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果郡王家书里,有个不能示人的秘密,为何浣碧还不烧掉?

嬛和果郡王的爱情,虽真挚却不合礼教,因此大抵也只能以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为结局,而浣碧虽得以和果郡王相守余生,但是果郡王不爱她,也不见得有多怜惜她。

果郡王戍守边疆,寄回的封封家书却都是以“熹贵妃安”四字作结,可浣碧仍将这些家书好好留存。即使日后翻看会感到撕心裂肺般的痛,这种近乎自虐的行为,可能就是她自卑心理的体现,诠释了什么叫“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

浣碧这个人,整天下拉着嘴角,总给人一种趾高气昂的优越感,不知道她身份的很轻易,就觉得她像喜欢狐假虎威的尖酸宫女,说话做事也没什么大格局,透着目光短浅的小家子气。

但她其实是一个很可怜的女孩子,五六岁的时候被父亲带入府,去给自己同父异母的小姐妹甄嬛,做了贴身丫鬟。这在从她父亲甄远道的角度来看,也许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他知道自己这辈子,都不会给她一个名分,不可能公开承认浣碧是他的亲生女儿,也许是为了能够让浣碧在自己身边长大,或是为了日后能让浣碧随着甄嬛入宫,他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可是浣碧会这样觉得吗?不,她不会。她明明知道自己是甄远道的私生女,还在少时被自己的父亲带进了所谓的“家”,做了丫鬟。

试想一下,作为私生女,她母亲没有名分,她父亲让她做了伺候大小姐的丫鬟,她该是怎样的心情啊。

她的姐姐拥有着所有女孩向往的一切,而她自己却诗文不通,没有情调,就连给死去的母亲烧纸都要偷偷摸摸。这样尴尬的身份,她难免养就了暗里特别自卑的虚荣性格,没有小姐的命,却生了一副小姐的心。

她向往荣华富贵,追求名分地位,不知不觉地会一直模仿甄嬛,甄嬛喜欢皇上,她也去喜欢皇上;甄嬛爱上了果郡王,她也爱上了果郡王,最后还设法成为了果郡王府的侧福晋。

浣碧该如此卑微吗?不,她是值得被很好对待的,但是她却选择让自己深陷命运的漩涡,爱得卑微。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浣碧的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爱上了并不爱自己的人,还盼望着他能有朝一日回心转意,卑微到尘埃里。爱情中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爱而不得,浣碧只不过是不愿意死心罢了。爱情,一件奢饰品。

她最想要的,却是一生也未曾得到过。后半生荣华富贵在她眼里也不再重要了,或许她是领悟到了这点,才在果郡王死后选择了自尽而亡吧。

如果不曾见过阳光,那她本可以忍受黑暗。我想,如果可以重来的话,浣碧一定不会选择认识允礼,也不会愿意踏入宫门和果郡王府,遇上一个互相喜欢的人,心甘情愿地过平凡的生活,平安喜乐,一生顺遂。

这也就是,为何果郡王的家书中,隐藏着足以灭族的小秘密“熹贵妃安”,还是依然没有赶紧烧掉。或许,在她心中,果郡王就是现在的她,所拥有的一切。纵使果郡王并不爱她,可是她爱着他,足矣!这是她的念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