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戏精的诞生去的,结果被陈凯歌圈了粉,但最心疼的还是他

当《演员的诞生》不再是《戏精的诞生》,而是真正完全回到表演本身,口碑提升了,节目热度反倒不如上一季了,这件事,值得吗?

我说的是《演员的诞生》第二季《我就是演员》。

这一季的开场,没有宋丹丹和章子怡的互怼,没有章子怡怼刘烨的扔鞋,反倒是新导师吴秀波和徐峥一上来就为表演到底靠技巧还是靠情感杠上了。

当然第一期最出彩的,既不是6个演员,也不是三位导师,而是一直被谣传《霸王别姬》是他父亲导演的陈凯歌。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反正一期节目看下来,我觉得中国最好的电影,就该是这样的导演拍出来的吧。

不过一群演员辛辛苦苦地演了半天,一群导师争得口都干了,最后上热搜的却是减肥瘦了16斤的杜淳。杜淳还微博回应了,说那就是我。

所以当初怼第一季变成了戏精的诞生的观众怎么看这件事的呢?

《演员的诞生》之所以爆红,归根到底是它恰好切中了这几年国内影视圈流量时代的一大罩门:表演。这也是为什么第二季更加回到表演本身的原因,但真的落实到收视率和社交媒体关注度上,事实证明还是手撕和八卦更有效,这件事又怎么说呢?

当然第一期节目最具争议的一场表演又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不是演员不行,而是剧本本身有问题,演员发挥失利,还能怪演员自己吗?

对,我说的是就是宋洋。

任素汐的表演没有情感吗?宋洋对煮豆燃豆萁的理解真的错了?我不服气!

还是三组演员捉对厮杀,最弱的的确是徐娇与胡先煦表演的《卧虎藏龙》。

过去大家可能也没觉得章子怡早期的演技有多厉害,但事实证明90后小花挑战章子怡早期经典,就是被集体秒杀了。上一季是郑爽笑场+欧阳娜娜的“蚂蚁竞走了十年了!” 这一次是徐娇现场演绎良家妇女玉娇龙。

还记得《卧虎藏龙》里,李安怎么定义玉娇龙吗——“沙漠飞来一条龙”。

用陈凯歌的话说,那玉蛟龙是何许人物?

结果徐娇演绎的玉娇龙被盗匪掳走以后是这样的——

魏姐如懿被土匪劫了也不会这么弱好伐。

徐娇这么演,很快把胡先煦也带进去了,本来应该是装凶实则怜香惜玉,现在演成了真凶。

章子怡当年眼里透着一股玉娇龙傲视江湖的锐利,徐娇只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欧式双眼皮。

结果章子怡看了直截了当地说,“其实是很失望,在台上你们只是在模仿,没有把角色的台词嚼碎吃透,有种消化不良的感觉。”

好在第二组对决很快把水准找了回来,甚至可以说是把准备换台的观众拉了回来。

就是后来被评委力赞可以作为节目表演典范的——左小青与任素汐演的《1942》。

两个女演员都算得上好青衣,但江湖路数完全不同,一个是从话剧舞台上千锤百炼出来的现场发挥型选手,一个是多年正剧慢慢磨出来的传统型选手。

事后证明这段演出是观众印象最深的,也是本期节目唯一完全靠演技上热搜的一段表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场舞台型选手和传统型选手的华山论剑。

灾年饥荒的大背景下, 同样为了让女儿活命,两个妈妈,一个卖了女儿,一个卖了自己。

两个演员共同的优点是完全没有用洒狗血的表演方式去演,乱世人命如草芥,饿得已经没力气狗血了,只能带着希望像蝼蚁一样活下去,这种表演状态两个人都get到了。

但具体的角色处理上两个人是完全不同的,后来陈凯歌也点出来了,两个人根本是各演各的,但出来的效果又很和谐,甚至带着两个小演员都入戏了,也是很其妙了。

任素汐是特别有决断的演出,排练的时候左小青说:素汐好强势的。

对表演节奏和尺度任素汐一早就自己搞定了——

“太饿了,其实就是也没那么多话。”

真开演的时候,任素汐是快速进入状态的,尤其摔碗放血救娃那段看得很多人当场泪奔了,这就是舞台剧演员的优势——

技巧过硬,快速带领观众走进角色。

后来吴秀波暗示任素汐不够走心,这点我是不同意的,任素汐在演出种把自己卖了五斤小米,连同女儿一并塞给左小青,然后一头跪下,绝对是有情感共鸣的。

真正的缺点可能是任素汐的个性太硬朗了,这种个性放到角色里面,就是完全不像一个饿得快不行的母亲,简单来说,太有力气了,才是任素汐整场表演最大的缺点。

相比之下,左小青的演出却是润物无声。

这样的表演在舞台上是严重吃亏的,因为更走心的表演是需要体会的,卖女儿那段的肝肠寸断如果任素汐演可能更有爆发力,而左小青的表演是沉下去的。

这正是影视剧演员的所长——用真情实感去演出角色心理层次。

如果要我说的话,这段表演其实是棋逢敌手,两个人都非常精彩,但最后胜出的是舞台表演直接感染力更强的任素汐。

当然最关键也是最有争议的,还是第三场——《军师联盟之七步诗》。

杜淳演曹丕,宋洋演曹植,戏是大家都熟悉的曹历史名场面曹植七步成诗。

这场戏是一场层次变化非常丰富的戏,一开始是曹丕让曹植相信他仍念及兄弟情,骗他写悔罪书;后来曹植发现上当,兄弟互怼;最后是曹丕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做一首跟兄弟相关的诗,且不能提到兄弟二字。

这段戏的关键显然在于——

曹植这个角色到底怕死还是不怕死。

看宋洋和杜淳排练过程, 宋洋自己提出,自己对曹植的理解是也不是想非死不可, “你杀我也也行你不杀我也行”?

——这和后来导师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甚至更合理了,不怕死也不代表要主动求死吧。

但这个方案被刘天池否了,说这样“戏会平”。

结果宋洋最后放弃了这种演法。

反倒是戏种的曹丕是用“可保命”骗曹植认了罪之后突然翻脸,戏剧性一出来,戏就都到他身上了。

演到最后,《七步诗》不像是感怀之作,反而成为求生之作,宋洋念出最后一句的时候是跪倒在对手面前的,这样的戏剧张力确实是弱了。

由于宋洋自己演这个角色是非常纠结的,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又要按照指导老师的方法演,结果演起来是飘忽的。

在节目播出的部分,所有人都点评完了之后,刘天池也没有对这段情况做出解释,反而告诉大家宋洋为了排戏多么辛苦,后来做总结的时候也不觉得自己错了,反倒认为在这个高强度的节目中,演员也必须具备做减法的能力,是这出戏能否成功的关键。

结果宋洋最后谁也没抱怨,自己把失败吞了。

于是整段表演可以理解为:演员一开始的理解是对的,被老师改错了,老师还认为是学生自己不行。宋洋有苦向谁去说呢?

徐峥的现场演出也太厉害了吧,但最后我还是被张国立陈凯歌圈了粉

当然节目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导师的比拼。

这一场三个导师最圈粉的肯定是徐峥了,几次点评都很精准,能够说到点上。

自己上场演出的时候,几乎是秒变村长,演技功底明显是非常扎实了。

陈凯歌现场出题让他演一个反复笑的角色,他口上说自己是懵的,但硬是真的笑了两分钟,还赋予这个没头没尾的角色合理性和自然感。

但就算是这样精彩的发挥,还是被第一期的飞行导演陈凯歌盖过了,因为这场陈凯歌的表现,简直是把现场变成——《名导演的诞生》了。

看完整场最大的感受是,凯歌导演简直是全场skr,每次点评都能命中要害,让观众和演员都醍醐灌顶。

第一场看徐娇胡先煦的表演,他先是问胡先煦什么时候喜欢上女主角,胡先煦答是女主帮他上药的时候,陈凯歌说那都是剧情后半段了。

在点评徐娇对于玉娇龙的理解时,直接把徐娇最大的问题点出来了:他向你走近的时候你会向后退

你怕他什么

你为什么给她鸡吃

你凭什么对她好

什么时候喜欢上她的

情节在这个地方断掉了。

普通观众也看出来了,陈凯歌精准地找出了这段表演尴尬和男女主不来电的原因,而且还直接上台给了解决方案。

他亲身示范如何调动出演员的天性,让徐娇放弃模仿章子怡,演自己。

按照陈凯歌的建议演到第二遍的时候,胡先煦与徐娇的状态就明显放开了,这就是导演的价值。

之后点评时宋洋他们这对陈凯歌也说得非常到位:宋洋是前面比后面好,杜淳是后面比前面好。

而且又给出了表演解决方案:宋洋念《七步诗》太悲情了,曹植应该站着念诗,昂然相对去演。

对于杜淳他说后面好在演出了帝王气,尤其是“斩立决”三个字。

但这段点评实际上牵出了本场另外一个隐形boss——张国立。

因为杜淳演的最好的“斩立决”,根本是张国立一手一脚教出来的。

前面徐娇他们那对的问题,张国立也是早就看出来并且点出来了,可惜两个年轻演员还是没有一开始就找到表演的感觉。

所以综合整场发挥,表现平稳的是章子怡,表现优秀的是徐峥,表现特别优秀的是陈凯歌,表现暗搓搓优秀的是张国立,那么吴秀波呢?

吴秀波可能承担了本场最大的争议点了。

吴秀波的点评的确有争议,但为表演而执拗本身就很燃啊

其实本场吴秀波是有一句经典点评的,就是评价左小青她们那对时说的“愿上苍有好生之德,戏剧有悲天悯人之心”。

没想到接下来就开始自败好感了。

首先是他用台上的两个孩子举例,这两个只有几岁的孩子,获得了全场大多数观众的认可,这么小的孩子有技巧吗?

这段是为了证明“情感比技术重要”,结论是左小青更自然更有母亲的感觉。但这段缺乏说服力的地方在于,左小青有情感,并不能说明任素汐就没有情感。

看过《幻乐之城》的观众应该记得,里面任素汐演到最后整个人都演抽了的,你能说这样一个演员是不注重技巧的吗?

倒是徐峥一阵见血地指出了,能调动观众的情感,本身就是最大的技巧。

宋洋的段落就更惹差评了。

表演结束后,吴秀波先是问了宋洋)两个问题:一是“曹植你到底怕死还是不怕死?”,二是“煮豆燃豆萁,谁是豆,谁是萁?”

应该说问题是问到了点上,但接下来宋洋说曹植是豆,吴秀波说完全错了。

为什么呢?因为曹植与曹丕,一个被牺牲,一个受煎熬。吴秀波说曹植才是萁。

有没有道理呢?其实是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另辟蹊径的理解。

但小学课本阅读理解写的就是宋洋的答案啊,所以吴秀波提出自己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能说宋洋就错了。

更糟糕的是表演的前因后果吴秀波是不清楚的,他这么一说,陈凯歌和徐峥也支持吴秀波的观点,认为拍历史戏必须做足功课。宋洋是个有担当的硬汉子,不愿意推诿他人,也只能隐晦地表示“下次一定要有主见”。

可以看出吴秀波是有想法,也有诚意,试图从各自的表演经验出发,给台上的演员提供有用的建议,但理解未必都对,也引发了争议。

那么这样的耿直是不是就是错的呢?

我反倒认为是第一期节目特别珍贵的地方。

《演员的诞生》第一场,章子怡和刘烨也曾为郑爽的表演而产生过争论。刘烨当众脱下一只鞋放在章子怡的桌上,章子怡随手就给扔到了舞台上。现在回想起来明显是做效果了。

但谈论的深度却是欠缺的,无非是 “郑爽的表演行不行”,其实是斗气型争论。

但这次却是吴秀波引发了一场有关技巧和情感的演技大讨论。

对这个话题,章子怡是倾向吴秀波的观点。她认为戏是情感,还说自己一直都是体验派。

要在一个综艺上说清这个百年演技争论的话题,根本是不可能的。

但分出对错从来不是争论的唯一目的。争论是为什么?为了将真理越辩越明。

从第一期节目看下来,表演未必有多大惊喜。好的演员未必赢,表现糟糕的演员也也可能升级,热搜最高的话题是演员瘦身,和表演无关。

但现在这些讨论是装进了演员和观众心里的,而导师们那些关于表演状态、细节、台词这类实用或者形而上的思考,对于年轻演员是真的有用的。

宋洋本场输得委屈,不仅是角色理解的问题,而是剧本已经写成了曹丕变脸曹植悔罪,宋洋若想演出生死无惧,又为什么写悔罪书呢?可见很多东西都超出了宋洋所能控制的范围。但你说这场历练他的表演有没有帮助呢?我觉得是有的,就是别人的意见也要分对错。

在导师们的争论里,作为外行的观众看到了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了解到不是咆哮飙泪就是好的演技,这才是《我就是演员》作为一档表演类综艺真正的价值。

包括《演员的诞生》更名为《我就是演员》,应该也是反思了上一季的得失, “诞生”是演员即将通过这个舞台出道,但节目实际上还是应该回到演技本身。

最近几年影视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曾经有过“流量偶像”代替了“演员”的阶段,但近期流量影视剧接连扑街,反倒实力派的好戏连续成爆款却说明:观众还是需要看演员的,流量代替不了戏本身。

吴秀波在节目里的言论未必都对,但不在一款演技综艺里扮和事佬,直接说出自己的思考,是在对导师工作负责,只有这样的争论越来越多,让观众们在观看中懂得如何鉴赏好的表演,中国影视才能得到更多。

借用节目中的一句经典:“煮豆燃豆萁,谁是豆,谁是萁?”

在流量剧的时代,当然观众是豆,只问流量不问品质的影视工业是萁。但随着观众对演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流量偶像们可能就是豆了。

比起收视率流量什么的,这才是节目最大的价值:至少徐峥可以呼唤一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