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成功,全靠这3大逻辑

华为前不久曾推出了一支竖屏电影,该影片是用华为P30 Pro零外接镜头拍摄而成,导演蔡成杰老师片名——《悟空》,影片中小男孩为了看一场《大闹天宫》不顾家人的反对独自一人翻山越岭,历尽磨难才到达县城,影片结尾出人意料,给人留下无限的思考空间。

全片的精神主线正是:小男孩喜爱孙悟空,是因为他拥有十八般武艺,不畏艰险,敢于向“恶势力”斗争,而这个故事不止这么简单,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悟空梦”,甚至为了这个梦愿意付出所有,这个百折不挠的小男孩,正是华为自己!

怀揣梦想,不被理解,独自翻山越岭,一路孤立无援,和毒蛇猛兽对抗……这一切像极了华为的科技探索之路,也正是在这样“极限生存状态”下,倒逼出了当世这个华为。结合华为的近况,这样背景下的《悟空》,也展示了华为在“被美国封杀”后的一种品牌姿态。

成立三十余年的华为,走出了一条“教科书级”的发展之路,华为成功背后的三大逻辑:

华为做大的逻辑:复制能力

有的企业一直做不大,是业务模式限制了企业发展。想把企业做大,就得符合大企业的逻辑。华为的商业模式四个关键点:

1. 华为做的是大市场

2. 业务标准化

3. 人才的专业化

4. 管理的职业化

华为做久的逻辑:变革能力

市场风云变幻,有时候尽管你做的是正确的事,但竞争一旦发生,就必须随机应变,华为的变革能力是极强的,并且它善于把资源投向未来,把资源投入到现在,就只能永远保持现在的样子,而从任正非的价值观、方法论、经营哲学到变革机制,可以看到华为骨子里有一组从下到上的变革系统。

华为做强的逻辑:持续改善管理体系

怎么做强?我们看小米跟华为的竞争,最初华为处于守势。小米搞互联网,靠模式创新,一度战胜过华为。可当模式进入了稳定期,华为的产品更新速度比对手快,很快开始领先。华为手机从摄像、稳定性、外观设计等功能上一步步突破,不断改进,而且定价策略也逐渐成熟,一个行业到了模式稳定、机会稳定的阶段,拼的就是管理能力。华为的管理模式就像挤牙膏,一点点把对手挤出去。

面临市场不断变化,中国的民企未来发展之路道阻且长,我们坚信,华为成功不能复制,但是华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