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学而不倦,梁田花开正当时

5月末,《春天花会开》最后一场录制结束。主持人梁田走下舞台,与导演确认所有工作完成,她拿出了手机开始拍照。这是她的一个小习惯,结束每一次工作后,她都会进行“感性的记录”和“理性的思考”。


她的镜头下,有深夜仍在发亮的聚光灯,有工作人员忙碌的背影,有对她来说意义非凡的一串糖葫芦。每一张照片都代表着这一段旅程中那些珍贵的时刻,和难舍的故事。


业精于勤学而不倦,梁田花开正当时


《春天花会开》是梁田第一个全程主持的棚内音乐综艺,也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在接下这份工作之前,作为一个年轻人,梁田对民歌的理解也是“触不可及”、“如隔云端”。但通过91天的陪伴和参与,梁田和很多年轻人一起,重新认识了属于我们民族厚重而又充满生机的民歌文化,“这段经历,特别有意义”,她说。


业精于勤学而不倦,梁田花开正当时


她看到各种各样的年轻音乐人相聚于此,用各自的理解对传统民歌进行元素融合、文化融合、情感融合的“时尚化”处理。伯乐、选手、知音对于民歌焕新的正面探讨,伯乐对民歌知识的普及,和各类型民歌所表达的故事背景,都一点一点唤醒着听众对于民歌的记忆和属于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


“每一次录制,我都像小朋友一样,玩儿着就学到了好多东西。”梁田说。


播出以来,《春天花会开》口碑盛赞,热度走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文艺报等主流媒体高屋建瓴的肯定纷至沓来,更有来自北大、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多位专家们条分缕析的点赞。这些收获与喜悦,是所有工作人员并肩作战的成果。


问及于此,梁田也腼腆地笑起来,轻轻地说了一句,“与有荣焉”。


业精于勤学而不倦,梁田花开正当时


在这档意义深刻、形式创新的音乐节目中,主持的工作举重若轻——不仅要了解熟悉民歌知识,做功能性的传递,还要全情投入,作为桥梁连结起选手、伯乐、知音和观众在内容生态中共融,共同见证和创造出更富有养分与能量的文艺作品。


对其他人来说,这些可能是不小的挑战,但梁田应对起来,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自然流露的从容与把握舞台的自信。


业精于勤学而不倦,梁田花开正当时


梁田现在所展露的轻盈,是不曾松懈地积累与经验沉淀给予她的资本。


从学生时代开始,梁田就有着“别人家孩子”的漂亮履历。2008年,她以专业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四年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毕业。2011年,她在第六届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中获得全国11强并获得优秀奖。大学四年间,梁田曾在中央电视台、云南卫视、旅游卫视、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担任主持人。彼时年少,梁田已经经验丰富、荣誉加身。


业精于勤学而不倦,梁田花开正当时

梁田学生时代照片


2012年,梁田与湖南卫视正式签约,成为一名党媒主持人。


从踏入这个行业开始,她坚持的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相信的是“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社交网络带来再多流量与红利,不是她的目标阵地;所有的专业舞台,无论方圆大小,皆是她心中的战场。她可以是一名严肃而不失亲和的新闻主播,也能在万众瞩目的晚会上力挑大梁,她的真诚亲切打动过最叛逆的青春期少年,让他们甘愿分享苦恼与梦想。


业精于勤学而不倦,梁田花开正当时


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曾说过,文艺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大,影响也最大。优秀的文艺内容,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要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梁田在任何时候都以此为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她的方式践行着学习、领悟、求索。她正与千千万万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一起,投身于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在不断地学习与成长中实现人生价值,绵绵不绝,汇入汪洋。


就像一句她读过的诗中所写的,“但是我一直没有被迷惑,从来没有。如同河流,在最深的夜里也知道明天的方向。”


业精于勤学而不倦,梁田花开正当时


说说你对梁田的印象


本文由中国播音主持网原创,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