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将首演 这版“潘东子”特别在哪儿?

东方网记者郁婷苈10月10日报道:2018年,在改革开放迎来40年纪念之际,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将于10月24日至28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全球首演。

定妆照

成年潘东子回忆行军路 叙事方式创新大胆

提起电影《闪闪的红星》,一个浓眉大眼、活泼可爱的少年潘冬子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而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故事则从已经成年的红军战士潘冬子的视角展开,行军路上的种种与儿时的记忆相交织,令潘冬子更加坚定了信仰,那就是为救起更多的母亲、守护更多的家庭而英勇奋战到底。

该剧由赵明担任编剧及编导,赵导表示,“这种全新的蒙太奇式的舞剧叙事方式及故事结构不仅理清了人物间的关系,行军路上各种节奏的埋伏、急行、夜行也与舞剧的变奏性不谋而合。”随着故事的推进,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不断交替,为观众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红军战士潘冬子的形象,用最真实的情感打动观众。赵导坦言,“我把我本人对舞剧、对人生、对生命、对革命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认识都附着到了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中成年潘冬子的角色上。”

彩排照

保留经典乐曲 以音乐走进观众内心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红星歌》等歌曲深入人心,因此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也特意保留了这三首经典乐曲。此外,担任该剧作曲的杜鸣又进行了全新的创作,作为一部红色题材剧,《闪闪的红星》的音乐一方面结合了革命的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另一方面,在尽可能保证芭蕾高雅、讲究的音乐语言和审美品味的同时,展现民族特性,更接近中国人的审美。

杜鸣表示,“没有刻意运用炫目繁复的作曲技巧,而是符合芭蕾的特质、符合舞剧整体的剧情,让音乐自然地流淌出来,唤起观众的情感起伏,让观众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

彩排照

站军姿、赴江西采风,为首演奋力冲刺

据悉,原创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开排至今已近四个月,上海芭蕾舞团从首席到群舞,近80名演员接连数月,放弃休息,克服伤痛、疲劳和疾病,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对芭蕾艺术的热爱,奋战在排练厅,不断挑战极限、追求完美。在紧张排练的间隙,全体演员不但抽空跟“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们学习军姿,在汗水中淬炼军人的精气神;更前往江西“深扎”采风,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为舞剧创排和角色表演汲取养分。

进入首演前的最后冲刺阶段,原创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全球首演阵容也已全部确定。成年潘冬子将由吴虎生扮演,对演惯了“王子”的上芭首席明星吴虎生而言,为在舞台上塑造潘冬子红军战士形象,更接地气,他放弃了部分芭蕾表现方式,像个真正的战士一样匍匐、下蹲、倒地。在吴虎生看来,潘冬子的内心既有对父母、伙伴、家乡的爱与依恋,又有因为童年的悲伤经历而立志为了民族的美好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的一往无前,是一个平凡的、接地气的人物形象,更是一种代表着热血与坚毅的精神符号。

上芭首席范晓枫首次挑战革命母亲的角色,范晓枫说道,“母亲是潘冬子人生的一面旗帜,她给予冬子的爱、她所展现出的勇敢、无畏、坚韧都深深影响着冬子。”为了在芭蕾的语汇下表达一个勇敢的、坚定的中国母亲,范晓枫细化了动作和眼神的处理,在拿捏人物神韵和肢体表达上也下足了功夫。

上芭演员赴江西采风

以海派芭蕾讲好中国故事、红色故事,上海芭蕾舞团此次创排的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是革命精神和红色情怀的延续,也是上芭人对芭蕾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更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又一力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