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村晚”让更多乡村被“看见”

日期: 来源:河口发布收集编辑:河口发布

来源:光明日报

山西临汾泊庄村“村晚”现场 韩业庭摄/光明图片

“咚咚嚓,咚咚嚓,咚嚓咚嚓咚咚嚓……”冬日午后,伴着铿锵有力的威风锣鼓声,一场融合传统锣鼓艺术与山西民俗风情的“村晚”,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泊庄村拉开帷幕。

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各地群众自办自演的“村晚”陆续登场。泊庄村“村晚”有点不一样,其发起人张勇不仅是晋南威风锣鼓非遗传承人,也是拥有百万粉丝的锣鼓主播,泊庄村“村晚”的舞台也从线下延伸到线上。

春节前夕,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的指导下,中国文化馆协会联合抖音直播发起“我要办村晚”乡村文化能人直播扶持计划,邀请才艺主播及乡村文化能人在各自家乡举办“村晚”活动并线上直播。

“我想办个‘村晚’,谁愿意参加?”报名参加“我要办村晚”后,张勇在当地威风锣鼓爱好者群里发了个“英雄帖”。短短几分钟,竟有300多人报名,他们中有六七十岁的民间老艺人,也有不到十岁的小学生。

“希望大家通过‘村晚’了解原汁原味的威风锣鼓,更希望外界通过‘村晚’了解农村群众的真实生活。”“村晚”现场,张勇与线上线下观众分享了办“村晚”的初心。

泊庄村“村晚”散发着浓浓的“村味儿”。比如,在节目《簸箕节奏》中,村民们端着放着黄豆的簸箕,跟着鼓点声,做出“摇”“簸”“筛”“掂”“垒”的农事动作,节奏、音调自然流畅。张勇告诉记者,一次他在村里看到村民用簸箕簸粮食,随着簸箕的抖动,粮食在簸箕中上下跳跃,发出“嚓嚓”的清脆声响,“那声音是农民生活的律动,美妙极了”。张勇由此带领乡亲们以簸箕为乐器,创作出《簸箕节奏》。

不要以为只有“土味儿”节目。《簸箕节奏》刚结束,充满青春气息的《孤勇者》就登上了舞台,接着是洋气十足的《we will rock you》……

露天舞台周围挤满了看热闹的村民,舞台前架着用来直播的手机。

“真没想到簸箕还能当乐器!”“那个打鼓的大爷太可爱了!”“农村群众真是太有才了!”……直播间里,网友们评论的文字排成了“长队”。

“直播间里今天有几百万人,咱们这下可出名咯!”村民们一边表演,一边跟直播间里的观众互动。

当泊庄村的乡亲们正兴奋地舞动鼓槌时,在1000公里外的湖南省凤凰县腊尔山镇夯卡苗寨,4名90后苗族青年也同步组织了一场苗族音乐“村晚”。这些青年曾远赴他乡打工,有的杀猪,有的当水电工,还有的当厨师。后来,为了音乐梦想,他们返乡创立乐队,将苗族习俗与生活融入流行歌曲演唱,并在网上发布相关音乐视频,成为颇有名气的音乐主播。得知“我要办村晚”的消息,他们一个个兴奋得摩拳擦掌。“以前直播,多是为网友们表演,现在终于可以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表演了。”乐队鼓手石吉昌说。

湖南苗寨的音乐“村晚”,不仅与山西泊庄村的锣鼓“村晚”同时举办,还与后者在“云端舞台”隔空互动竞技。在直播PK中,石吉昌和伙伴们与当地苗族小朋友共同演唱了描写儿时乡间生活的歌曲《秋》。张勇则带来讲述李世民在临汾练兵故事的锣鼓表演《秦王点兵》。现场观众和线上观众,为各自喜欢的“村晚”点赞助威,南北方的歌声鼓声交织成和谐的旋律。据统计,两场“村晚”共计有近1600万人次在线观看。

2023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推出“四季村晚”项目,鼓励和引导各地农村群众在农闲时节常态化举办“村晚”。“村晚”成为继“村超”“村BA”之后,广受农村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共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

随着网络直播的介入,像张勇、石吉昌一样,自发在家乡举办“村晚”的才艺主播和文化能人越来越多,“村晚”也从线下火到线上。数据显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仅在抖音平台,就有约5000场“村晚”上演,累计观看人次达2297万,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3场“村晚”直播,场均观众超过4500人。

“在线上拥有巨大人气的文化能人,在农村举办‘村晚’这样的线下活动,有利于把流量带到乡村,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让更多乡村被‘看见’、被关注。”临汾市尧都区委宣传部负责人如是说。

“‘村晚’正在从活跃农村百姓的文化活动,向着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文旅产业融合的方向迈进。”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长白雪华表示,2024年各地要不断擦亮“村晚”活动品牌,依托新媒体持续提升“村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村晚”与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相关阅读

  • 《记住乡愁》:记录农村里的“青年力量”

  • 来源:光明日报牡丹江畔,体育老师陈雨佳变身“种米姑娘”;齐鲁大地,理工男梁其安转型“大棚菜农”;宁绍平原,海归学子杨一昕建造“智慧田园”……新年伊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记住
  • 塘口粮仓变身先锋书店

  • 聚焦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调查背景】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但文化生活却相对匮乏,闲暇时光待在家里,不是看电视、玩手机,就是打麻将、玩扑克。大力实
  • 从化文旅小镇的深融之路

  • 聚焦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调查背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一个重要内容是发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效益,建设一批独具岭南特色的文旅村镇,擦亮“粤美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 河南持续壮大乡村医疗卫生队伍

  • 本报讯 (记者冯金灿 许冬冬)2月6日,在河南省“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路修德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省卫生健康委将深入贯彻落实省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威海这样绘就好“丰景”

  •   回首2023年,威海希望的田野“硕果盈枝”:  我市被授予“中国海洋预制菜之都”“海洋种业之都”称号,2个片区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荣成市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

热门文章

  • 实力女神周海媚亮相《实力派》,谈人生聊表演

  • 当影视行业逐渐摆脱了流量控制,开启最本源的以内容为导向的竞争态势之后,那些在演艺圈努力打拼数十年的优秀演员,再度迎来了全新的春天。于是影视界“叔圈”“姐圈”频频破圈,成

最新文章

  • “村晚”让更多乡村被“看见”

  • 来源:光明日报山西临汾泊庄村“村晚”现场 韩业庭摄/光明图片“咚咚嚓,咚咚嚓,咚嚓咚嚓咚咚嚓……”冬日午后,伴着铿锵有力的威风锣鼓声,一场融合传统锣鼓艺术与山西民俗风情的“
  • 泰山“寻龙” | 傲徕峰下瀑流泻 白龙深卧碧潭寒

  • “昔人曾作此栏杆,今日何妨取次看。百尺悬崖春草绿,白龙深卧碧潭寒。”在泰山建岱桥北有一山涧名为白龙池,因水从百丈崖流下,形成的瀑布似是白龙顺峡越涧直泻入池而得名。在白龙
  • 泰安市博物馆馆藏龙纹精品文物展岱庙开展

  • 最泰安讯 2月6日,“龙之藏——泰安市博物馆馆藏龙纹精品文物展”在岱庙配天门开展。这是市博物馆首次以龙纹为主题推出的展览,共集中展出50余件馆藏精品文物。 每件文物背后都
  • 延吉市慈善总会启动“延吉情暖夕阳红”项目

  • 近日,延吉市慈善总会启动“延吉情暖夕阳红”老年人助餐项目,让特殊困难老人就近吃上营养健康的暖心餐。此次助餐项目点位设在了延吉市民膳食堂,在这里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并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