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自卑还是自信,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这4种家庭要注意

最近看了一档综艺节目《我们是真正的朋友》,在节目里徐熙娣因为穷养女儿被徐熙媛怼上了热搜。

事情是这样的,徐熙娣的女儿艾莉想买一件1000台币(200人民币)的衣服,让徐熙娣很生气,她告诫女儿说:“不要乱逛网店,你还小,还会长个,买衣服尽量买便宜点就行,不要从小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徐熙媛看不过说:“我买给她,作为艾莉舞蹈比赛得第一的奖励。”尽管如此,徐熙娣还是对女儿说:“我得提醒你,姨妈买东西给你这件事,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会发生,你有需要那么多件衣服吗,而且你本身的气质才是最重要的。希望你不要乱买,妈妈曾经也经历过乱买的阶段……”

从徐熙娣的话语里,我看到了满屏的自卑和不配得感,徐熙娣一直在强调“虽然你的舞蹈得了第一,但买超过200块的衣服也是不应该的。”

我不赞同无节制的富养孩子,但也不提倡穷养孩子,穷养的孩子会一辈子自卑,有匮乏感。

什么是自卑?

自卑是不自信,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恶性循环,是成长和追寻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它对孩子的成长、学习,人际交往都有严重的危害和影响。比如上课回答问题,孩子明明知道却不敢举手,长大后,遇到喜欢的人不敢去爱,怕自己配不上等。

那么让人产生自卑的根源到底来自哪里?

1,穷养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处长赵德汉清楚地记得自己受贿的金额是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看着藏在冰箱里的钱,他说:“我一分钱都没有花,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小时候的物质的匮乏和父母的穷养,会让孩子一辈子自卑,就像电视剧里的赵德汉,哪怕身居高位,也贪污了很多钱,却依然不自信,不会花钱,不敢花钱。

2,溺爱

有些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头顶,生怕他们摔着,磕着,一旦孩子身边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赶紧俯冲下来,帮忙解围。这样的溺爱会让孩子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因为怕危险,父母会为孩子做很多限制,这个不能动,那个也不行,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敢去自己尝试。当脱离了父母的保护,他们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时,在遭遇挫折后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3,暴力家庭

不管父母对孩子,还是夫妻间的暴力,孩子人格都会因为暴力的影响产生变化。

有调查显示,长期生活在家暴中的孩子,会变成两种人,一种是施暴者,他们会把从原生家庭中习得的暴力行为,用到自己爱的人身上,比如孩子,妻子或者其他弱者。他们将童年积压在心里痛苦发泄在别人身上,从受害者恐惧的目光和求饶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安全感。

另一种是自卑者,父母的暴力行为会给年幼的孩子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很多人在成年后想到被暴力对待的情景时,依然会颤栗害怕。这种来自内心的惧怕,会让他们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强大的对手时,第一反应就是退缩,自卑,怕自己不行。

4,强势的父母

很多父母对孩子说一不二,凡事自己说了算,孩子稍有反抗,就横加指责。长此以往,孩子会因为畏惧父母的强势变得缩头缩脑,有严重的自卑心理。

在舞台上,董卿风光无限,淡定从容,博学多才。但她却说自己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而自卑的原因在于父亲对她的严厉管教。他不准董卿照镜子,也不让董妈妈买新衣给她,甚至不允许参加任何文体活动,除了读书,就是勤工俭学。

英国的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说:“人在自信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500%以上,而没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30%。”

那我们要怎样培养一个乐观自信的孩子呢?

1,父母要学会控制情绪,提高修养

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在《中美儿童发展》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高出52.2%。

有些父母说,我从来不打孩子,但是不打孩子,不等于孩子就不会受到暴力对待,父母喜怒无常的情绪,动不动就发脾气,也会人孩子自卑,产生负面情绪。

在《装在口袋里的爸爸》里,爸爸原本身材高大,但因为每天被妈妈骂,身体变得越来越矮小,妈妈每骂一句,他就矮一点,后来,高大的爸爸竟然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人,每天只能装在儿子的口袋里。

虽然现实中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却形象的说明了,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无限的。所以要培养乐观自信的孩子,我们首要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修养。当我们自身变得温和谦逊,积极向上时,孩子自然会变得乐观自信。

2,父母无条件的爱和积极鼓励

美国通用电器集团CEO杰克·韦尔奇,小时候就是一个非常自卑的孩子。他曾在自传里说,年幼的自己因为身材矮小,加上口齿不清,甚至口吃,经常收到同伴们的嘲笑,所以十分自卑。他的自卑,被聪明的妈妈发现了,妈妈对他说:“孩子,你口吃是因为你太聪明了,所以舌头跟不上聪明的脑袋。”

父母的无条件的爱和积极鼓励,让一个孩子内心充满温暖和安全感,积极的鼓励,则给了孩子继续前行的动力,让他们遇到问题时,主动去找办法解决,而不是自我怀疑和否定。

3,让孩子接受自己,学会正确归因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这个世界99%的人99%的可能都会平凡地度过一生。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有自己优势和劣势的,作为家长,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定位,接受自己,认识自己的长短处,让他们知道,我就是我,虽然和别人条件不一样,家境不一样,但我也有追求快乐和积极生活的权利。

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教孩子们学会正确归因,告诉他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一挫不起,认为自己不行,当他们意识到,失败只是暂时的,能力也是可以提升时,他们就会成长得更快。

在《阿甘正传》里,小阿甘因为脚畸形,需要戴着脚撑走路。阿甘问妈妈为什么别人不需要戴时,妈妈告诉他:“上帝如果想让人人平等,就会给每一个人带上脚撑。”阿甘很快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存在。从此不再自卑,接受了自己的不一样,并努力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在能力范围内,适当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是父母的职责,一味的穷养和打击教育不但不能激励孩子,反而会让他们变得自卑和不自信。只有在正确的教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人格完整,心身健康,真正幸福的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