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都是面对死神而面带微笑

没有什么超人的能力,只有勇气和专注.....

R君说

“If you wish to survive,

you need to cultivate a strong mental attitude.

如果你想活着,你必须雕琢出强大的精神支柱。”

- (詹姆斯.卡梅隆 《阿凡达》 )


好吧,R君没有消失,也没有偷懒,只不过是去了一趟迪拜,暂时没有时间写文章而已......当然,迪拜之旅也会有游记一样要问世,不过要稍后,稍后,先把之前的这篇影评写完,凡事总是有始有终比较好......



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天生就是卓越的。

比如这位:出生于1985年的美国导演达米恩.查泽雷(Damien Chazelle),也是目前史上最年轻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得主。2015年《爆裂鼓手》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2017年又凭《爱乐之城》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这一次,他算是和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 梅开二度的合作,又再一次杀入了奥斯卡.......

而生于1980年的加拿大演员高斯林,则在《爱乐之城》时就已经收获了一堆粉丝.......实际上,R君第一次注意到这位戏剧舞台忧郁气质十足的男星时,是在他2007年的电影《破绽(Fracture)》。他的年青气盛和初出茅庐的闯劲和老谋深算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像极了年青时代的布拉特.彼得(Brat Pitt)或者梅尔.吉布森, 但是又比他们更多了一层独有的冷静和诗人般的气质。

谁又能想到现在这位看起来这么深邃沉静又充满建树的男星,少年时代竟然会被诊断为ADHD(多动症)患者呢? 要知道,这样的病症,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就代表着无法坚持、无法专注、甚至无法做完一项事情,是“天生失败”的代名词。



其实人是最多变的动物,既有机会从脆弱的土壤中成长为坚毅的参天大树,但也有机会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可能,所以,看人看本质很重要,任何表象不过都是浮云。

不幸的是大多数的人不能掌握自己性格中的弱点,更不能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或者爱情,所以只会被各种表像拖着走,因此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里的成败得失,从而也一辈子不知道在每一次经历和体验中应该提炼什么,学习什么,最后失意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总是钦佩伟人和英雄的存在。 对比钢铁侠这样的虚构人物,像人类登月这样壮举,自然也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所以尼尔.阿姆斯特朗 (Neil Armstrong) 这样的人物必然被视为英雄般的存在,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像。甚至,他的一举一动,都突然变成了是世界上最有意义的航向标.......

但是,其实没有人知道,每一个英雄,之所以还能今天这样辉煌的出现在公众的面前,实际上他们经历了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挑战,每一次都是在生死的边缘挣扎.......

真正的英雄,不是因为精彩的龙门一跃,而是从死人堆里最终挣扎的存活下来的.......

这也是这一次《登月第一人》带给我们真正的信息和一位真正的阿姆斯特朗。


想成为英雄,先学会失败



1964年4月23日,登月宇航员们第一次进行“多轴椅训练”(Multi-Axis Trainer)。 这是一种特别用来模拟三轴旋转耦合的装置,简单一点来说,就有点类似我们在游乐园里坐的最猛烈的那种过山车类型,不但前后旋转,还会上下颠倒旋转,左右旋转.......

大多数的飞行员,都是单轴或者双轴旋转的适应者,这既和他们的日常训练结果有关,也和他们本身的体质有关。(那些在游乐场里坐完高速设施感觉不适想呕吐的,就是不适应这种旋转了。)

但是三轴旋转,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存在天生适应这种情况。

所以即使以阿姆斯特朗这么有经验的飞行员,初一接触也败下阵来,吐了一身。

其实英雄当然不过是凡人,没有严酷的训练、顽强的意志和求胜的欲望,怎么可能经过各种生死考验再存活下来。



《登月第一人》最宝贵的,就是把各种惨烈的现实历程都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 多轴训练的晕机反应;

- 双子座8号的太空失控;

- 阿波罗1号的起火事故;

- 载有3个宇航员的T-38教练机的坠毁;

- 登月飞行器的实验飞行坠毁;

每一个过程,都包含着无数可能的错误、危险和意外情况。

其实这才应该是每一个成功背后的常态,不是吗?所以R君自己也从来不相信看起来太好太轻易就容易带来结果的事情......就好像路边长满鲜艳丰满果实的大树,你会觉得这是上天唯独赏赐你的机遇? 还是可以想象在树下已经埋葬了多少一样充满幻想的灵魂?

在飞行场,满脸是血和伤的阿姆斯特朗和NASA登月项目负责人Deke和Bob的一段争执对白是令人记忆深刻的:

Deke: “这玩意会让你送命的,再晚一秒钟,你就......”

Armstrong: “We need to fail. We need to fail down here so we don't fail up there.” (我们需要经历失败。我们只有在这里经历失败,才不会上去以后再试吧。)

Bob: “Hi, 尼尔,尼尔.....(等一下),at what cost?(要付出什么代价?)”

Armstrong: “At what cost? Well, it's a little bit late for that question, isn't it, sir?” (要付出什么代价? 现在问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太晚了,长官?)

我们的一生,不是生来就不断迎接成功和胜利的。而正相反,我们面临的永远是永不停止的挑战和失败。如果你不想接受失败,没有勇气承担失败,你其实永远不可能走到成功,也就永远停滞不前。

我们努力要发现的,不应该是成功的概率,而是尽量减少犯错的概率。



可是At what costs? 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那真的要看你期待得到什么?问你自己,如果成功了,你会得到什么?你有多渴望那成功的结果?如果你不渴求那样的结果,那么趁早放弃吧。因为你付不起那样的代价,而因为没有那样心底的渴望和热情,即使你表面上再努力,你的内心始终会脆弱而害怕失败。没有勇气的将军,怎么可能在战场上取胜?

一次次跌倒,一次次再爬起来,即便满脸是血,却只会越来越强。 这才是一个英雄的真正形象。

电影中处理最好的一段,是尼尔在登月前最后一次在家,他的妻子Janet逼着他和2个孩子道别。 大儿子问:“你有可能回不来,对吗?” 高斯林在这一段的表演相当精彩,没有多余的话,只回答了一句“That is right”。 小儿子选择拥抱父亲,而大儿子,则像一个大人一样,对父亲伸出了手。

So, that is exactly the situation.

有些付出也许会付出代价,但这也会变成一种责任,一种不可放弃的命运。

不是人人可以理解这样的价值观,就像许多结果最终只会属于极少数人一样。


学会面对死神而微笑



这部《登月第一人》,在美国,受到了一些观众的抨击:“为什么不拍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插美国国旗的镜头。”

的确,全片花了近30分钟再现了阿波罗11号登月的全过程,却完全忽略了一场国家秀。 而整部电影,从头至尾,也没有提及过任何一个“伟大”的国家梦想。

但这也许才是这部电影更有力的地方。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做很多事情的核心源动力,也许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也许是为了一份承诺,也许是为了家庭,也许是为了一份执念......

实际上,没有人真的知道,阿姆斯特朗真正带上月球的是什么? 电影中,他把纪念女儿的一个手环丢在月球的环形山中,这个情节并没有任何真正的出处。但是却自然反映了导演对于这个第一位登上月球的英雄的心理揣测。



在电影里,即便是在宇航员中,阿姆斯特朗也从来就不是那个最夸夸其谈,甚至吸引目光的主角形象(在真实世界中也是)。 但是,在关键的任务中,总是他最能担当大任。而双子座8号的那次太空失控,也是一个真实事件,是他最终成功将飞船从失控的旋转中恢复了控制,最终还成功降落到了地球上。

将所有的精力都关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保持冷静的思考,勤于练习和各种情况的应对,是电影中阿姆斯特朗最终成功的特质保障。

电影中所有描绘太空飞行的片段,充满了吱吱作响的机舱,狭窄的旋窗,并没有那么令人惊艳的体验。其实这也才完全符合现实的太空之旅。 在苛刻的太空环境下,宇航员所能依赖的,只有在那个年代所能使用起来的最好装置,在有限的视野和空间里,进行着各种高难度的操作。 在这个时候,更需要的是敏锐和冷静的头脑和思考,还有长久训练所培养的那种近乎本能的熟悉和反应。



正如一句谚语所说:“好猫不叫”。 阿波罗登月计划挑选了那么多宇航员,最终阿姆斯特朗能够成为雀屏中选的登月第一人,不仅是因为他本身运气好,更重要的是他有实力,可信赖,并且历经各种考验还能生存下来。

面对空无一人的月球时,没有人真的能知道阿姆斯特朗当时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 也许正如他自己在面试宇航员所回答的那个问题一样:“为什么你觉得太空飞行是一个重要的决定?”

“我曾经在飞行 X-15飞行器时,有过一些特别的机会观测过大气层。 那大气是如此稀薄,跟地球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 但是当你站在地面,和大家一样抬头仰望时,却会发现那看起来很大。你在那个时候自然不会去想太多不同的情景,但是,当你有一个机会站在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事情时,你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不知道宇宙探险会发现些什么,但我觉得,那绝对不是为了探险而探险。 我相信这能让我们有机会去重新去看一些事情,一些我们早就该看到但直到今天才可能有机会去看的事情。”

阿姆斯特朗无疑是我们时代的英雄,他成就了一个几十亿人中唯一的成就。但是最重要的,也许并不是膜拜他的成就,而是尊重他在这个过程中所历经的一切体验和磨练,懂得是什么真正能成就一个英雄,懂得什么能最终帮你走到一些你所想要的高度。



所以《登月第一人》,树立的不是国家的丰碑,更是英雄人格的丰碑。

每一个英雄,都面对死神,而面带微笑。

R君,2019年3月26日,于迪拜希尔顿酒店


R电影

兵无常势,水无定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