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条牛仔裤的诞生


is this the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说到养原牛

就不能回避第一条牛仔裤的诞生

1853年,美国西部淘金热。孕育春秋大梦的土地上,工人们的要求很朴实,只希望有一条耐磨的裤子。

一个叫Levi Strauss(没错就是哪个李维斯)的裁缝试着用造帐篷的黄绿色帆布做了一种工装直筒裤。因为耐穿,很快变成了一种工装潮流。

这种直筒裤被不断改进。终于,最古老的levis 501在1890年诞生了。

这种不经过任何洗水做旧工艺

而制成的牛仔裤

被后来的人们称作原牛

所有的纹理、印记和色落

都由裤子的主人自己创造

现在它是所有养牛新手的入坑必备

所以原牛爱好者买到裤子之后,需要自己洗水脱浆。据说比较省力的办法是穿着牛仔裤在装满水的浴缸里坐两小时。

很多养牛爱好者最求一辈子只洗这一次。但长时间不洗,裤裆容易裂开,学名爆裆。因为污垢和细菌会分解纤维,加快牛仔裤撕裂。

牛仔裤精彩的历史

到这里才刚刚开始

20世纪50年代,美国明星的大量带货使牛仔裤在全世界迅速流行——除了苏联。

因为苏联政府认为那是消费主义的阴谋,禁止生产和售卖。

当时一条Levis牛仔裤在俄罗斯黑市上能卖200卢布,相当于一个苏联工人2个月的工资。

很多美国学生在欧洲旅游时会卖掉多余的牛仔裤,来支付旅游费。

为了政治管控,执法部门甚至用“牛仔裤犯罪”来描述与购买牛仔裤有关的违法行为。

1961年,22岁的俄罗斯青年Rokotov和Faibishenko因为“非法贩卖牛仔裤”被判处死刑。

后来,美国一个牛仔裤品牌为了纪念他们,用他们的名字给公司命名。

而苏联外交官、水手和军事顾问们的孩子却有穿不完的牛仔裤。

牛仔裤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没有渠道获得它的年轻人,周身会萦绕着一股永恒的挫败感。

在改革开放之初

人们对牛仔裤的态度也很奇怪

穿惯了靛蓝工作服的人们却接受不了同色系的牛仔裤,认为那是一种下流的精神污染。

八十年代,有个研究生因为穿牛仔裤去报到,被学校拒绝录取。

但潮流是挡不住的

1987年,天津服装七厂的纺织女工们就已经在牛仔裤出口之前,美滋滋地提前试穿。

人们小心翼翼又热切地试探新生活,线条分明的牛仔裤对模糊的未来最激情澎湃的幻想。

现在,中国是牛仔裤的最大出口国。

一年出口6亿条,能绕地球16圈半。

牛仔裤是一个符号

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意义

1928年,《Vogue》杂志的编辑在西部农村拍了一张自己身穿牛仔裤的照片,牛仔裤走向流行。

它是时尚的宠儿。

二战期间,曾经是美国的指定制服,曾跟着军队一起进驻欧洲。

它是要遵守的规矩。

二战后的英伦朋克,穿上挖洞和涂满脏字的牛仔裤。

它是愤怒的载体。

“垮掉的一代”穿着牛仔裤到处流浪,美国因此售出亿万条牛仔裤。

它是反叛的象征。

1986年的工体

穿着破旧牛仔裤的崔健唱出“我曾经问个不休”

原来个体也可以发问

它是反主流的觉醒

是自由,是不服

是一把刀子,是一块红布

是你自己

做出一条牛仔裤只要15分钟

但这可能是美国对时装界最大的贡献

穿上它,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标榜的东西


附件1:《请您醒醒》

1.《波西米亚狂想曲》里,Freddie穿的那条牛仔裤其实不是原牛,是一条Wrangler的水洗牛仔裤。

为了这部电影,品牌一比一复刻了当年的那条。

2.如果Levi's的首席执行官Chip Bergh没说过“永远不要洗牛仔裤”,那这话是怎么传出来的?

在后来的《脏牛宣言》里,他表示自己确实没说过这句话,那只是媒体为了吸睛而取的标题。

他的本意是想让大家反思一下自己清洗牛仔裤的习惯,不要穿个一两次就扔进洗衣机。如果能尽量少洗,对环境和牛仔裤本身都有好处。

他持这样的观点,仅仅因为李维斯当时倡导低碳环保,而他不巧在李维斯上班。

3.那么,在冰箱里冻一下就能杀菌消臭吗?

显然也是不能的。

实际上大多数细菌在低温条件下也并不会被完全杀死,只是进入了休眠期。一旦你重新穿上牛仔裤,体温会让细菌快速复苏,重新繁殖。

如果实在想养牛,真诚建议您去养牛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