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奥地利维也纳“环球出版”(Universal Edition)出版社和中国的中央音乐学院建立了战略友好合作关系。成立于1901年的UE是著名的音乐出版机构,中央音乐学院是中国音乐的最高学府。双方的合作以出版数字及纸质乐谱为依托,共同推进中国当代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UE将每年在其网络出版平台工具“scodo”上推出15位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的作品,并通过该平台向全世界各大音乐演出机构及演出团体推介。特此,UE在其官网上将专门介绍每一位CCOM的作曲家,并列出了他们的个人简介和作品。这也是UE首次为一所中国音乐学院设立专属页面。
受UE董事会的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校长、著名的指挥家俞峰教授,将于2023年8月8日到10号期间,带领由15名作曲家与10名演奏家组成的音乐家访问团,出访奥地利维也纳,并于在维也纳音乐大楼的勃拉姆斯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在维也纳的访问结束之后,中国音乐家们及代表团还将赴意大利参加克雷莫纳音乐节并于8月12日举办专场音乐会。
本次中国音乐家举办的两场音乐会演出的均为当代室内乐作品。第一场在维也纳的演出将于8月10日19:30举行。这场主题为“听见·当代中国”的音乐会将上演的作品有:《风信子》(叶小纲作曲)、《龢歌》(文子洋作曲)、《声情》(姚晨作曲)、《不规则的无穷动》(唐建平作曲)、《琵琶辞》(秦文琛作曲)、《豫调》(董立强作曲)、《望舒诗选》(龚晓婷作曲)、《洞窟中的天国》(郭文景作曲)。
第二场音乐会“古老文明的现代回声”,将于2023年8月12日21:00在意大利克莱蒙纳提琴博物馆音乐厅(Auditorium Giovanni Arvedi, Museo del Violino, Cremona)举行。上演的作品有:《时空的涟漪II》(贾国平作曲)、《欢欣》(郝维亚作曲)、《史诗》(代博作曲)、《夜雪独白》(田田作曲)、《三首前奏曲》(张帅作曲)、《卡农》(陈欣若作曲)、《风中的塔铃II》(常平作曲)。
两场音乐会,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学和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音乐家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音乐探索。这些作品以富于诗意和想象力的方式,呈现了古老中国的人文地理和民间传说,呈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仪式、宗教和传统艺术。这些作品中有很多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但作曲家们将内在的情感以中西文化融合的方式表达出来,更为广泛地关注了自然世界的生命万象以及当代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使得音乐超越了文化的隔阂。
参加两场音乐会演出的演奏家们也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他们是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这些演奏家有不少在西方有过学习或演奏的经历,这种经历使他们在演奏中更为自然地思考音乐文化的不同特征。
UE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合作,体现了双方对音乐发展的共同愿景,也体现了UE的远见卓识。中央音乐学院是亚洲最具活力的音乐学院之一。中央音乐学院的校长俞峰教授始终主张中国的音乐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和UE的“我们塑造音乐的未来”(We shape the future of music)的理念不谋而合。
中央音乐学院重视当代音乐的创作,也重视音乐的传播和交流。近年来,在俞峰校长的带领下,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多次赴美演出中国当代音乐作品,有力地推动当代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此次率团访问奥地利和意大利是其中央音乐学院为师生搭建在欧洲及世界范围内传播交流平台的一次重要举措。
在举办音乐会之余,来自中国的音乐访问团还将举办一系列交流活动:作曲家将在奥地利举办媒体见面会、与奥地利和意大利音乐机构商讨中国音乐的欧洲推广计划、访问克莱蒙那提琴制作国际学校并签订合作意向书,以及访问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等。(欧洲)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协会作为UE网络平台工具“scodo” 中国的独家代表对此次双方的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TCL公益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教育文化交流,此次赴欧巡演也同样得到了该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古老的中国在当代正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代表中国音乐家群体的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们与欧洲同行和观众的对话,分享彼此的音乐思考,将进一步推进我们共同的音乐事业,促进中欧之间的文化理解,并加深彼此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