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一众国产电影的《心迷宫》,谁说国产小成本电影不值得一看?

秒杀一众国产电影的《心迷宫》,谁说国产小成本电影不值得一看?

因为工作的原因,QQ很早就成为了收发文件的APP了,今天再次点开QQ,发现了很多不认识的好友,光是昵称叫“何以笙箫默”的就有五六个,好在我也不认识他们,这让我想到了2015年的一部烂片《何以笙箫默》,但是今天要说的却不是《何以笙箫默》,而是一部同样在2015年上映,却可以说站在了《何以笙箫默》对立面的电影——《心迷宫》。

《何以笙箫默》

做一个不恰当的对比,《何以笙箫默》真的是站在了《心迷宫》的对面,坐拥流量明星;铺天盖地的宣传;无孔不入的广告;各种明星的支持,但是《何以笙箫默》却交出了一份不及格的答卷,相反《心迷宫》则是非常小成本的制作了,170万的拍摄成本;导演忻钰坤基本没人认识;没有名气的演员;农村取景;基本没有宣传,但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却可以排入15年国产电影的TOP3,也可以说是优秀故事的胜利了。

《心迷宫》海报

《心迷宫》讲述了一个乡村凶杀案件,村长肖卫国的儿子肖宗耀和少女黄欢私下定情,却不料被村民白虎听到,在意外中,肖宗耀失手错杀了白虎,但是肖卫国却目睹了这一切。为了让儿子不被怀疑,他暗中烧了白虎的尸体。尸体在被村民发现后,先是被错当做黄欢的尸体,继而引起了王宝山是杀人凶手,却又在尸体被证明是男性后,又被误认为是村民陈自力的尸体。

肖宗耀与黄欢

但其后,陈自力在先被肖卫国证明活着的情况后,又随之死去。于是白虎的尸体又被推到了肖卫国的手中,等待处理。本该被他浇上水泥掩盖的焦尸,又因为白虎的债主找上门来,只能找肖卫国借尸体来堵住催债人的口,所以到最后,肖卫国在看到被遗弃在山上无人认领的白虎的棺材时,他和儿子沉默相对,最终认罪。

被冤枉的王宝山

《心迷宫》本来的片名为《殡棺》,但是由于政策原因,国内的电影并不能在片名中出现殡或者棺这类的词眼,但是修改片名却可以说从某种方面拯救了这部电影的亲和度,这也让忻钰坤的处女座显得不是那么的地下,难以让观众接受。

《心迷宫》的故事新颖吗?不新颖,因为科恩兄弟的《血迷宫》、《11点14分》,昆汀的《落水狗》和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都才用过类似的叙事手法,但是《心迷宫》也是新颖的,这是对国内的观众来说,国产电影采用这样的剧本拍得又好的实在是少之又少,通过一件物品“尸体”平行推进多条叙事线上的人物关系,在故事结构上玩平行时空的概念,故事角色身处旋涡中心而处于当局者迷得状态,而让观众从上帝视角审视整件事的发展,在《心迷宫》之前,《疯狂的石头》就是国内此类电影的最好的例子。

想要杀死陈自立的大壮

沿海一线城市往往都只是幻想,二十线小县城才是中国的真相。就像许多对于中国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厉内有表达欲望的导演一样,《心迷宫》对准了乡村和小县城,小县城的转型期几乎就是中国整体意义上转型期最好的缩影,本片画面中山路两侧裸露的眼石,黄土纷飞的样子,村民的衣着与《何以笙箫默》这样的都市爱情片中光鲜亮丽的人们和灯红酒绿的都市的对比非常强烈,其实前者才是当前国内更加真实的样子。

村长肖卫国呵斥白虎的哥哥

撇去画面的真实感,本片的立意同样非常的出彩。从小来看有亲情、婚外情、家庭暴力、地方恶势力,而往深了看有阶级歧视、农村劳动力流失、留守家庭情感维系,通过一具尸体,三个交错发展的故事,深入描绘了当真相被掩盖,当自身欲望被解开的时候人类的本性,落后的农村法律意识的淡薄和对生命的荒唐漠视。

丽琴的无奈

虽然影片以群像的方式呈现,但并不显得杂乱,对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塑造以及为将来行为的铺垫都十分到位。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各自的选择和面临的困境纠葛。正直但十分袒护自己儿子的村长,不得不为了保全儿子而焚烧尸体,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掩饰自己,不停的面对心灵的拷问。想要摆脱父亲但实际上又非常在乎父亲的宗耀,在知道农村女友怀孕的消息之后为了不破坏父亲的名声不惜杀人。美丽的丽琴,徘徊在一个自己不爱的有家庭暴力倾向的男人、一个自己错菜的窝囊的不敢承担责任的男人和一个憨厚老实有贼心没贼胆的光棍之间,最后选择独自一个人面对所有事情。穷困的白虎哥哥嫂嫂,因为还不起弟弟欠下的赌资,最后只好相处下下策上演一招弟弟假死的大戏,但是却不知道棺材里的人就是自己的弟弟。

白虎的葬礼

这样的人物刻画方法,让全篇弥漫着一种荒诞的真实感。说它荒诞,是因为总是在一些关键时刻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情景。比如白虎的被总要一推就死,比如王宝山在妻子大着肚子的时候还跑到丽琴家里头型,比如陈自立失足掉下山崖,比如白虎的哥哥想到了假借尸体来躲债。但说它真实则是因为当把以上的种种荒诞场景,放回中国农村的现实中取得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细细想来,就会发现片中每一个人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行动背后的逻辑,都是可以理解的。

肖卫国的迷惘

《心迷宫》中的每一个人都别无其他选择,这种片中人物的不可选择,带给观众最大的体验,是没有办法擅自作出任何一种评判,到的上的或价值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立场,放在每个人所处的微观情景中,他们的行动都是合理的无可批驳的,而恰恰是每一个人的行动,暗自推动着一句尸体从无名变得具名化,最后又回归无名。

在棺材前对视的两父子

电影在最后的字幕上打出了“本故事纯属虚构”这样的字眼,但是有理由相信,电影虽然荒诞,但有时候现实却比电影更加荒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