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你曾经,一定也有个,这样的朋友

90后可能大多数都看过台湾偶像剧F4版本的《流星花园》,剧中手足情深的兄弟四人组,更是成了无数人追捧的对象,不管是拍戏还是商业演出,四个人走到哪都是形影不离。

可后来,由于各自工作的原因,四个人同台的机会越来越少,以至于网上传出了很多关于四个人关系不和的声音。

前不久,我看了《王牌对王牌》节目中的某一期,F4成员朱孝天正面回应了F4不和的传闻:

我们没有和,也没有不和吧……

其实我们四个人的生活没有太多的交集,习惯也都不大一样……

这几年我们也很少联系,但也没有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我们更像是同事一样的关系。



这一回答引人唏嘘,他们在春风秋雨里无话不说,却在春去秋来中,失去了联络。从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到现在同事一样的关系,这中间用了18年。

在朱孝天回应期间,旁边的言承旭眼眶微红,若有所思地低头看着地板,抠着手指。

(点击查看完整视频)

也许,有人觉得朱孝天的回应太过冰冷残酷,可这不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对待一段友情的样子吗?

始于陌生,终于陌生。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我很喜欢在放学后去江边,看看江水拍打在石头上,偶尔会有载货的船只来来往往,水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在那三年里,我以为未来一切都会这么循环着。

当然了,和我一起去江边的还有A、B、C、D......等等,一群年轻的少年,我们骑着单车,穿着白色的衬衫,风尘仆仆去到那个地方,卸下一整天在课堂上的疲累,或扔石子引起小激浪,或眺望远方诉说理想,或狂欢大喊尽情放松。

总之,那段时光,我们是快乐的。

那个地方,我们称之为秘密基地。那是一片小小的江,在我们内心却辽阔得像海。以至于多年后,我对大海和江,都有特殊情怀。

不管多么轰轰烈烈,我们终究是在平静中慢慢各分西东。中考过后,有的人就读于不同地方的高中,有的去读中专,也有的直接工作了。

没有争吵,没有误会,我们就这样心照不宣地渐渐少了联系。



当初踏出校门分道扬镳的时候,还矫情地许诺彼此那些“一辈子”的话,谁也不能忘记谁,要经常联系,我们也曾以为自己能够抵得住地老天荒。

却不曾想到,世界上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读书和打工两条大道赤裸裸地过滤掉了彼此,哪怕剩下那些选择了同样道路的朋友,也会因为距离和精力而少了联系。

和生活周旋耗尽了大部分精力,彼此都懒得再把自己的开心、不开心分享给一个不在身边的人。

渐渐地我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猜你多多少少也有几个这样的朋友:

曾经轰轰烈烈,如今各自安好。

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

时光境迁,当初的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只是,对方早已不再是参与者。

也许,某一天,想要和以前的朋友分享点什么,可盯着对话框看了好久,最终还是把要说的话一个字一个字地删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害怕,当那一段共同的曾经从嬉戏提起到被感慨万千,最后一盘冷饭炒太多次了,剩下的,只是陌生和尴尬。



村上春树有句话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人都是有感情的,那些曾来过心里的人,没有谁能真的遗忘,相伴着走过几程山水,这份情谊是只属于彼此的独家记忆。

所以与其说,不打扰是各自的温柔,倒不如让思念来得强烈一些,让问候变得主动一些,趁时光尚好,趁青春不老,联系那个多年不来往却还能念念不忘的旧朋友。

毕竟马伯庸说过:年轻时候交朋友,一杯青岛纯生就可以上桌。而成年后,我们的桌子抬高了许多。


人这一辈子大概可以活 26298天,在这漫长的26298天里,我们会接触到数以万计的人。

在这数万人中,99.999%的人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只有0.001%的人会成为我们无话不谈的朋友。

而这些无话不谈的朋友,并不是每一个都会陪你走到最后。

就像电影《千与千寻》里有这么一段话: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从起点驶向坟墓的列车。有的人和你坐几站,就会提前下车了。

如果,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都能平安喜乐,安稳顺遂。


最后,献上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陪你一程的朋友,谢谢他们。

陪你一生的朋友,谢谢老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