安县孙氏镇党委副书记魏伟闻“汛”而动,坚守一线,第一时间通知群众迅速转移,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安全。
8月1日凌晨2时,东淀蓄滞洪区启用。涉及文安县4个乡镇12个村庄,共109平方公里。23时35分,孙氏镇接到命令,立即组织抢险队伍火速前往新镇镇西庄头村西大堤进行筑堤值守。他仅用半小时便集结好抢险队伍并赶赴现场,负责近200米堤段的巡查抢险工作。
“渗水点位必须堵住,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要全力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害。”魏伟带队巡堤排查时发现村西800米处穿堤过道管出现渗水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文安县水务局副局长薛九征、河长办主任邹中田及时赶到现场,制定解决方案。
“管道背坡的渗水点比较好处理,背坡无水,找好渗水点进行堵漏即可。但管道迎水处就没那么简单了。渗水点藏于水下,不仅位置难找,还需要有人下水进行围埝堵漏。”魏伟回忆道,“我是党员我先上,关键时刻要顶上去!”
情况紧急,魏伟率先跳入水中。该镇四级主任科员王卫宾、党政办主任万东旗、机关职工魏占乐紧随其后。水下情况不明,四名党员干部半躬身体,向前摸索。
由于大堤迎水处是个坡面,最深处水位接近肩膀,最浅处到腰部,水流湍急。“必须要深入水中用土工布盖住渗水点,再用沙袋固定住土工布才能彻底堵住。但土工布本身具有浮力,水流湍急的情况下很难将其拉至渗水点位。”魏伟组织人员先用身体压住土工布,慢慢向渗水点靠近,再用脚勾住布用力向下踩,而后往水里运送沙袋,找准位置压住土工布。其间还要检查沙袋是否按压到位,确保严丝合缝。有松动迹象的位置要进行重复按压加固,避免出现反复渗水的情况。
灌沙石袋、堵渗水点、排查安全隐患,直至次日中午,12小时的奋战,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魏伟全神贯注于渗水点位进行围埝堵漏工作中,结束作业上堤后才发现腿部有多处划痕。由于在水下长时间的浸泡,第二天开始低烧,但他仍坚守在一线。
风雨中、堤坝上,蹚水沟、爬土坡……面对险情,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成为抢险救灾一线最温暖民心的风景。以魏伟为代表的孙氏镇每一位一线人员,面对险情勇担重担,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有力保障了受灾乡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记者 :李博楠 通讯员 :王猛 郭小婧 编辑:张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