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十二公民》12角色性格分析

(1)1号陪审员

他是会议的组织者,具体职业不知,受过一定的教育,处理事情比较机智,这个人物的特点不是很鲜明,很难描述。出于“理性的证据被推翻”做出无罪的判决与出于“相信理性的证据”做出有罪判决。

(2)2号陪审员

他是一个有一定科学素养,不愿意闹事的和事佬。老好人。出于“不起事”做出无罪判决与出于“不起事”做出有罪判决。

(3)3号陪审员

他作为一个出租车司机,表面上有着老北京人的一切特点,油嘴滑舌、市侩、民粹主义、善良、懦弱、而他深藏的部分也被演绎得很好。与儿子的矛盾所造成的严重的心理阴影都通过对所谓的孝道的偏执报复性地传递出来。他是所有12个人中最坚持判定有罪的一个。判断的依据从理性感性参半,一点点彻底沦为感情至上,最终,又回到理性。他决定无罪的举手瞬间是很震撼的结尾。

(4)4号陪审员

他是商业地产的从业者,说话讲究尊重和道理。出于“理性的证据被推翻”做出无罪判决与出于“缺乏足够的怀疑精神”做出有罪判决。

他的财富来自民怨很大的房地产,又和女同学有联系,所以为剧中人物提供了仇富的基础,应对当下社会中人们对于为富不仁者的所有幻想。他声称自己拥有对爱情追求的权利,对自己的职业和社会阶层非常敏感,拥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豪

感。

他是一个被误判进入监狱,混过黑帮、哥哥挨过刀子,现在从良的人物,出于“感同身受”,改判为无罪。他身上所承载的是“痛苦岁月的感同身受的怜悯”做出无罪判决与“对过去不堪生活的抛弃”做出有罪判决。

他代表着被法律或者说不负责的法律人伤害过的

形象。

(6)6号陪审员

他是一名医生,儒雅和理性的代表,中国当下新生代伪中产职业人的代言者。

由于自己职业所见,困于道德和理性残酷现实之间。这类人其实值得多写几笔,他们是中国都市中新生的中间カ量,受过良好教育,有基本的教养,有不雄厚但算得上殷实的财产,有公共空间概念,但也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与明哲保身的狡黠。

(7)7号陪审员

他是是学校的小卖部商贩,有着紧张的生活压力,油嘴滑舌的社会底层,经常被各种人使唤,自尊已经接近为零,自卑感太重。出于“抛弃自卑、捡起自尊”做出无罪判决与出于“憎富及深深的犬奴主义”做出有罪判决。

他本人就是整体意义上“转型期中国人”的集合。没有对公共事务的热情,不相信法律的公正,被残酷现实和困苦的生活教育过,又在市场经济的底层挣扎,见识了财富与特权的为所欲为,从而磨掉了自己的棱角。

(8)8号陪审员

第一次投票就选择了“判无罪”,他的身份在电影中是最神秘的,电影在最后给他扣的帽子是他是“检察官”。这个人物除了职业习惯使然,也本身具有一种合理性怀疑的学者态度的驱动。

他本剧中,竭尽用脑子,而不是用情绪在做判断的人物。他身上所秉承的是浓烈的“正义责任感”与“公民意识”做无罪判决。

(9)9号陪审员

他的故事勾连历史和现实。

他在文革期间打为右派,尝尽了世间的冷暖,是一个有温度的老者,懂得独处老人的苦痛,第二次投票改为“判无罪”。老者在经历了世事之后,表现出更多的宽容与平静。只不过因为文革期间的事件,在人物身上造成了浓重的阴影,造成了他身上情绪的积累。他身上所承载的是由于“错误宽容”做出无罪判决与“时代的沧桑与现实”做出有罪判决。

(10)10号陪审员

他是城乡结合部房东,一个聒噪的老北京,歧视外地人尤其河南人。其实正是这些外地人河南人养活了他,给他带来基本的房租收入,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一技之能。他眼睁睁看到自己曾经可以不奋斗就得到的东西正在被外来者抢夺,自己的儿子无法考入大学,可能正沦为民工,外来者凭借拼搏和努力以及各种资源的盘活,抢夺了北京土著的资源、机会和未来。他出于本能的排外某种程度上说是维持虚弱自尊的方式。他是当下社会中数种具有“被剥夺感”的人群之一。

(11)11号陪审员

是法律学校的保安,政法大学高考落榜生,北京外地务工人员,工作尽职尽责,在底层社会人群中有一定的素养。出于“与7号与10号陪审闹气,加上自身对政法工作的热爱”做出无罪判决与出于“自以为是的武断的司法审判”做出有罪判决。

他就是中国保安的群像。他们以与大学生同样的年纪,却每天面对如此巨大的现实落差,内心有一些艳羡与自卑。

(12)12号陪审员

他是一个信念不坚定的保险销售。出于“被8号人物人格魅力感染以及、相信事实和证据的合理性怀疑”做出无罪判决与出于“显而易见的事实的轻易相信”做出有罪判决。

常年奔波在市场中,有着低眉顺眼、点

电影《十二公民》12角色性格分析


电影《十二公民》12角色性格分析


电影《十二公民》12角色性格分析

头哈腰的灵活劲儿,几次有罪无罪的反转也正是没主见的小市民的典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