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咸丰县蛇盘溪村:镶嵌在鄂渝边的民族文化明珠

日期: 来源:恩施日报收集编辑:恩施日报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大路坝区蛇盘溪村与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交界。2012年,该村被住建部授予“中国传统村落”;2017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今,这个地处鄂渝交界地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文化厚重,宛如镶嵌在鄂渝边区的民族文化明珠,如诗如画,让居者自乐、游人不舍。

“绿色银行”漫山冈

盛夏时节,蛇盘溪村的茶园成垄成片,茶树新梢在阳光照耀下透出嫩绿的光泽,茶农忙着除草、松土、施肥,为来年的春茶生产积蓄能量。

村民采完春茶,便对茶树进行修剪,称为“去夏增春”。茶园“去夏增春”,即当年只采春茶,不采夏茶,春茶采摘结束后,对茶枝进行修剪及病虫害防治,使茶树充分蓄积营养。实践表明,对茶园实施“去夏增春”,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还可使来年春茶每亩增产5%左右。

6月21日,咸丰县农业农村局和大路坝区农业服务中心在蛇盘溪村联合开展茶叶“去夏增春”管理培训。

“一刀下去,就能提高春茶的产值。”曾在蛇盘溪村担任了22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吴胜文一边为茶树培土,一边与记者聊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种茶是最成功的。只要管理到位、采摘得好,一亩茶园至少可以收入四五千块钱。”

蛇盘溪村曾经发展过黄连、苎麻、松茯苓、烤烟等产业,最终因市场、土壤、技术等多种原因“搁浅”。村里从2012年开始改田种茶,品种以龙井和白茶为主,现在户均种植茶叶5亩以上,全村种植茶叶共计2500余亩,有不少农户每年靠茶叶收入数万元。

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因茶而兴,村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放眼望去,蛇盘溪村房前屋后,坡上坎下,到处都是茶园,被村民幸福地称为“绿色银行”。

特色民居遍村落

蛇盘溪村三面环山,溪流如长蛇在群山中蜿蜒。以茶林堡为代表的20多个吊脚楼群遍布沿河两岸,成为咸丰县“干栏建筑之乡”美誉最生动的注脚。

大活(大路坝区至活龙坪乡)公路穿村而过,民居外墙上表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巨幅彩绘自成一景。蛇盘溪曾是盐茶古道途经地,清道光年间即设有集市,上世纪80年代遗存下来的供销社房屋、柜台至今仍维持原貌,店内副食百货一应俱全。已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女老板秦宪桃与顾客谈笑风生,门头上“为人民服务”的匾牌吸引着众多游客打卡拍照。

旭日东升,游客从茶园中新建的游步道走向茶林堡院落参观,不时用手机拍摄眼前的美景。路旁桃树李树被成熟的桃子和李子压弯了腰,主人笑着招呼“随便摘”。

年过半百的村民徐生禄在院坝一块石板上翻晒干菜,支撑石板的是先辈遗存下来的石碾子和柱础。徐生禄家的老房子雕梁画栋,木刻窗花栩栩如生,石质台阶和屋脊上的浮雕极具年代感。“这栋老屋有300多年历史,用的材料还有金丝楠木呢。”蛇盘溪村党支部书记丁涛向来客介绍。

“蛇盘溪的吊脚楼有一个显著的特色——瓦翘木不翘,翘瓦不翘檐。”长期致力于当地民族文化研究的大路坝区退休教师李方庆解释道,这里的居民是巴蛮后裔,他们认为房屋翘檐是神灵居所,“居所不饰翘檐,以示对神灵的敬畏。”

7月12日,蛇盘溪村有30多年掌墨师经历的任国文为本村村民胡波装模倒板。1966年出生的任国文从十八九岁拜师学艺,在鄂渝边区掌墨修建的吊脚楼有30多座。“现在修房子的少了,室内外装修装模的不少,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木工活。”任国文说。

据统计,蛇盘溪村现存吊脚楼88栋,仅茶林堡院落就有19栋,其中一栋建于三年前,建筑成本不比建砖房便宜。自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以后,村委会倡导村民不要新建砖混结构的房屋,尽量保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风貌。大路坝区工委及驻村帮扶单位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将蛇盘溪村打造成宜居宜游的田园综合体,已有部分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山歌悦耳传村外

马鹿池是蛇盘溪村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一个样板点。

2021年,当地3名党员带头,村民积极响应,筹集资金18万元建成一座便民桥。2022年,马鹿池着力开展院落整治,村民自发拆除废弃猪圈2个、鸡舍5个,累计筹资1.6万元、出工228天建成花果庭院。今年春节前夕,焕然一新的马鹿池迎来鄂渝边区大联欢,咸丰大路坝区与重庆黔江小南海镇在这里“同吃一桌席,共演一场戏”,两地乡亲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在外经营恩施土特产,4年没回家乡过年的蛇盘溪村民任彧娇,这次和丈夫抱着两个娃回来,连声感叹“家乡变化太大了,越变越好了”。

大路坝区与小南海镇联办“村晚”已多年。文化底蕴深厚的蛇盘溪村每次都要出演几个节目,博得观众的笑声和掌声。村民自编自导的土家方言调子戏、山民歌对唱、农耕文化走秀等节目,不仅多次出现在小南海镇的文化广场,还时常在省级以上电视节目中露脸。2012年4月,蛇盘溪婚俗哭嫁应邀“哭”进深圳卫视《年代秀》栏目。2015年3月,蛇盘溪咂酒文化走进央视财经频道。

“蛇盘溪是鄂渝边区的民族文化瑰宝。”2014年被原州文体局、州民宗委及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促进会评定为“恩施州首批文化守望之星”的李方庆说。

“树上喜鹊叫喳喳,贵客今天到我家。恭请贵客堂屋坐,幺妹,快给贵客倒熬茶。”“来哒。”蛇盘溪村七丘田院落,客人刚到院坝,吴清香和她的几个姐妹,屋外叫喊,室内应答,浑然天成,一点也不扭捏。

吴清香是咸丰高腔山歌县级非遗传承人,也是蛇盘溪村五句子山歌传承基地的主讲老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蛇盘溪村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从内容到形式、从保护到传承、从投入到输出,在村级层面堪称典范。除传统民居和风雨廊桥外,村里还建有超过200平方米的非遗展示馆和民俗文化博物馆。两层楼的展示馆内,传统婚床、陪嫁、花轿让人眼前一亮,干龙船、采莲船、花灯、吊脚楼模型等非遗道具让人叹为观止,贴在墙上的山民歌词曲还配套设计了二维码,手机扫码便可现场聆听原生态的歌声。

“正月望郎是新年,情哥一去大半年;没得哪一天呀,站在奴面前。”每晚7点,头裹青丝帕、身着蓝布衣的吴清香准时打开抖音直播,一边做针钱,一边聊天,不时哼唱几句原汁原味的土家山歌。吴清香读书不多,记忆力强,嗓门好,自幼跟随爱唱山歌的母亲生活,很多专业人士学不像的小调,她过耳不忘。如今,吴清香已收集整理山民歌300余首,在村里开办五句子山歌培训9期,注册的“清香姐”抖音账号有2.1万多粉丝,还收了不少“60后”“70后”徒弟。

40年前,“宝灵山下蛇盘溪,红苕洋芋当饭吃。十个红苕抬颗米,还说红苕和得稀。”如今,“宝灵山下蛇盘溪,神仙羡慕口水滴。不愁穿来不愁吃,宜居宜游打卡地。”在吴清香看来,恩施建州40周年,蛇盘溪旧貌换新颜,民族文化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恩施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维君 彭信琼)

相关阅读

  • 夏日采菱忙

  • 菱角迎来成熟丰收季。7月31日,在乐清市城东街道土墩塘村的菱角种植基地,村民在采摘新鲜的菱角。近年来,当地农民合理利用低洼田园,发展特色的“水上产业”,小小菱角畅销市场,助力
  • 书香满藏马,阅读润乡风

  • 暑假期间,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依托,以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阅读角、“同心书屋”为阵地,面向青少年、返乡大学生、村民等群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 偏关:庭院方寸地 村民致富园

  • 今年以来,偏关县把发展庭院经济与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庭院+产业+旅游”模式,在打造美丽庭院的基础上,引导村民利用空闲庭院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果蔬
  • 禁毒宣传进村入户入脑入心

  • 为进一步加强禁毒宣传工作力度,提升禁毒成效,继续将禁毒宣传工作往纵深推进,营造浓厚的禁毒宣传氛围,近日,郚山镇组建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综治办、派出所、人大代表、团委组
  • 许村的嬗变

  •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治卫 通讯员 刘飞 文/图许村新貌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十年的话,许村会是怎样一番状况呢?“十年前,村里杂物乱堆乱放,沟渠内漂满了秸秆和白色垃圾,大老远就能闻
  • 两眼新井解了千户村民“吃水难”

  • 近日,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先后为牟平区张皮村、北大窑村施工两眼水井,为两村合计1100余户村民解决了迫在眉睫的饮水用水问题。眼下正值三伏天
  • “和平”调解室:“奏”出和谐新旋律

  • 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上至打架斗殴、下至邻里争吵,是不是就只能对簿公堂-反目成仇?走进调解室,“让一步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等标语映入眼帘,窗明几净,座椅整洁,让人顿感身心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咸丰县蛇盘溪村:镶嵌在鄂渝边的民族文化明珠

  •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大路坝区蛇盘溪村与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交界。2012年,该村被住建部授予“中国传统村落”;2017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今,这个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