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五一”假期北京全市开展文化活动4100余场

日期: 来源:北京发布收集编辑:北京发布

  按照市领导加强“五一”节日期间文化供给,满足市民游客多样文化需求的指示要求,全市各有关单位、各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五一”假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文化活动、展览展示、假日游园及文旅消费活动等,营造浓厚节日氛围。据统计,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线下文化活动1308项4143场,参与人次2600余万。

  剧院舞台百花齐放,“大戏看北京”闪耀京城

  全市166个剧场举办线下营业性演出共计334台1473场,吸引观众约45万人次,票房收入8738万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分别增加288.7%、238.5%、385.5%。丰富的演出排期、多样的演出类型,名家大作齐聚北京,中外经典题材交相辉映,成为“五一”假日的美丽风景。

  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与开心麻花联合出品的音乐剧《觉醒年代》在世纪剧院首演,吸引观众万余人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900万次。国家大剧院推出原创歌剧《青春之歌》,以“青春”为贯穿主题,重现经典的无穷魅力。《正红旗下》《大宅门》《西望长安》等话剧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北京京剧院的梅派经典剧目展演及迎“五一”优秀京剧剧目展演、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等纷纷发力,为观众带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听盛宴。北京演艺集团组织旗下文艺院团推出35台98场演出,现场观众近3万人。

  音乐节、演唱会火热复苏,票房占演出总票房收入的38.4%。在温榆河公园举办的2023北京无限音乐节吸引3万余名乐迷打卡,实现收入1000余万元;在北京世园公园举办的2023北京草莓音乐节活动,3天共吸引4.5万名观众,线上曝光1.2亿次,票房突破2000万元;韩红“咏生”演唱会在五棵松凯迪拉克中心开唱,现场观众6100人,票房450万元。

  视听内容供给充足,影片总数创历史新高

  今年“五一”假期电影市场被称为最热闹“五一”档,内容供给充足,《长空之王》《人生路不熟》《这么多年》《检察风云》等17部影片在今年“五一”档上映,影片总数达到历史同期新高;影片类型丰富,涵盖动作、悬疑、喜剧、爱情、动画等多种类型,满足观众差异化观影需求。灯塔数据显示,截至5月3日12时全市票房累计超5700万元。

  市广电局组织指导爱奇艺、优酷、抖音、快手、微博、IPTV、歌华有线、搜狐视频、西瓜视频、知乎等10家重点市属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上线“北京大视听 五一看不停”专区,丰富“五一”假期网络视听精品内容供给。专区集纳各类优秀视听节目共708部(档)15308集,节日期间累计浏览量近11亿次,重点作品观看次数5739万次,取得良好传播效果,为文化消费市场复苏注入了强劲动能。

  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方便市民群众随处参与

  “五一”期间,全市图书馆、文化馆(中心)等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共组织开展展览陈列、公益文艺演出、文化讲座、阅读活动、艺术培训、公益电影放映、非遗体验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720项1140场,参与市民88.85万人次。

  首都图书馆举办了首图讲坛《正阳桥和北京的镇水兽》;市文化馆开展与名师相约“大美中国”线上打卡活动;东城区举办了《超越梦想——走进科幻世界》“书海听涛”作家与读者见面会;西城区举办了“美好的记忆”——劳动者之歌主题摄影展;朝阳区举办了2023北京潮流音乐节暨首届黑庄户音乐节;海淀区举办了“万木霜天红烂漫”古今诗词合唱作品专场音乐会;丰台区举办了“劳动最光荣 童心筑梦”体验活动;石景山区举办了慈善寺楸树文化节。

  此外,门头沟区举办了“五一”致敬最美劳动者——“强国复兴有我”走基层演出活动;房山区举办了“致敬劳动者”2023年“五一”劳动节诗歌朗诵会;通州区开展了优秀剧目惠民演出系列活动;顺义区开展“潮白童阅·书香致远 共享阅读”劳动节亲子伴读系列活动;昌平区举办了美丽昌平系列文化演出活动;大兴区举办了“强国有我 奋进新征程”第八届大兴区美丽乡镇优秀书法作品展;平谷区举办了“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展;怀柔区举办了雁栖湖亲子游园会活动;密云区举办了“新时代好少年”展览活动;延庆区举办了“和谐百泉爱相随,文化服务进万家”欢庆五一活动;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了首届南海子致敬劳动者荣耀马拉松活动。

  深挖博物馆馆藏资源,大展特展引人入胜

  “五一”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共开放255场展览,接待服务观众148万人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展览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以国家典籍博物馆“邂逅·多彩大明1573——万历主题文物特展”、首都博物馆“辉煌中轴展”为代表的精品文物展览从不同角度展示传统文化精髓;以国家博物馆“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周年成就展”、中国民航博物馆“民航这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航发展成就展”等为代表的大型展览,书写各行业新时代成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各博物馆深挖馆藏资源,通过借展、合作办展等方式推出了一批以观复博物馆“好奇Miao——观复猫钻进古画说起居”、中国园林博物馆“彩衣——中国女性民族服饰”为代表的“小而美”的特色展览,吸引观众沉浸其中,争相参与现场体验活动。此外,首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铁道博物馆等30余家博物馆延时开放,深度策划组织文化活动。

  公园景区运行平稳,游园体验活动异彩纷呈

  “五一”期间,全市重点监测的206家旅游景区(地区)累计游客接待总量1412.7万人次,同比增长2.8倍,按可比口径比2019年增长9%;累计营业总收入7.85亿元,同比增长3.1倍,按可比口径比2019年增长24.3%。

  假日期间,王府井游客达160.5万人次,前门大街、南锣鼓巷、奥林匹克公园、颐和园、天坛游客人数均超过50万人次,北京环球度假区接待游客16.45万人次,其中4月30日接待游客4万人次,创开业以来入园接待量纪录。全市公园共接待游客922万人次,各公园景区通过采取“一园一策、一场一策”、景区(场地)入口“应开尽开”等系列措施,确保运行平稳,安全有序。

  文旅消费火热复苏,多元供给满足游客需求

  据统计,全市606家旅行社共组织接待在京旅游团1.2万个、团队游客数33.1万人,团队游客数比2019年同期增长80%。乡村民宿接待总人数19.0648万人次,同比增长208.2%。

  环球影城、乐多港奇幻乐园等景区以及餐饮、酒吧、酒店等场所还推出近650场现场演艺活动,不断促进演艺与消费深度融合。同时,推出16条“漫步北京——五一假期七彩缤纷游”线路,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动漫北京”活动,实现了假日优质文旅产品多元供给促消费,满足了市民群众假日多样化、分众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文旅消费需求。

  节日期间,市区两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按照安全、通畅、祥和的总要求,加强景区安全工作,维护好假日旅游市场秩序,共计出动执法人员2832人次,检查各类文旅场所1377家,发现并立案非法“一日游”等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13起。(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阅读

  • 河南省研学旅行特色线路发布 我市多条线路入选

  • 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悦读黄河 创想未来”等30条河南省研学旅行特色线路,我市多条线路入选。●“悦读黄河 创想未来”研学线路孟津区黄河湿地公园—黄河小浪底风景区—西
  • 五一假期旅游热“卷”到株洲博物馆

  • 五一假期首日,湖南省207家文化服务单位当日接待游客13.89万人次,同比增长97.2%。其中,50家博物馆和纪念馆接待游客7.91万人次,同比增长139.95%,在这个全民出行的假日,很多人选择去
  • 走出体制办医院,北京脑神经专家创业20年终迎IPO

  • 20年前,三位顶级神经外科专家从公立医院离职创业,探索社会办医,如今终于创出一个IPO。5月5日,随着上市钟声敲响,三博脑科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大涨77.36%,收于52.50
  • 青春,以他们为榜样!

  • 05/042022年-2023年,学校涌现了一批积极践行“五四”精神的先进集体和优秀青年,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和作为。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前进向上,绽放青春!01
  • 北京30余家博物馆5月延时开放

  •   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5月是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首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铁道博物馆等30余家博物馆积极探索延时开放服务模式,结合各馆特色,推出丰富

热门文章

  • 实力女神周海媚亮相《实力派》,谈人生聊表演

  • 当影视行业逐渐摆脱了流量控制,开启最本源的以内容为导向的竞争态势之后,那些在演艺圈努力打拼数十年的优秀演员,再度迎来了全新的春天。于是影视界“叔圈”“姐圈”频频破圈,成

最新文章

  • “五一”假期北京全市开展文化活动4100余场

  •   按照市领导加强“五一”节日期间文化供给,满足市民游客多样文化需求的指示要求,全市各有关单位、各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五一”假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
  • “一张网”实现全域治理无死角

  • 五月的阿勒泰,阳光明媚,大地吐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正蹄疾步稳扎实推进,特别是开发的“雪都联户”应用平台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凸显,使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成效实现了
  • 开园啦!来看看蓝朋友的“生态小菜园”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新疆森林消防总队应急通信与车辆勤务大队的指战员开始了营区菜地的种植工作种好“巴掌田”,用好“边角地”丰盈“菜篮子”,改善“菜盘子”节约“钱袋子
  • 一季度 山西财政收入实现“开门红”

  • 记者从山西省财政厅获悉,今年一季度,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4.6亿元,增长4.4%,剔除跨周期缓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25.9%,超序时进度4.4个百分点,顺利实现“开门红”;山西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